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鳳陽,南有頂云”。1978年,關嶺頂云人在簽滿名字的牛皮紙上摁上了“手模印”,沖破各種阻力,率先實行了土地“包產到戶”,進而開創了“定產到組,超產獎勵”的“頂云經驗”。由于“頂云經驗”與安徽鳳陽的做法大體相同,被人們稱之為中國農村改革的先鋒。兩地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先聲和典型,并稱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鄉。
交通便 生活美
石板井村位于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頂云街道,距離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老縣城5.5公里、距離高鐵站4公里,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
深秋時節,走進石板井村,從鐫刻著“農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下慢慢走過,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青瓦白墻錯落有致的民居,還有那莊嚴矗立的頂云經驗紀念園。和煦溫暖的陽光透過樹蔭縫隙灑在青瓦白墻上,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與遠處的青山碧空交相輝映。在村中心的文化廣場上,老人和孩子正在鍛煉身體,嬉笑玩耍,好不愜意。
這幾年,石板井村通過打造“生活美、生態美、環境美、精神美、人文美”的美麗鄉村,家家戶戶都住上了新房子,大路修到村門口,小路修到家門口,還修建了荷花池和亭子。現在是環境好、治安好、生活好,樣樣都好。如今的石板井村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示在人們的眼前。
講文明 樹新風
衣食不愁,吃住無憂。但酒席種類卻越加“豐富”,搬家酒、升學宴、約客飯……各種酒席輪番不斷,濫辦酒席之風愈演愈烈。作為“全國文明村寨”,石板井村以創建宜居鄉村為契機,立破并舉,敦風厲俗,一手抓管理約束、一手抓服務引導,讓鄉風文明彰顯在紅白事里。
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紅事不超過2天,白事不超過5天,嚴禁辦理紅白喜事之外的酒席,合規辦理的酒席必須向村委報備同意后方能辦理。同時,組織召開群眾會,向群眾征求意見,迅速修訂了村規民約,將環境衛生、宜居鄉村、基層治理、濫辦酒席等內容歸納成通俗易懂接地氣的8條規章制度,做到人人明了,條條清楚,句句明白。
自從創建宜居鄉村、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以后,酒席變少了,爆竹聲小了,大家自覺遵守村規民約,人情往來依然濃,鄉里鄉親更和睦。村子的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日益美了起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正深深扎根在這片沃土之上。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石板井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老經驗 新活力
2022年,石板井村立足傳承弘揚“頂云經驗”,著力盤活閑置資源,建設了研學酒店、研學教室和占地100余畝的農耕文化園,并將“農學文旅”的元素相結合,把位于該村范圍內的“頂云經驗”紀念園、陳列館、體驗園與民族文化青年創業園、中小學生產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串聯成片,擦亮“頂云經驗”的文化旅游品牌。
如今的石板井村創建有頂云經驗體驗園、生態牛莊兩家農家樂,設有采摘大棚、戲水樂園、康養小屋、花海、美食和文化體驗等項目,不同時節,可以在生態園體驗采摘梨子、草莓、櫻桃、桃子等水果。除此之外,還在縣林業局的項目支持下,在秧井組、新寨組謀劃賞花經濟,打造百畝櫻花園,不斷豐富村子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業態。
2021年石板井村被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評為“AAA級旅游景區”和“貴州省甲級村寨”;2022年被評為“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
如今,進入新發展階段,石板井村始終秉承“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頂云經驗”,不斷在發展中謀求創新、奮力突破,努力讓“老經驗”煥發“新活力”,實現鄉村振興新篇章。(責任編輯/吳韻)
村寨信息:
區位: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頂云街道
鄉村特色:“頂云經驗”的發源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第一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寨、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貴州省甲級村寨。2022年入選貴州“第四批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