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對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能力有著極大影響?;谖谋舅仞B培養理念的要求下開展“以讀促教、以聽帶動學”是新課改背景之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研究課題。本文從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入手,探究了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師積極引導分析的作用,旨在促進師生間交流合作發展,同時也為其他相關研究者提供借鑒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交流分享課堂引導 "自主閱讀
引言: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閱讀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學生今后學習中的重要基礎。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一、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分析
所謂內容分析就是指根據所學內容來理解文本中的重點詞句及結構層次。[1]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其能夠在閱讀中快速獲取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從多角度出發來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分析,使其能夠全面理解文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出發來理解文本內容。
例如,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文章進行分析。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課文中描寫小興安嶺的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了解小興安嶺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來理解文章內容。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文中所提到的“樹”“花”等詞語來理解文章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所提到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再如,在《金色花》一文中,文章主要講述了小女孩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愿望而不斷努力并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詞句分析。
二、營造學習氛圍,吸引學生主動探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地營造學習氛圍,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自主探索知識。[2]教師要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進行閱讀思考,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和感受記錄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到知識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走一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這篇文章來思考如下問題: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怎么做,引導學生說出解決方法;請同學們再仔細閱讀文章中的一段話,找出其中的關聯詞語和重點語句,然后將這些語句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從這些語句中你有沒有發現一些什么新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提出和思考,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聯系起來。如:當一個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怎么辦?又如:我們應該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章來分析和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再以《走一步》這篇文章舉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遇到困難時的做法: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學會克服困難、勇于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讓他們進行分析和思考。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會對文章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也促進了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三、明確學生目標,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語文閱讀是一種語言的表達,也是一種信息的交流,這種交流往往是雙向的,而且其內容也不局限于字詞句的層面,而是涵蓋了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起到一個讓學生明確目標,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的作用。比如《生命》這篇文章是一篇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文章,文中主要介紹了幾種保護野生動物的方法,其中“不要去傷害它們”這個要求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只有當學生明確了這一點,他們才會開始去思考自己是否要保護它們,在思考答案時如果有不正確的地方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幫助。
結語:總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閱讀交流則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引導小學生更好地閱讀,提高語文教學水平,開展“以讀促教”、培養自主意識與合作精神方面等都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徐貞南.讀中悟 悟中讀——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J].中國農村教育,2019(32).
[2]彭寶珍.基于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指導[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