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宏衛 1973年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遼中區,筆名心覺、兩儀齋主人。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課題班導師,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沈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作品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二等獎,全國第三屆草書展優秀獎,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優秀獎。入展第二、四、六、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九、十屆全國展,第十一、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書法篆刻作品展等。被《青少年書法報》評為全國十大青年書法家。獲第五屆“蘭亭七子”稱號。書法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遼寧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文為書法的載體又為思想之表現,而文之格局、立意、情懷又為書者重要修養,文也者,有文字、文章、文學種種,作書必借文而抒懷。技也者,識器之謂也,即用筆用墨和結字之能力,技術學習是當自己先為手藝人識得工具之用以追物化之境界。書之道者,技之極也,臻于忘我,則近于道。故所謂書法,即以運用筆墨,而達于對人、物、境相和諧的自然之體悟,忘我之境,是為人之心與天地相融合,此際為書文質品格能自然流露于毫端,情感亦自由于法度之中則神采必然顯見。劉熙載云“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亦言人之修為對書法的格調、境界之影響。
臨池習書不可脫離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與思考,賞析經典的書法作品要從文化的角度,歷史的角度,時代的角度,審美的角度去分析其所承載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內涵。“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是一切經典作品的法度之源,學書若學做君子,“不激不勵,風規自遠”是古人對王羲之書法藝術的高度評價,也是踐行“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君子風度與人格修為。
余喜書法更好草書,草書之難亦難于境界,稍放縱即亦落入鼓弩為力,文氣盡失,收斂時又被規矩所束縛,難免小心翼翼扭捏之態,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當為書家之心靈向往也。草書不難于放而難于收,不難于險而難于穩中之險,不難于奇而難于平中之奇,險非形險實則勢險,動離不開靜,靜中之動方為高格。東坡詞豪放,“亂石穿空,驚濤拍案,卷起千堆雪”,不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于含蓄中見豪放,于平淡中見天真,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文以養心,書以載道,夫子有言“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胸中要有道義,敢于擔當,為人作字當遵循自然規律,多讀書,多作研究,體悟揣摩事之所由,修身律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無愧于時代的作品。
本專題責任編輯: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