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低音提琴樂器的特性、發音原理、發音特點,然后闡述了低音提琴的獨特魅力,接著詳細論述了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強化基礎訓練、低音提琴演奏的揉弦技巧、呼吸調整練習和持弓練習、提升演奏的感染力,最后對低音提琴發展的思考進行相應的總結,以此來充分提升低音提琴的演奏水平,將其獨特的內在魅力發揮到極致。
關鍵詞:低音提琴;獨特魅力;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6-000-03
在西洋弓弦樂器中,低音提琴具有體積龐大的性質特點,且音調低,在弓弦樂器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表演魅力不容忽視。現階段,低音提琴在我國越來越家喻戶曉,伴隨著我國音樂事業的不斷發展,諸多人對音樂的魅力越來越了解,對低音提琴的演奏藝術比較注重,低音提琴在諸多方面均獲得了提升,如理論研究、演奏技巧等,而且現代演奏家對于提高低音提琴演奏效果也有著較高的關注度。同時,對于低音提琴,通過緊密配合其他低音部樂器,可以為整個樂隊的節奏感提升創造有利條件,而且在管弦樂隊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弦樂,低音提琴的魅力是不可比擬的,所以應高度重視演奏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
一、低音提琴樂器概述
(一)特性
在四大弦樂中,低音提琴的特色突出,尤其在體積、琴弦、音域方面,其音色深沉、柔和性質特點,在撥弦演奏中,會釋放出嚴重的沉重感,這與其他弦樂器有著明顯的區別。在弦樂隊中,低音是和聲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與演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相比于其他弦樂器的琴弦,低音提琴的琴弦與其差異性較大。一般來說,純四度調音法,在低音提琴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演奏個別獨奏作品時,對調高大二度有著具體的要求[1]。在琴弦張力增加的影響下,可以顯著提高琴弦的靈敏度,也會明顯提升其振動頻率。
(二)發音原理
為了使低音提琴的音質得到穩步提高,應重視發音點、弓壓、弓速方面,增加練習次數。在演奏低音提琴過程中,對于演奏者來說,應保證姿勢的標準,對按弦、換把等進行有效落實,為提升低音提琴演奏的發音效果創造有利條件。眾所周知,低音提琴在發音上的延遲性較強,所以基于演奏者的角度,應對這一特性進行深入分析[2],避免發出的聲音在拍點上出現錯誤。低音提琴作為弦樂器的一大代表,其聲音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弓毛與琴弦之間的相互摩擦,所以應將運弓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一般來說,振動幅度與音量之間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為了保證良好的演奏效果,應對持弓和運弓的力度予以有效控制,如果不用力,極容易對正常發聲造成影響,如果用力過猛,很難演奏出自然的音色。在演奏者持琴時,應正面朝向前方,將頭部、頸部等放松,將手臂力量與弓壓的力量調整到最佳,以此來為低音提琴的音色演繹提供極大的便捷。
(三)發音特點
首先,音量。由于低音提琴中有低音二字,所以它的聲音較小,甚至不引人注意,但在樂器演奏過程中,音高的變化會嚴重影響到演奏質量,所以在演奏前,應將弓的接觸點高度明確化。如果音高變化較頻繁,應對把位進行合理調整。發音點對低音提琴音量的影響較大。其次,音準。相比其他弦樂器,對于低音提琴來說,其不易換把。在低把位時,一個把位僅僅在一個全音的演奏起到作用,所以在低音提琴獨奏時,應增加換把的次數,然而這一過程使得演奏的難度性與日俱增,所以在換把中,左手技巧的作用不容忽視,其對于音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由于其琴弦較粗,所以在拉琴時,對于力量有著明確的要求。在日常訓練方面,基于演奏者的角度,應對手型框架和按弦力度予以高度重視,加強演奏低音提琴技巧的學習,保證音準良好的控制效果。最后,音色。低音提琴的四根弦所釋放出的音色有著明顯的區別,其中,G弦的表現力較強,擔當著“主角”這一角色;D弦起著“配角”的作用;A弦具有神秘之感;E弦的特點主要為渾厚、飽滿。對此,演奏者應提高對每根弦特質的了解程度,將作品的力量充分釋放出來,從而取得理想的演奏效果。
二、低音提琴的獨特魅力
首先,獨特的藝術享受。目前,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迅猛,人們明確提出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在物質生活得以保障的同時,人們對精神境界層次的享受越來越重視。而對于低音提琴等樂器,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尤為緊密,可以為人們生活的精神享受提供支持與保障[3]。低音提琴憑借著獨特魅力,其各項音樂表達的感染力、立體感較強,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從而令人陶醉、神往。此外,在演奏者這一方面,通過表演中的音樂感染力和表演水平,可以使我國當代音樂的享受得到進一步強化與升級。
其次,音色質量比較獨特,演奏水平較為高超。要想保證低音提琴演奏的順利進行,對于演奏者而言,應提高對樂器演奏的投入度,以此提升情感的感染力。在實際表演過程中,低音提琴具有獨一無二的音色質量,尤其對于低音的音色,通過緊密配合其他樂器,可以使音樂音色體驗水平得到提升。為了取得最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應注重自身技巧水平的不斷提高,并高度掌握發音技術,打造出一場全新的藝術“宴會”。同時,在展示低音提琴表演時,演奏者還要注重自身演奏技巧能力的不斷提升,既要保證自身身體演奏的平衡度,也要不斷融合其他樂器的音色,進而提高演奏效果。此外,在身體把握平衡度這一方面,演奏者應集中灌輸其力量,將手指在演奏低音提琴效果方面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從而將獨具一格的音色演示給觀眾。
三、低音提琴的演奏技巧
(一)強化基礎訓練
在基礎性訓練方面,應重點結合其演奏姿勢與持弓姿勢。通過對提琴演奏的特點進行分析,演奏者的姿勢應保證高度的穩定性,如站立演奏或坐下演奏,這是良好演奏的前提性條件之一,而且憑借優美的體態,還可以給人帶來良好的體驗與享受。對于弓毛觸弦的角度問題,是諸多低音提琴初學者的重難點問題之一,雖然重視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弓根比弓尖高時,不利于演奏效果的提升。因此,稍加注意就可以,以免適得其反。在日常訓練中,也要高度重視手腕的靈活訓練,雖然手腕在提琴演奏的每個動作中都有所涉及,但是應自然地演奏,切忌對手腕過于夸大[4]。在注意手腕的同時,手指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兩大部位共同作用于提琴的演奏,也是日常基礎訓練的重中之重。因此,應高度重視平時的訓練,及時糾正基礎方面的錯誤,結合鞏固基礎,從而滿足“滴水成冰”的內在需求。
(二)低音提琴演奏的揉弦技巧
揉弦這一技巧,在演奏低音提琴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音色美化的作用顯著。在揉弦過程中,對于手指、手腕有著明顯的要求,通過不同部位的共同作用,可以形成合力,其中,應對上下波動的頻率與幅度進行嚴格控制。在低音提琴演奏中,應與音樂的特質相結合,以此合理化控制揉弦的幅度,在演奏快節奏音樂時,應加大其幅度和頻率,與音樂本身的節奏相互協調,如果音樂基調具有一定的舒緩性,演奏者應降低揉弦的幅度和頻率,使其同樣滿足平緩的要求。基于初學者的角度,在學習低音提琴的時候,用力過度這一問題經常發生,一定程度上難以保證移動的順暢性。因為琴弦較脆弱,在按弦時,應控制其用力,按弦的力度,是音色的關鍵性要素之一,而且對于整個演奏過程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應對手指壓力予以放松和緩解,將按壓用力問題的發生概率降至最低。同時,應加強實際練習,使手指的放松狀態得到保證,這里需要注意一點,應將拇指放置在二指下面,這適用于任何類型的低把位,提升手指平衡控制水平,同時將左手對琴弦的壓力感進行有效控制。
(三)呼吸調整練習和持弓練習
基于訓練管理的角度,呼吸調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方面,保證演奏者在低音提琴表演中全身心地放松,防止出現過度緊張的現象,進而對呼吸的通暢性造成影響,同時也不利于表演效果的提升。因此,必須對呼吸調整訓練這一內容予以高度重視,使演奏者手指肌肉的松弛度得到提升,并且高度集中與凝聚自身力量,在指法技巧中[5],滿足施力控制的精準化需求,做到人、琴高度協調與統一。同時,持弓練習也要進行嚴格落實,重點訓練基本的持弓方式,提升實際的訓練強度,基于演奏者的角度,應與自身的演奏能力需求相結合,為練習的調整與選擇提供合理的依據。
(四)提升演奏的感染力
情感問題,也是提琴演奏中的重難點之一,首先,應對音樂的演奏背景進行深入分析,嚴格把握音樂表達的情感。也就是說,要想將演奏的感染力充分釋放出來,必須做到真情實感、以情動人。其次,應積極融入自身的情感。在這一方面,既要對樂章中的情感進行充分表達,也要賦予樂器濃厚的感情,在演奏樂章過程中,有助于創作者情感共鳴的激發[6],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自身演奏感染力得到提升。最后,低音提琴應與樂隊其他部分緊密協作,由于樂章主要通過各部分共同協作來完成,所以各個部分之間應注重相互合作,其中,低音提琴聲部與和聲部分之間的關系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所以低音提琴聲部應不斷協調其他各部,通過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演奏能力的提升,從而確保演奏感染力的穩步增強。
四、低音提琴發展的思考
第一,在傳統音樂中挖掘演奏素材。針對低音提琴,其歷史發展比較悠久,其在交響樂演奏中、室內樂、民族樂等方面均獲得了廣泛應用。而分析低音提琴長久發展的原因,與演奏者的不懈努力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加強傳統音樂優質素材的挖掘,并與低音提琴的演奏相結合[7]。因此,要想為未來低音提琴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必須積極融合傳統音樂形式,進一步豐富其形式和內容,從而使低音提琴的發展局限得到彌補與完善。
第二,持續輸出優質的低音提琴演奏作品。是否具有好的作品,是檢驗藝術形式優質程度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既要借鑒與吸收傳統音樂形式,也要積極創作原創作品。眾所周知,我國現代音樂發展比較滯后,其上升空間有待提升。所以在創作方面,既要合理改編現有的作品,即根據低音提琴特性,適度改編其他樂器的曲目[8],以此來使低音提琴演奏的資料和素材變得更為豐富,也要加強對低音提琴特性的了解,將其與實際創作過程相結合,因為低音提琴的音色低,為了獲得良好的創作效果,應與現代人的思維方式相互協同,激發聽眾的共鳴。
第三,將低音提琴與不同類型的音樂會相結合。針對低音提琴的作用和優勢,不僅體現在交響樂隊當中,而且對于管樂、民族樂等樂隊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所以要想賦予低音提琴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演奏者應注重組合不同形式的音樂,然后再緊密配合與協調其他的樂器。通常來說,對管樂隊的曲目特點進行分析,主要以節奏鮮明、情緒澎湃等為主,這時應加強對低音力量的運用,以此來給予節奏感有效的支持。此外,低音提琴憑借著較強的包容性與靈活性,可以使滑音具有詼諧的趣味,而且也可以對明亮的泛音進行展示,從而更加適配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在音樂會的支持下,不僅可以使演奏者對低音提琴的演奏方式做到高度掌握,將其內在價值挖掘出來,同時也可以使低音提琴變得更加“家喻戶曉”。
五、結束語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在交響樂隊表演中,低音提琴的作用不容小覷,憑借其獨特魅力,對于諸多聽眾有著極強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低音提琴在低音樂器中占據著關鍵性的地位,在管弦樂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獨特的,所以要想確保實際演奏效果,對于演奏者而言,應深入挖掘低音樂器的發展潛力,提高低音提琴的演奏效果,使低音提琴的特色性彰顯到最佳狀態。在未來發展中,還要對低音提琴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創新,爭取使其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基于此,本文通過對低音提琴的獨特魅力與演奏技巧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為相關學習者指明學習方向。
參考文獻:
[1]于政曈.低音提琴作品《草原之歌》的“民族化”演繹與革新[J].喜劇世界(上半月),2023(03):114-116.
[2]陳翰叡.低音提琴演奏技法在三首當代作品中的探索和運用[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0(01):122-133+148.
[3]于伯洋,李傲爽.貝多芬《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低音提琴的演奏與合奏初探[J].黃河之聲,2022(13):163-165.
[4]周思敏.低音提琴在各種樣式風格古典藝術創作中的表現技法探析[J].藝術品鑒,2022(18):162-165.
[5]束妍妍.歌劇《洪湖赤衛隊》在電子管風琴改編中的問題初探——以《洪湖水浪打浪》為例[J].明日風尚,2022(07):43-46.
[6]武夢瑤,賴啟德,馮小庭.流行視角下新型樂隊編制的研究——以肆柒國樂團為例[J].黃河之聲,2021(11):155-159+163.
[7]宋小朱.用簡單的結構表現豐富的內在精神世界——舞劇《大夢敦煌》音樂結構研究之一[J].音樂創作,2020(03):108-115.
[8]李鑫.支聲復調器樂技法探究——以巴托克“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音樂”為例[J].北方音樂,2020(01):50-52.
作者簡介:毛萌(1988-),女,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低音提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