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火星之旅注定要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為了完成這項壯舉,美國宇航局貼出海報,提供一系列火星崗位,歡迎各行各業的人才去火星上班。
從工作內容來看,火星上的好崗位多著呢!
比如,為了考察火星的地理環境,美國宇航局需要專業的“火星探險家”,他們將徒步探訪太陽系最大的峽谷——火星上的水手峽谷,同時有機會在壯觀的荒漠中看到藍色日落(火星沙塵中含鐵的氧化物喜歡吸收紅光,藍光在表面被反射導致太陽偏藍);為了進一步拓寬宇宙視野,尋找外星生命,科學家將在火星的兩個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建立觀測站,因此將設置“夜班經理”,他們可以在夜晚的辦公室里欣賞蒼茫的銀河;火星礦物資源豐富,人類當然要好好利用,“火星技術工程師”將會操作和監視機器人開采資源,并且承擔建立火星大本營和日常機器維護的任務;至于食物供應的問題,會有專業的火星農民來解決,他們負責在火星種植西紅柿、萵苣、豌豆、蘿卜等蔬菜水果,可以體驗到城市里的人類久違的安靜祥和的田園生活。
這些崗位是不是既誘人又刺激?其實,申請在火星工作并不難,美國宇航局開出的條件包括:必須是美國公民;至少擁有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或數學領域的學士學位;技術人員至少要有3年工作經驗,飛行員至少有1000小時的飛機駕駛經驗;身高不低于1.57米,不高于1.9米。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就有機會成為第一批火星上班族,得到6.6萬至14.5萬美元的高額年薪,同時擔負起建設火星的重任。
對于那些幸運通過初次篩選而成為候選者的人來說,后面還要接受持續數年的學習和訓練。
除硬實力之外,美國宇航局更加看重的是候選者的軟實力。比如,火星宇航員必須具備極強的忍耐力。
火星與地球最近距離也有5500萬千米,宇航員需要以5人為單位擠進露營車大小的太空艙,在零下270攝氏度且充滿宇宙輻射的真空環境中遠行4億千米,經過不少于200天的時間,才能夠在火星登陸。然后在火星上至少工作300天,直到火星和地球公轉到離彼此最近的位置才能返航。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預測,即使一切順利,火星宇航員也要在地球之外生存將近1000天。連續3年身穿臃腫的宇航服,長時間在失重狀態下行動,并且呼吸不到新鮮空氣,對人的忍耐力是極大的考驗。
火星宇航員還必須頭腦機智,反應敏捷。踏上火星之旅,一旦出了什么問題都只能靠自己解決。
1970年的阿波羅13號事故就是一個可供參考的案例,當時阿波羅13號在起飛不久后發生爆炸,損壞了氧氣儲備倉,3名宇航員在茫茫太空中只能利用飛船中的物品,臨時組裝了二氧化碳過濾裝置,從而避免因二氧化碳水平過量而窒息。
在漫長的火星之旅中,燃料、氧氣裝置同樣會有可能出現問題,火星宇航員沒有臨時地點可以停靠,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生死攸關。
如果上面的素質都具備,那么在火星宇航員的選拔中,你只剩下最后一關要過了,那就是如何克服對于死亡的恐懼。曾經跟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上天的德國宇航員烏利希·瓦爾特就公開反對美國宇航局的征召,他認為這完全就是不歸之旅。但美國宇航局表示,他們將會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學輔導幫助候選者,并利用醫學和心理學測試篩選出能夠做到視死如歸的火星宇航員。
(摘自《大科技·科學之謎》2023年8月A刊,子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