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來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將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以此來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本文將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策略
信息技術具有諸多應用優勢,在教育領域中能夠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例,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具備語文學科素養。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并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探究,使其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增加更多的學習樂趣,進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
一、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語文教學帶來更多的思路、方法,并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促使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因此要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視。
(一)拓寬學生的視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2歲以下,自身的認知能力不高,這就容易使學生的認知視野受到限制。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提供技術支持,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語文知識,從而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具有重要的教學優勢,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能夠起到良好的教學作用。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展示一些圖片、視頻等,創新課堂教學的模式,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氛圍,同時也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繼而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
信息技術能夠帶來更多的教學體驗,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例如,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構建教學情境,可以呈現出多彩的語文世界,不僅能夠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教學情境的構建是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構建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收獲到豐富的學習體驗,有利于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1]。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也包括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可以改進先教學模式的不足,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促使小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繼而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更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教學價值。
(一)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將其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明確學生的主體位置,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改變過去被動的學習狀態,從而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需求。由此一來,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信息時代下的課堂教學使教師成為指導者,而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多為知識的灌輸者,這一轉變能夠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活力。另外,課堂教學評價也隨之改變,傳統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不夠全面,難以客觀評價全體學生,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來創新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促使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更加立體、多樣。
以《題西林壁》這首詩為例,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為學生搜集詩人的時代背景,并為學生播放一些廬山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欣賞廬山的千姿百態、雄奇秀麗,促使學生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廬山不同的樣子,進而理解因人的觀察角度有所不同,其景觀也能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并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使其能夠明確表達出自身的觀點,從而改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采取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方式,不斷完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體系,這對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具有很大的幫助[2]。
(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先進的技術在社會中得到了應用。作為教師,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是必要的,借助信息技術來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促使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有價值的指導,從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樣,信息技術也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了很大的影響,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所學的知識,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教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例,很多知識過于抽象,多數只有文字、沒有圖片,這就增加了理解難度,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打消[3]。
例如,在教學《負荊請罪》這一課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來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讓學生明白“負荊請罪”的含義,理解藺相如高尚的行為,從而學習藺相如的品質。另一方面,教師能夠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掌握更多教學形式,有利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為學生營造更加積極、愉悅的教學氛圍。
(三)發揮出創設活躍課堂的優勢
小學語文是一門內容豐富的學科,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活躍課堂,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創設活躍課堂之前,教師應該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學生擴充語文學習的相關內容,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為學生呈現活躍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學提供極大的便利,如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等,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知識。
以教學《精衛填海》為例,這是一篇講述神話故事的文言文,課文僅用寥寥數言就講述出感人的神話故事。對于神話故事的特點及人物形象的呈現,學生通過文字很難真正地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創設活躍課堂,運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播放這篇故事的動畫,組織學生觀看視頻,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具備學習《精衛填海》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更快、更深刻地把握住文章重點[4]。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國重要的精神寶庫,具有極高的傳承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水平,不僅改進原先教學模式的不足,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資源,促使學生能夠收獲到豐富的學習體驗。對此,本文將提出以下幾點運用策略:
(一)認真組織教學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學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不僅可以創新課堂教學的形式,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促使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在組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借助信息技術來開展備課工作,這樣才能順利開展后續的教學環節,防止出現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的情況。
對于備課,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教師需要了解課文的背景,運用信息技術來搜集作者的生平簡介,并將課文背景與作者的經歷進行結合,尋找更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思路。其次,教師還要做好教學補充,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傳統美德,讓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有助于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應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為學生補充生活元素,這樣才能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也能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信息技術有利于拓寬教學的空間,教師應該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要點,然后再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從而豐富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準備工作的質量[5]。
例如,在《盤古開天地》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學生搜集相關的故事內容,并搜集一些其他的神話故事,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師可以將音樂、圖片等設計成教學的導入內容,為學生展示古代神話故事圖片,促使學生能夠以輕松、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其次,教師要挖掘這篇神話故事背后的思想內涵,帶領學生去體會盤古的精神,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盤古的敬仰與贊嘆。另外,教師還要布置一些自主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去尋找其他神話故事,并與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收獲更多語文知識。
(二)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傳統文化教育目前面臨著許多困難,因為距今已有很長的時間,難以與現代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系,致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難以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了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語文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來創新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拉近傳統文化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來降低傳統文化教學的難度,促使學生可以理解不常見的生僻字,進一步了解古代生活的背景,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教學改編,將原先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變成生動、有趣的現代文,促使學生能夠輕松理解,進一步感受我國經典的文學知識,體會傳統文化的意蘊,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除此之外,教師也要不斷地進行思考,將適合學生的教學思路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行為[6]。
(三)積極改革創新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創新意識,積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能夠體會到語文教學內容的靈活性,這對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質量有著重要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感染力,為了發揮出傳統文化的教學價值,教師應該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探索,不能將教學停留在古詩詞背誦、記憶和理解上,這樣會增加教學的乏味性,從而阻礙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促使學生可以被傳統文化熏陶,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繼而為日后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以《泊船瓜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朗讀一遍故事,提出“讀完你有什么感受呢?”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其能夠感悟詩中的語境。為了烘托教學的氛圍,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播放音樂“故鄉的云”,促使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進一步感受“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含義。
(四)豐富課堂內容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將具有趣味性的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的注意力,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中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收獲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驗。在開展傳統文化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來探索傳統文化,帶領學生去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得到熏陶,繼而陶冶學生的情操。以教學古詩詞為例,學生會認為古詩詞學習較難,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教師可以運用動畫演示的方式來降低古詩詞教學的難度,有助于增強傳統文化教學的趣味性,使其可以體會到古詩詞的內涵。以教學《月下獨酌》這首古詩為例,這首詩與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與教學聯系在一起,為學生普及中秋節的民俗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其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到詩句的思想內涵。
四、結束語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是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教學難點,為了能夠降低教學的難度,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將其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結合,為學生構建多樣的情境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促使學生具備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和動力,真正發揮出教學的價值,實現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
作者單位:康永紅 甘肅省臨洮縣衙下集鎮寺洼山小學
參" 考" 文" 獻
[1]周子怡.小學語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微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
[2]王娟.教育游戲在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安大學,2016.
[3]楊媛媛.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禮儀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9.
[4]龔明紅.高中語文跨文化教學策略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5]胡桂鑫.小學語文書法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1.
[6]羅曉艷.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新課標落實狀況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康永紅(1982.01.18-),男,漢族,甘肅臨洮,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