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穩步增長。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貿易促進平臺,廣交會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為相互的市場交融搭建橋梁,也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廣拓商機。
作為廣交會舉辦的所在地,廣東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開放之風吹拂至今,廣東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的貿易投資和產業合作表現亮眼:2013年至2022年,廣東對其進出口規模從1.92萬億元增至3.01萬億元,十年間增長56.3%;廣東企業十年累計在這些國家新設立境外企業(機構)1468家,直接投資48.4億美元……
目前,廣東已是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量最大、雙向投資最多的省份。隨著海陸空設施等“硬聯通”的不斷優化,貿易投資等“軟聯通”的加速深入,絲路正在開啟新“粵”章。
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采購商到會人數占比從50.4%提升到58.1%;進口展累計吸引了70個共建國家2800多家企業參展,占比超過60%……被譽為“中國第一展”的廣交會與“一帶一路”有著特殊的緣分,十年時間創下了不俗的經貿合作佳績。
正在舉行的第134屆廣交會上,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采購商依然青睞這個經貿合作大平臺,踴躍淘貨、熱切洽談、積極合作。
“老廣交”馬來西亞砂拉越中國貿易進出口商會主席謝華平參會超過40年,公司的對外采購九成來自中國,主要是五金產品。“這次有80多名商會會員前來參會采購,他們都很積極。”他說,“我們結識的展商合作幾十年的大有人在,品質、交貨、價格都有保障,并且不斷升級優化,貼切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我們對中國制造很有信心。”
廣交會持續發揮“友誼的紐帶、貿易的橋梁”的作用,努力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合作創造更大商機。
斯里蘭卡采購商阿魯納·坎查納參加了10屆廣交會,將不少中國產品引入當地市場。本屆廣交會,他重點考察工業設備產品。“我在斯里蘭卡有一家工廠,需要購買不少工業設備。”阿魯納·坎查納說,中國生產的工業設備產品物美價優,非常值得信賴。
據了解,截至10月19日,廣交會的境外采購商線下到會超10萬人,來自全球210個國家和地區,到會人數比第133屆同期大幅增長。參展企業普遍認為,境外采購商下單意愿較強,未來有望達成更多合作。其中,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采購商近7萬人,比第133屆同期增長65.2%,廣交會在促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暢通中成效顯著。
早在2004年,土耳其特克桑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便開始參加廣交會,目前已是當地市占率最大的公司。“通過廣交會,我們找到了許多長期合作的供應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蘇克魯·奧茲達馬爾說。在他看來,中國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產品將通過土耳其進入更多歐洲國家市場。
“依托廣交會平臺,許多共建國家既采購到中國優質優價的產品,也打通了本國特色產品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實現了互利共贏。”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徐兵說,“越來越多的貿易往來中,市場交融日益密切。”
廣交會持續發揮“友誼的紐帶、貿易的橋梁”的作用,努力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合作創造更大商機。相互合作從傳統行業到新興領域“多點開花”,從單一買賣到多元模式“全面鋪開”。
作為本屆進口展上規模最大的國家展團,125家土耳其企業參展,涵蓋電子家電、五金工具、建材家具、家庭用品、食品等領域。參展商Veito總監蘇丹·阿爾巴伊拉克攜取暖器等家電亮相。“我們在廣交會,不僅發現中國的客戶,也找到了國際上的客戶。”他說,“最重要的是還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進步,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中心,織就了延伸全國的采購、研發、生產、銷售網,朋友圈越來越大。”
擴容到500多平方米,全品類健康家電參展,新品覆蓋率超60%……第134屆廣交會上,格蘭仕的客商到訪量創新高,其中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采購商1500多人,增長近20%。伊拉克采購商諾拉汀兩番造訪展位,他說,公司主營嵌入式產品批發,下游有很多經銷商,希望格蘭仕能提供獨家產品或外觀支持。
放眼全球,格蘭仕的產品和服務供應到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約三成的出口銷售額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我們從設計端‘專業定制+本土化服務’,創新深耕不同市場。”格蘭仕外貿負責人表示,“生產端不斷進行產線數智化轉型,瞄準全球中高端市場的消費升級和訂單需求,尋求更多商機。”
一個月前,作為廣交會打造國際貿易盛會的重要樞紐,在廣州南沙港,來自土耳其的冰箱、冰柜、抽油煙機等電器,經海路運抵,成了本屆廣交會的首批進境展品。而更早的1000多年前,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古今交迭,廣州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攜手在更廣闊的“新絲路”上。
貿易暢通離不開貿易通道的建設和互利程度的深化。揚波逐海通全球,廣州南沙港已開通外貿班輪航線超150條,有120余條“一帶一路”海上航線,通達10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港口,海運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100多個;陸運通達致富路,廣州海關監管的進出口中歐班列累計申報進出口貨物總值超330億元,聯通20多個國家40余個城市,常態化開行通信設備專列、液晶電視專列、白色家電專列;廣州白云機場連接全球200多個航點,其中通航27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41個航點,跨境電商商品飛梭,萬里食材花卉保鮮,架起“空中新絲路”。
海關廣東分署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年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碩果累累,為提升沿線國家、地區貿易便利化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貿易新業態為經貿合作拓展新空間、注入新活力。拜訪智利駐廣州總領事館探討智利市場商機,與印尼長友集團商量跨境業務合作……作為一家聚焦跨境電商貿易、倉儲與物流的跨境電商服務商,中山市芯宏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最近積極拓業務。“從2017年開始做跨境電商,我們發現,智利等很多國家都是電商爆發期。”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蒙積雄說,“市場還是不飽和的,公司在不斷布局智利、秘魯、厄瓜多爾等地,這些市場增量很快,每年產品銷量都能翻倍。”
“絲路電商”國際合作是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要舉措。經多年發展,國內企業加深在共建國家的相關產業布局。如今,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成多雙邊經貿合作的新亮點,也為共同做大做好合作“蛋糕”注入新活力。
走進廣東省東莞市啟盈跨境電商產業園,自動分揀設備高速運轉,一件件待查驗的包裹經過海關CT機智能審圖等設備查驗無異常后,被分裝上車“秒速通關”,準備發往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據東莞市商務局介紹,10年來,東莞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額逐年增加,從2013年的1263.4億元,到2022年的3528.1億元,跑出加速度。近年來,借助“新絲路”,東莞助推優勢和特色產品擴大出口;積極拓展合作領域,進一步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領域的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的點點星光匯聚成了貫通在“一帶一路”上的璀璨星河。據統計,2013-2022十年間,廣東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規模從2013年的1.92萬億元,到2022年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進出口值增至3.01萬億元,十年間增長56.3%,且自2016年起連續7年保持同比正增長。
外貿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成色越來越足。從商品結構看,廣東對共建國家出口更趨均衡發展,進口集中度提升。出口方面,前4位出口主要商品仍為手機、家用電器、服裝及衣著附件和電腦及零部件。同時,鋰離子蓄電池、集成電路、無人機等新興產品出口份額快速擴張。進口方面,集成電路、農產品、大宗商品需求增加。
海關廣東分署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年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碩果累累,為提升沿線國家、地區貿易便利化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共建“一帶一路”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上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一是國內生產制造企業不斷尋求資本、技術等要素,提升供給水平,提高供應鏈韌性,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二是促進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加快產能合作,聯通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推動雙邊投資,盤活國內國際兩種資源。
不僅在廣交會上亮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吸引全球客商,不少企業將更多環節也推進國際化,實現全球資源的更有效配置。
10月上旬,美的空調全球客戶大會暨美的空調泰國工廠100萬套產品下線儀式舉行。美的空調泰國工廠現有6條產線,主要生產分體、窗式、移動空調等產品,主要銷往北美、東盟、中東等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在東盟市場強化本地供應鏈優勢和加大新產品投入,并針對不同國家的市場需求進行多品牌建設。
這是“家電之都”佛山順德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入經貿合作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截至2023年8月,佛山全市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144個,占全部對外投資項目24.32%,投資額22.52億美元,占總投資額18.18%。
無獨有偶,據廣東證監局介紹,億緯鋰能、欣旺達先后公告擬在匈牙利分別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相關項目;生益電子、明陽電路等多家印制電路板企業擬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建材機械生產企業科達制造已在藍海市場非洲的多個國家籌建生產基地……猶如粒粒種子,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紛紛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作為中國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之一,今年前7個月,深圳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設立了92家企業及機構,實際投資額1億美元,同比增長83.7%。尤其深圳市民營企業,十年間對共建國家的進出口以年均12%的增長速度,成為深圳與共建國家貿易中的拉動力量。

數字經濟方面,深圳以華為、中興通訊等科技巨頭為代表,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市場,助力共建國家實現數字化轉型;新能源方面,比亞迪成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其新能源汽車運營足跡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400多個城市,還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業務拓展到了烏茲別克斯坦、泰國、新加坡、埃及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深圳能源集團在加納、越南等地總投資超45億元;深圳地鐵集團承擔埃塞輕軌、埃及十月齋城際鐵路項目等多個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項目……深企也為共建國家提供國際工程承包服務。今年1-7月,深圳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達41.7億美元,同比增長5.6%。
可以看到,從產品到技術、服務的全鏈條合作,從基礎設施到民生項目、產業園區的造血式建設,共建“一帶一路”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推動共建伙伴在交通、電力、制造業園區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能力明顯加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持續增進共建伙伴的民生福祉。
總部位于廣東的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毗鄰東南亞國家,多年來深入推進與周邊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電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自2004年起,南方電網通過中老、中緬、中越等多回跨境線路開展電力貿易建設,先后投資建成越南永新一期燃煤電廠項目、老撾南塔河1號水電站項目、中老鐵路外部供電項目等,為周邊國家電力保障和瀾湄區域電力可持續發展提供南網方案。
家住老撾烏多姆賽省勐賽縣會片村的姆賽說:“以前進入村子僅有一條羊腸小道,運貨都靠人背馬馱,現在有了石子路,我們可以開著拖拉機把稻谷運到勐賽出售,非常方便。”中老鐵路開通一年多以來,跨境貨物運量和品類不斷增加,可謂客貨兩旺。勐阿縣會亮村的萬侃說:“現在我可以開車把飼養的肉牛運送到家鄉附近的中老鐵路勐阿站,再北上到中國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