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發性痛經為青春期女性的常見癥狀,可對青春期女性生理、心理以及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青春期痛經的發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中醫藥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的效果顯著,出現不良反應較少,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從多個角度出發,討論了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分析了治療的現狀以及方法,希望能對青春期原發性痛經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中醫藥;青春期;原發性痛經
在青春期少女中,原發性痛經為常見癥狀,主要在月經初期后發病,大多數女性會出現小腹疼痛的癥狀,臨床發病率在50%以上,這也是影響青春期少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調養,嚴重者會出現暈厥、嘔吐的情況,當這一情況發生后,需要跟患者說明原發性痛經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并呈現出周期性發作的特點。
1發病原因以及機制
1.1 現代醫學研究發病原因和機制
胡楠等研究顯示[1],采用中醫藥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多以辨證分型為主,以活血化瘀、健脾益腎、溫熱散寒、調經止痛為基本原則,治療時間多為經前5~7 d至月經來潮2~4 d,且多治療3個月經周期,治療手段包括中藥煎劑、中成藥、針刺、耳穴壓豆、艾灸、穴位貼敷推拿等。同時,相比于口服西藥,中醫藥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的近期療效顯著,遠期療效更占優勢,使用聯合療法的療效優于單一療法。
原發性痛經會與月經時子宮內膜中血流的前列腺素含量有很大的關系。由于前列腺素對于子宮內部而言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因此可能引發子宮平滑肌的強烈收縮,最終使得內部缺氧、缺血、厭氧代謝物積貯,甚至刺激到疼痛神經元,導致出現劇烈疼痛。王媛[2]研究顯示,原發性痛經與人體的心理狀態有著很大的關系,由于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并不健全,生理和心理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情緒也極不穩定,因此青春期痛經的發展和發生很容易受到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影響。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激素可能會使人的痛感降低,而恐懼、焦慮以及生化代謝物質因素都有可能刺激到盆腔疼痛。此外,月經期劇烈運動、過度疲勞、受冷等因素也會加大痛經的程度。對于原發性痛經,中醫治法眾多,臨床療效較好。本病病因繁多,病機復雜,有虛有實,虛有肝、脾、腎虛之別,亦有氣虛血弱之分,實有寒凝、血瘀、氣滯、濕阻之異,且常因實致虛,因虛致實,虛實夾雜,相互為患。臨癥之時,應詳察病因,謹守病機,辨證論治,以期進一步提高療效,緩解甚或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其生活質量。
1.2 中醫病因病機
原發性痛經是屬于中醫學中驚醒腹痛的范疇內容。在中醫學領域,中青春期痛經是非常常見的,主要由于腎氣不足或者是起居不慎,寒氣入侵導致靜脈阻塞,氣血淤積,血行不暢而導致氣血不通,最終引發疼痛。由于瘀滯則可能沖任氣血,使得胞宮無法得到滋養,正邪之間相沖,虛實互見導致腹部疼痛而無法自愈。在中醫領域中,痛經的病理機制是由于痛而不通,通則不痛,氣血運行不暢,最終引發痛經。
2治療現狀
2.1 現代醫學治療
西醫主要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進行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有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感,但是依舊有20%左右的患者并無效果。然而,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既會產生依賴性,出現月經紊亂的反映,并且治療效果很難持久。此外,避孕藥治療原發性痛經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多青春期女性不能接受。
2.1 中醫治療
2.1.1 針灸治療
(1)針刺單穴法。結合當前的中醫臨床經驗以及對青春期女性痛經的情況,通過單穴針灸治療的成功率已經超過了95%,治療效果顯著。治療的主要步驟:將針灸針刺入十七椎穴的位置,深度2 cm左右,同時將針留置在穴位處,30 min之后才能取出,10 min之后還需將針灸針刺入相同的位置,再進行兩輪針灸治療。之后,患者的痛經能夠得到很大的緩解。通過這種針灸治療的方式,對疼痛緩解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治療由于過度勞累導致的原發性痛經。在不斷的研究和改進當中,相信中醫針灸治療法治療痛經的效果更加顯著。
(2)針刺多穴法。搭配三陰交、血海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治療成功率可達99%左右。對同針灸治療方法進行對比發現,針灸治療確實有著顯著的效果,能夠達到舒緩神經的目的,有效緩解痛經。治療過程中要特別重視穴位的選擇,這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
(3)隔物灸法。隔物灸法需運用到輔助工具艾柱,先將艾柱提前放置在需要進行針灸的穴位之上,這種針灸形式主要針對的穴位是神闕和關元穴。點燃艾柱,將獨頭蒜、生姜片一同和艾柱點燃進行隔物灸,可有效緩解痛經,尤其對于出現暈厥或嘔吐的痛經女性,可適當添加一些中藥材,如烏藥、木香等,能大大提升治療效果。
(4)溫針灸法。溫針灸一般取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事先將針灸針在艾條上進行反復熏放,再將針灸針插入相應的穴位中,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進行針灸的過程中,還需將艾條放置到針柄位置上,這樣更有助于穴位受熱均勻,緩解疼痛,祛除宮寒,有效控制和緩解痛經。
2.1.2 中藥治療
除了以上針灸治療外,中藥治療也是緩解痛經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需對中藥藥性和類型有一個初步的認知。中藥治療包括了使用單位要進行治療,而采用中藥湯劑進行治療或者是中成藥進行治療。對不同的藥物在治療過程當中的情況以及反應,也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單味藥物在進行這一方面的治療過程中治療效率達到90%以上,具體要采用的藥物成分有山楂。山楂能夠很好地去除人體當中的寒氣,以此來達到緩解痛經的治療目的。
此外,還可以采用中藥湯劑來治療痛經,吳茱萸湯具有溫中補虛的效果,還可止吐,對痛經效果顯著。中成藥是以中草藥為原材料,通過一系列的加工而形成一種藥物,其中痛經消膠囊常用于治療原發性痛經,治療有效性可達100%。
2.1.3 針灸配合中藥治療
有研究將桃紅四物湯與針灸治療聯合治療原發性痛經,取得滿意效果[3~4]。從某種情況來說,痛經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患者體內虛寒而導致的,再加上患者長期處于較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也會出現原發性痛經的癥狀[5~6]。西藥治療只治標而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治療患者痛經的情況,如果采用針灸加上中藥治療的方法,其結果顯然不同。王躍歡[7]等研究顯示,中藥治療PDM的研究多集中在對中樞神經遞質的影響,對腦區變化的研究較缺乏。中藥、針灸和推拿治療PDM各有優勢,二者或三者的結合可能是提高中醫藥治療PDM療效的重要方向。黃巧英[8]等在《膈下逐淤湯聯合針灸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效果觀察及有效率評價》中,也證實了針灸配合中藥聯合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的療效更為顯著。
3經期防護
在影響青春期原發性疼痛的眾多因素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女性出現焦躁抑郁、經期未忌生冷、月經不調等明顯癥狀[9]。此外,患者的睡眠不足、白帶異常、過度節食、初潮年齡、飲食習慣因素對痛經也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在經期受到突然過冷刺激,會使得盆腔內的血管快速收縮,大大減少經血,甚至產生痛經的情況。陳秋霞[10]研究認為,這些因素是在經期前后,由于沖任二脈的氣血變化而導致,是干擾胞宮的氣血正常運行的關鍵,最終引發痛經。由于青春期少女心理發育并不成熟,個人認知能力有限,很多人出現焦慮、抑郁以及負性的情緒,不良情緒的影響會使子宮峽部張力而不斷地增加,最終引起痛經,又或者是不良情緒導致了情緒不穩定,再加上神經內分泌的紊亂,引發痛經[11]。
在經期要保持足夠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或者劇烈運動,適當加強體能鍛煉,增強個人體質,適度的有氧鍛煉對于子宮雄激素、阻力指數等多項指標有所改善,能夠促進子宮血液的循環,以此來緩解子宮痙攣的問題。保持良好的心態,消除恐懼或者緊張的情緒,很多患者由于個人疼痛原因,或者是月經來潮前出現了恐懼或者焦慮感,因此要加強青春期女性的疏導和保健知識的宣教。在月經期適當的加強飲食衛生管理,少食用辛辣或者生冷的刺激性食物,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適當飲用紅糖姜湯,以此來緩解各方面的痛經癥狀。多食用水果、蔬菜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促進大便的通暢度,減少盆腔內的充血量,適當飲用冷開水,以防便秘炎癥出現。在經期適當的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出現受寒或者受濕,特別是涉水或冷水洗足又或是下身冷水洗浴等,濕冷會使盆腔氣管血管收縮而引發痛經。
4中醫藥治療的優劣勢
中醫藥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有巨大的突破,但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中藥方劑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自擬藥方,對其推廣和藥效評價還有一定的難度。而針灸的治療處方加減尚未有規范,因此在后續當中要不斷的完善。
目前,中醫藥治療青春痘原發性痛經主要以辨證分型的方法為主,其中健脾益腎、活血化瘀、調經止痛、溫熱散寒為主要的治療原則,而治療的時間主要為行經前5天至月經來潮的3天內這一時間段,治療方法包括中成藥、針灸、艾灸、綜合治療的方法為主。相比較西藥治療而言,中藥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疼痛的治療效果顯著,從長遠角度來看更具優勢,使用聯合療法的效果明顯優于單一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雖然中醫藥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有很多優勢,但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各大醫院對青春性、原發性痛經的納入標準不一,尤其是年齡層級的認知不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或者標準。特別是本病為屬于慢性疾病,治療周期較長,患者很難長期堅持導致臨床治療,多以觀察近期療效為主,缺乏長期隨訪的各項數據,因此很難評估長遠的治療效果以及發病情況,無法得到科學的數據。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控制納入患者年齡,擴大樣本量,制定更加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保證研究結果能夠充分體現出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的治療效果,重視治療后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評估遠期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楠,趙樹明,王富春.中醫藥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國醫論壇,2022,37(5):4.
[2] 王媛.淺談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醫藥衛生(文摘版),2021(12):2.
[3] 劉意如.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進展[J].醫藥衛生(文摘版),2022(7):3.
[4] 雷易朋,李鳳金,王偉明.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3):29-32.
[5] 李欣,金寶.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進展探討[J].醫藥衛生(文摘版),2021(10):2.
[6] 劉紅蕓,吳飛華,余文婷.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原發性痛經的研究進展[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2,22(14):125-128.
[7] 王躍歡,蘭杰,林青愉,等.中醫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中樞機制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22(7):38.
[8] 黃巧英,黃啟嵩,賴建華. 膈下逐淤湯聯合針灸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效果觀察及有效率評價[J]. 北方藥學,2022,19(11):148-150.
[9] 戴婷婷.青春期原發性痛經與耳穴陽性反應點的相關性探討[J].醫藥衛生(文摘版),2022(12):3.
[10] 陳秋霞,鄧雷厲,張小洪,等.子午流注開穴法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患者的效果及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J].養生保健指南,2021(14):7-8.
[11] 李玉,譚增亮.溫經止痛方口服聯合蠟療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療效觀察[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