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國與歐洲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中國與匈牙利的雙邊關系過去幾年來一直都備受關注。自匈牙利出臺“向東開放”政策、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匈雙邊關系變化就不僅關乎兩國利益,更對整個歐洲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有著深刻影響。
當前中匈關系建立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基礎之上。20世紀90年代,隨著蘇聯逐步喪失對中東歐地區的控制,中匈關系走向正常化。1997年,中匈簽署了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市場準入協議,就此,中匈經貿關系迅速得到提升。
2000年以來,中匈兩國關系繼續升溫,雙方關系由建設性伙伴關系逐步上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這期間,匈牙利在歐爾班政府的帶領下,于2010年出臺“向東開放”政策,該政策旨在發展匈牙利與歐美國家固有的外交和經濟關系的同時,著力加強與東方國家間的經貿關系。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匈牙利政府的積極響應,兩國政府共同簽署《關于共同推進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也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簽署的首個“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向東開放”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再次推進了雙邊關系的發展,至2022年,雙方進出口額已經超過155億美元,中歐班列、匈塞鐵路等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項目也穩步推進。
“向東開放”政策是歐爾班政府基于世界總體發展格局與歐洲地緣政治變化而做出的選擇。近十年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與經濟輻射力顯著增強。雖然中歐雙邊關系存在不穩定因素,但是中歐經貿合作穩步提升。匈牙利經濟主要依靠出口,對外開放程度很高,該國政府希望憑借對華友好關系實現融資來源和出口市場的多樣化,以應對近年來歐盟本土經濟疲軟帶來的風險。作為一個具有獨特文化身份的歐洲國家,匈牙利一直秉持強烈的獨立外交意識,在意識形態上不存在對東方文化排斥的心理,其積極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有利于對沖來自歐盟內部的負面政治影響。
具體說來,中匈經濟合作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安全合作和金融合作三個方面。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匈牙利政府最為重視匈牙利—塞爾維亞鐵路建設。該項目是匈牙利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與歐爾班政府的“向東開放”戰略高度契合。該項目預計于2025年完工,歐爾班政府希望通過該項目促進匈塞兩國的物流和貿易能力,提升中東歐國家的一體化程度。同時,由于匈塞兩國特殊的地理位置,該鐵路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重要物流通道,有助于加強匈牙利在歐洲內的地理位置優勢,使其有機會成為新的物流和貿易樞紐。
在能源安全方面,歐爾班政府迫切希望通過拓寬進口渠道、促進能源轉型等方式改善能源安全形勢。2022年,匈牙利進口能源占能源消耗量(能源對外依存度)比重達到64.2%,化石能源尤其依賴進口。因此,自2018年起,包括比亞迪、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在內的新能源企業都陸續在匈境內開辟生產線。2021年11月,中匈還簽署了《關于推動綠色發展領域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此舉將進一步加強兩國在綠色發展、能源開發等領域的投資合作。
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匈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亮點突出。截至2022年,匈牙利政府已在中國發行了兩次“綠色熊貓債券”,總額超過20億人民幣,吸引中國資金在各類資源型產業投資;中國銀行匈牙利分行發行了超三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匈牙利政府還于2016年發行了人民幣主權債,這一舉措進一步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了人民幣在中東歐的影響力。
此外,中國國有或民營公司也在電子、汽車、化工、電信、銀行、房地產、物流貿易等多個領域對匈進行投資。以投資規模最大的華為公司為例:2009年,華為將其在歐洲的供應中心遷往匈牙利,奠定了匈牙利作為整個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華為產品的中轉樞紐地位。
在當前大國博弈白熱化的國際大背景下,匈牙利國內經濟形勢較為嚴峻。首先,由于匈牙利地緣政治地位的復雜性,歐美對中匈關系的發展異常敏感。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后,歐爾班政府因反對對俄制裁遭到政治上的孤立,歐盟也以此為由凍結了向匈提供370億歐元支持資金。其次,受到烏克蘭危機影響,匈牙利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2023年第二季度,匈實際經濟增速為-2.4%,創歷史新低。以上因素更加突出了中匈經濟合作的必要性。
未來,中匈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會進一步加深,圍繞物流網絡建設的投資將會增加。仍以匈塞鐵路為例,該鐵路建成后將會連接匈塞兩國的貨運和客運鐵路網,預計將會使兩地客流量由每年300萬人增至每年900萬人,從而進一步深挖匈牙利經濟增長的潛力。同時,中國是匈牙利在歐洲之外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而匈牙利則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和對歐貿易的重要樞紐。因此,雖然歐盟方面屢次質疑中匈基礎設施合作是否符合匈利益,但中歐日益擴大的貿易流通訴求必將促進二者進一步的合作。
由于匈牙利并非歐盟投資的首選目標,因此該國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來自中國的投資,雙方金融合作的形式也逐漸向多元化方向邁進。目前,匈牙利是唯一在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同時發行債券的國家,中資銀行在匈牙利市場實現了國際與本地銀行合作雙贏的局面。對中國而言,進一步加強中匈在金融領域的合作,對于中國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金融合作具有標桿效應。
此外,歐爾班總理不止一次地表達想要通過與中國在綠色產業領域的合作,擺脫匈牙利能源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但考慮到直接投資建廠可能帶來的政治影響,未來中匈在該領域的合作形式或將轉變為技術和產業領域的合作。例如,光伏設備在匈牙利實現本土化生產,以及核電技術的轉讓等。
過去十年是中匈關系的“黃金時代”,雙方國家戰略高度契合,共同利益也在不斷擴大。在經濟合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上,未來中匈之間就烏克蘭危機、中歐關系等問題亦存在合作空間。雙方將繼續通過多領域高層次交流平臺開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