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臨沂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重大決策部署,著力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大力創新智慧管理,城市管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持續提升。
既“瘦身”、更“健身”,“放權不放手、監管更高效”。臨沂市多措并舉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鞏固提升改革成果,打造更干凈、更智能、更安全的美麗臨沂。
一是落實市級事業單位改革。整合園林、環衛、公園等相關單位職能,成立市園林環衛保障服務中心,探索形成園林環衛一體化管理新模式。整合原排水、照明、道路等相關單位職能,組建市政管理服務中心,實現既“瘦身”、更“健身”。
二是健全城管執法督導機制。適應城管執法事權下放新形勢,建立常態化包鎮(街)督導機制,縣級干部牽頭常態化督導檢查,強化城市網格化管理。市城管執法支隊派出專門大隊聯系指導監督屬地城管執法工作,做到“放權不放手、監管更高效”。
三是完善城管執法聯動機制。健全與住建、公安等部門信息抄送、會商會辦、聯合執法等機制,建立“智能化監控+常態化巡查+聯動化監管”的執法管理新模式,第一時間通報信息、移交線索、信用懲戒,增強了城管執法的權威性和威懾力。
四是強化基層隊伍規范化建設。推動所有駐城區街道設立城管中隊,社區設立城管分隊,配備協管人員,實現了城市管理隊伍全覆蓋。出臺執法設備、隊容風紀、協管人員等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督察考核,提高了基層城管隊伍規范化建設水平。
截至2022年年底,臨沂市已建成規范化城管中隊52個,創設不罰輕罰清單12項,“12345”市民服務熱線辦理質效雙升,堅持黨管法治,自由裁量權行使更有溫度,著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城管隊伍。
緊跟時代潮流,以創新科技構筑“智慧城市”,多種管理模式讓工作處理更迅速、更完善、更接地氣。
一是打造城區一體化智慧城管模式。建成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推動數字城管“提質拓面、一體運行”,健全高位協調、主動發現、快速處置、綜合考核、平急轉換等工作機制,形成了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程可控的智能化管理模式。開發完善城市管理大腦、“臨沂城管市民通”等特色應用場景21個。
二是打造“空地一體化”巡查模式。設立城市管理無人機大隊,空中巡查范圍覆蓋城鄉環衛一體化考核、城區市容環境整治、城市防汛、大氣污染防治、文明城市創建等領域,飛行巡查數據實時上傳數字城管系統,實現了全流程閉環管理。
三是打造管理服務“一網通辦”模式。指導蘭山區搭建“e蘭碼”服務平臺,指導費縣建設“一店一碼”平臺,整合“門前五包”、戶外廣告、餐飲油煙等信息系統,將智慧城市管理向基層延伸,初步實現了基層城市管理和服務“一網通辦”。
四是打造非接觸執法管理模式。從對接共享的16.5萬路視頻監控中精選1328路,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對店外經營等14類城市管理問題進行智能抓拍、自動派遣,打造永不疲倦的“城管哨兵”。
近年來,臨沂市中心城區數字城管年度受理案件104.6萬余件,同比增長41.04%,處置率和結案率保持在98%以上。與此同時,叫響“你說我辦”,“臨沂城管市民通”App注冊用戶達1.17萬、日均接報處置問題近千件。升級完善智慧停車平臺,實施中心城區停車設施信息普查,逐步打造全市停車資源“一張網”。臨沂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建成并通過驗收,走在全國前列。平臺先后在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作為“五星級”項目參展,榮獲“2021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銀獎”“2022中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市域治理優秀成果獎,并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作為典型案例推廣。創新“一平臺五統一”共享單車管理模式,停車秩序有效規范。
一是典型示范,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以列入全國背街小巷環境整治重點推進城市為契機,選取10條背街小巷,一巷一策、精準改造,打造整治樣板,提升城市品質。指導平邑縣創新“網格化、智能化、合成化、標準化”品質城市管理舉措,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指導蒙陰縣開展“全域無垃圾”工作,全面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在山東省率先實現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一縣一廠、全域覆蓋”,走在全國前列。深化建筑垃圾綜合治理,綠色治理模式被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推廣。第四屆建筑垃圾與城市發展大會在臨沂市召開,成為全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會議推廣的典型做法。鞏固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成果,城市道路保潔更加精細。

二是規劃引領,完善城市公園體系。堅持“拆舊布綠,留白增綠”,充分利用城市閑置地、邊角地、廢棄地、零星空地和小型純綠地建設“口袋公園”,大力推進綜合公園選址建設,形成生態健全、功能完善、環境優良、特色鮮明的城市公園體系,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讓市民生活更有質感。2022年,全市累計建成口袋公園360處,其中中心城區280處,群眾十分認可、紛紛點贊。全市建成區綠地率37.46%,綠化覆蓋率42.3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18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綠地率36.9%,綠化覆蓋率42.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1.22平方米。臨沂濱河綠道被評為山東省最美綠道。
三是試點先行,創新工地排水模式。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創新推廣建設工地“共享藍管”排水模式,推動減污降荷,推進綜合利用,利用沉淀設施對基坑水進行過濾后,通過架空或地埋的排水管道,就近排入城區河道,既補充水體水量,又降低污水處理廠負荷,還為市區園林綠化提供取水點,多個相鄰建設項目可共享使用一套設備,避免了重復建設。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建成莒南、蘭陵、河東等項目,新增處置能力300噸/日,新增規模居山東省第一。全市日均處理污泥708.77噸、年度處理25.87萬噸。完成8座污水處理廠、35.3萬噸規模的配套濕地提升工程,提標率達36.2%。
四是制度創新,規范共享單車管理。建立市級共享單車監管平臺,合理確定中心城區投放總量,組織企業嚴格按配額投放并電子化登記,設置停車電子圍欄和違規投放嗅探站點。成立行業協會,加強執法巡查和監管考核。實現了統一登記管理、統一定點還車、統一監督管理、統一考核評價、統一行業自治。2022年,臨沂市新增共享單車站點147個。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臨沂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錨定“走在前、進位次、提水平”,以加強黨的建設為引領,以推動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強城市管理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容貌和環境衛生品質,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在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治理質量等方面實現新躍升,努力創造更多標志性的現代化成果,全力打造全國城市管理現代化建設的一面旗幟,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沂城管實踐”新篇章。
(責任編輯:陳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