摘要:伴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通信工程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因此應該不斷加強通信工程建設。在通信工程中,線路施工極為關鍵,能夠給通信工程的整體建設效果帶來直接影響,因此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通信線路施工技術進行線路建設。為促進通信工程質量的提升,本文通過資料法和經驗法對通信工程線路施工進行了深入分析。首先概述通信線路施工的特點、影響因素以及施工原則,然后深入分析了有效的施工技術,最后提出了技術優化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通信工程;通信線路;施工技術
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背景下,通信行業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產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通信行業的發展模式,要求通信工程建設能夠與時俱進,提高建設質量。這就需要在通信線路施工時結合工程實際,進行深入分析,采取現代化的通信線路施工技術,以此來促使通信工程質量的提高,滿足人們在通信方面的需要。通常情況下,影響通信線路施工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接頭和材料兩方面,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施工中,應該重視這兩方面問題,不斷地優化施工技術。
一、通信線路施工概述
通信工程是我國社會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無論是對人民的生活,還是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必須加強對通信工程建設的重視程度,合理地進行通信線路規劃,高效地進行線路施工。在線路施工之前,應該進行充分準備,包括現場勘察、方案設計等等,保證通信線路施工能夠有序進行。在施工中應該科學地選擇施工技術,同時要考慮到外部施工環境,避免環境給線路帶來不良影響。在完成線路施工后,應該做好檢測驗收工作,保證通信線路施工的質量能夠達到工程要求。總而言之,為促進通信線路施工質量和效果的提升,在通信線路施工的前中后都應該加以重視。
在通信工程線路施工中,主要有兩大影響施工效果的因素。一是線路接頭,該問題在線路施工中較為常見。如果線路接頭沒有處理好,那么將會影響到通信傳輸的效率。在進行線路接頭施工時,應該對接頭細節有所把握,進行重點關注,嚴格地進行每一道工序的施工,保證通信線路接頭科學合理,促使通信數據能夠高效傳輸。二是線路材料。材料是通信線路的基礎,其質量、類型對施工效果有著決定性影響。如果線路材料的質量存在問題或者線路的類型選擇不當,就會導致工程整體質量受到影響,甚至致使通信線路的相關功能無法有效發揮。因此,相關施工人員應該結合工程實際,合理地選擇通信線路的材料。對于外層纜線,施工人員應該選擇高質量絕緣表皮作為安全防線,避免其損壞帶來安全事故。
二、通信線路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在通信線路施工中,首先應該進行各種各樣的選擇,這是十分關鍵的步驟。如果線路施工中選擇不合理,將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施工。因此必須重視通信線路選擇工作,在選擇時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其一,應該確保施工材料的安全性。當今時代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各種新材料不斷涌現,這使得通信線路施工中材料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大,這些材料各有各的優勢和不足,應當結合工程實際,從安全、質量等角度進行考慮,科學的選擇。以通信光纜敷設為例,需要避免材料出現安全問題,施工的線路不可以存在折角,否則會帶來不良影響。其二,應該確保施工圖紙與實際相符合。在進行圖紙設計時,要結合施工現場情況進行設計,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深入現場,充分了解現場的地質、水文等,要保證施工方案與當地的地質相符合,同時要對地下水位進行檢測,保證其深度能夠達到工程要求。其三,應該確保施工中不會破壞周圍的環境。保護社會以及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因此在通信線路施工中,必須考慮到環境問題,通過對線路進行適當的調整,盡量保證不破壞環境。例如,如果線路需要穿過樹木等障礙,應該盡量繞開,以免給生態造成不良影響。
三、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分析
(一)架桿施工技術
其一,科學選擇架桿形式。傳輸架桿的主要作用是支撐線纜,在對其進行形式選擇時,應該充分考慮附近的環境條件,如地質、水文等。除了環境分析外,還需要研究桿路的組合形式,做好架桿前的施工準備工作。在實際架桿過程中,需要確定基坑,同時進行基礎填埋工作,可以選擇混凝土進行填埋,根據通信線路實際,合理選擇架桿的形式進行架構。在施工中,應該保證架桿間的距離恰當,不同地方對桿距有著不同的要求。如果是在市區進行架桿,架桿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35-45米范圍內。如果是在郊區進行架桿,架桿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50-55米范圍內。如果在架桿過程中,線路需要跨越河流等,則應該選擇長桿檔方式。當輕負荷區的桿距超過70米,或者中負荷區的桿距超過65米,或者高負荷區的桿距超過50米時,應該以長桿檔為標準,進行架桿架設。對于支線線路,需要在路由中心上設置電桿位置,讓二者的中心能夠重合,差距應該控制在50毫米以內。對于桿身而言,要保證上下垂直,避免桿面錯位。在角桿根部的夾角平分線上,電桿需要進行內移。不同材質的電桿內移的范圍存在一定差異。對于水泥電桿而言,需要將其內移距離控制在100-150毫米。對于木質電桿,需要將其內移范圍控制在200-300毫米。在收緊拉線時,桿稍部分應該微微向外角傾斜,讓其正好能夠位于兩側桿稍連線交叉點。如果架設的過程中受到周圍地形的限制,使電桿無法進行內移,可以通過改變終端桿稍角度的方式進行解決,如將其向拉線側傾斜110毫米左右。
其二,合理設置拉線形式。拉線是架桿施工中的重要內容。在連接光路時,架桿與線纜如果處在非動態平衡狀態,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架桿的穩定性。基于此,可以通過輔助拉線的方式來提高架桿的穩定性。要保證拉線具有足夠的強度,通常情況下會選擇鋼絞線。具體連接的方式為拉線上端連接架桿頂部,下端連接地錨。需要注意的是,地錨應該具備一定的深度,避免出現難以承受拉線拉力的情況。正常情況下,地錨出土長度應該在4米左右。拉線設計應該嚴格遵循《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 GB51171-2016》。如果拉線的區域在鬧市區或者與電力設施較近,應該根據規范加設絕緣子。如果拉線在人行道附近,應該設置警示標識,避免出現意外事故。如果在架桿施工環境較為惡劣,應該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風力大,則需要進行防風處理,此時可以通過拉線三角定位的方式提高架桿的穩定性。架桿的穩定與否和架桿拉線的松緊有直接關聯,因此應該保證拉線的松緊適宜。在后續的通信線路維護中,需要嚴格地對拉線松緊進行檢查,避免其出現過松的情況。
其三,選擇先進設備輔助施工。在敷設光纜的過程中,需要在室外進行施工,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線纜損壞的風險,基于此在進行敷設時,需要將轉向滑輪安裝在架桿頂部,目的是可以通過相關的機械設備進行線纜的拖拽工作,可有效地避免線纜受到損傷。如果在線纜架設過程中,發現通信線和電力線有交叉時,需要進行線路調整,讓二者處于垂直狀態。此外,要嚴格進行高度的把控,一般高度在6米左右,如果穿過交通區域,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地提高線纜高度。
其四,注重接地保護的設計。當出現雷雨天氣時,雷電極有可能會損壞線纜,因此必須進行接地設計,避免線纜遭到雷擊。在進行接地設計時,需要利用到拉線,其能夠起到導電的作用。將拉線的接地端通過鐵釘進行加固,然后將其深埋于地下,在拉線的另一端應該高于架桿10厘米左右。通過這種方式,在雷雨天氣時,拉線就可以將雷電引入大地。
(二)地面敷設施工技術
首先,讓相應的施工設備入場,到達相關施工區域進行基坑挖掘作業。在挖掘的過程中,每隔15米,需要進行一次深度測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預埋管線在同一高度上,防止出現挖掘深度不足或者超過的情況。對于電纜溝而言,在施工中應該遵循以下五方面內容:一是保證線路直,避免出現蛇形彎。二是保證轉角點的圓滑,使其呈現圓弧狀,不能夠出現銳角。三是應該保證線纜溝的深度適宜,需要根據現場的地質情況確定線纜溝的深度。四是要保證線纜溝底平整,避免出現塌方、凸起等情況。五是要保證溝底寬度足夠,在線纜溝底需要進行相關設施的安裝,如果寬度不夠,會影響相應設施的安裝質量。完成基坑挖掘后,需進行墊層處理,可以使用鋼模板作為墊層材料,相關的施工人員應該檢測墊層的高度,結合方案要求進行設定。在沒有任何問題后進行混凝土澆筑。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混凝土能夠與基礎嚴密契合,就需要合理地選擇混凝土材料。在完成澆筑后,需要對其進行養護處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強度,以此來保證工程質量。
其次,在進行線路敷設前,需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嚴格檢測,以此來保證線路管道各項參數和方案中一致。如果在檢測的過程發現相關參數存在較大差距,應該進行及時調整修改,為后續的施工打下基礎。完成線路管道參數檢查后,需要仔細檢測線纜,可以通過觀察的方式檢測外觀的破損情況,無任何破損方可使用。在利用混凝土掩埋線纜前,需要對基坑進行清潔處理,應該保證基坑中沒有任何異物后方可施工。在進行灌漿的過程中,應該保證澆筑的速度穩定和均勻。此外在完成線路管道敷設后,需要對縫隙進行檢驗,保證混凝土的嚴密性。
(三)衰減測量技術
在通信線路施工中,需要對線路進行檢查,此時需要利用到衰減測量技術。在衰減測量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導管輻射測試儀器,用以檢測發生器發射的信號,然后對接收的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在利用衰減測量技術檢測光纜線路時,應該在以下兩方面加以重視。首先,盡可能地降低測試誤差,通過對接插件的清理來使得誤差在合理范圍內。其次,信號發射和接收的儀器應該使用一樣的光纜,并且需要將它們放在相關位置。在檢測過程中,如果接收器顯示0分貝,那么應該用850厘米波長進行衰減檢測。
(四)光時域反射儀測試技術
光時域反射儀就是OTDR測試,其在通信線路施工中是一種較為關鍵的檢測技術,在精度上具有很大優勢,可以實現光纜質量的高效檢測。利用光時域反射儀測試技術,可以提高光纜熔斷質量,并且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光纜損耗。施工人員在光纜熔接時,所有的光纜都應該進行檢測。在完成熔接后需要裝盒處理,此時需要再次對光纜質量進行檢測。
四、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優化措施
(一)施工前的優化
我國幅員遼闊、地勢復雜,不同地區地形地質有著較大差異,如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也有著顯著的不同,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信線路施工的難度。基于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在通信線路施工之前,做足充分的準備,應該深入施工現場勘察。因為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所有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深入線路敷設地進行勘察,從而了解施工現場的地質、氣候等,進而進行施工環境的選擇。如果施工現場處于高山地帶,那么施工地點在山坡,防止出現滑坡導致安全事故,帶來人員傷亡。如果施工現場處于平原地帶,施工中應該避免土層塌陷。如果施工現場在居民區,需要遠離較高建筑物,防止干擾信號。在完成地質研究后,需要分析地下水文條件,保證地下水位處在合理范圍內,較高、較低均會給線路敷設造成影響,較高時會增加表層的濕潤度,從而導致難以受力,較低時會讓地下形成空洞,進而導致地表塌陷。此外,還需要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需要深入了解當地氣候,進行施工材料、方式等的選擇。
(二)施工中的優化
其一,注重安全生產,在進行線路施工時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則,保證施工可以安全有序進行。為保證施工人員能夠具備安全意識,需要對安全生產進行大力宣傳,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App等進行相關案例宣傳,讓施工人員能夠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同時在施工現場的相關區域應該警示標識等。還要給施工人員講解規避風險安全生產的方式,講解相關問題發生時有效解決的辦法,提高施工人員應對風險的能力。
其二,注重技術對接。想要提高施工效果,應該進行有效的技術對接工作,讓相關施工人員能夠掌握施工技術,進行科學施工。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需要進行深入溝通,技術人員應該全程陪伴施工人員施工,對于施工人員存在的問題,應該及時給予解決。同時對于施工人員不規范的施工行為應該及時指出,讓其進行改進。為促進施工人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在施工之前應該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在培訓中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施工人員能夠切身體會施工理論,能夠有效地應用到實際施工中。在完成培訓后,應該進行相應考核。對于考核沒有通過的施工人員,不予其入場施工。
其三,遵循技術標準。在施工中需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施工,以此來避免出現信號丟失等問題,同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損耗。在進行施工過程中,如果線路經過居民區,應該繞過,不能破壞周圍的建筑物等。在進行地下施工時,應該提前與相關單位打好招呼,讓相關單位積極配合,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三)竣工后的優化
在通信線路施工竣工階段應該進行嚴格驗收,在驗收的過程中結合工程要求以及當地的通信工程建設標準,嚴格開展驗收工作,以此來保證線路施工質量可以達到相關標準。在施工結束后,還需要進行線路的養護工作,定期進行檢修維護,延長線路使用年限。
五、結束語
本文分成四個部分對通信線路施工進行探討。第一部分從通信線路施工特點以及影響施工的因素兩個角度對施工進行了闡述。第二部分從圖紙設計、材料選擇以及環境分析三個角度闡述了線路施工原則。第三部分為文章重點,對架桿施工技術、敷設施工技術、衰減測量技術以及OTDR測試技術進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從施工前中后三角度敘述了施工優化措施。
作者單位:賈魁"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參" 考" 文" 獻
[1] 陳光輝. 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9(20):602.
[2] 林艷新, 張青. 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的管理探究[J]. 中國設備工程, 2022(06):78-79.
[3] 劉章軍. 通信工程施工中通信線路的施工技術探析[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02):425-426.
[4] 張楠. 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的運用[J]. 中國新通信, 2021,23(11):28-29.
[5] 夏暢. 淺析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的施工技術及問題[J]. 華東科技:綜合, 2020(02):141.
[6] 屈俊杰. 通信工程中通信線路施工技術的運用[J]. 數字通信世界, 2020(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