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眼光獨到地提出了“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教就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二、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一)鼓勵主動學習,讓學生嘗試、摸索學法
如果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傳授知識的任務將事半功倍。過去,教師幾乎包攬了教學過程中的一切,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所以我們在探索中,就注意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設計,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去積極地嘗試,摸索學法。針對一些比較淺顯的內容,安排學生講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讓他們體會到了參與設計的無窮樂趣,也拉近了師生的關系。
(二)提示方法
教師運用良好的教法向學生展示正確的學習過程,會對學生掌握學法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時,我們可以將學法理出直接告訴學生,使學生練有方向,學有方法。我們注重抓提示學法的“火候”,即激發掌握學法的興趣。這其實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注意從學習成功的學生經驗中篩選,讓學生互學方法,使學生隨時隨地、多種途徑地明確學法。最后,抓學習中的薄弱環節,以重點指導。
(三)總結評價,實現學法的內化
有評價,才能辨別方法的優劣,以利于揚長避短,完善學法;有總結,才利于使學法示范化。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啟發學生發現了好的方法,如何及時提倡;遇到不當的學法,如何及時糾正。每堂課結束時,我們在對知識進行總結的同時,對學習方法也回顧歸納。把零散的,點滴的學法總結起來,組建示范性的學法系列,讓學生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學習習慣乃至學習品質。
(四)給以學法應用的快樂
“學以致用”是認識論的原理,也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這里的“學”我們理解為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包括學習知識的方法。學到了一種方法,“致用”才算真正發揮了價值。因此,我們常常提供一些實踐活動或創設一些學習情境,讓他們利用己有的學習方法,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以獲取應用的快樂。
學法指導的過程,需要教師必須不斷揣摩,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基礎,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傾聽學生的發言,以積極引導的方式和他們共同探討研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肯定他們的探索過程,使他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這種學習潛能逐漸顯現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主動逐步掌握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