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量減少了,孩子課余時間充裕了。家長們卻反應不一,有人高興,有人遲疑,有人迷茫,也有人焦慮。“雙減”背景下,如何當好父母,如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長到底應該做什么、怎么做?
一、高質量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真正優秀的父母,在于是否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因為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場修行。
高效的陪伴,需要父母們做到“三個別”。首先是別一直嘮叨,其次是別讓陪伴的時間縮水,最后是別給孩子反向的示范。當然,父母們還應該幫助、鼓勵孩子找到同齡的玩伴、學友,避免“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的狀態。
對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家長用心教育,給孩子用心、尊重、耐心和共同成長的陪伴。
二、有營養的閱讀,提升人文素養
“雙減”之后,面對學生多出來的時間,父母們應該懂得教會孩子用閱讀經典作品來填補。閱讀本身就是知識的積累,也是自身素質的提升。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為孩子將來的寫作能力打好基礎;還可以凈化孩子的心靈,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給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
親子閱讀是現代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種教育方式,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離不開父母們的陪伴。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盡管不需要父母與其同步閱讀,但如果父母把孩子需要閱讀的作品提前讀過,并在輕松的氛圍里將自己閱讀的感受和孩子一起聊聊,可以想象到這樣的閱讀能釋放多大的能量。
讀書是培養和提高孩子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親子閱讀是陪伴孩子最高級的方式。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增加書籍的廣度,讓孩子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三、有興趣的美育,增加審美愉悅
“雙減”之后,孩子能夠真正有時間接觸藝術,感受藝術,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盡情地享受藝術,多從藝術中汲取養分,在藝術的學習中轉換思維,得到放松;在放松的同時,體會藝術的美;在每一次欣賞美的同時,快樂成長,讓藝術成為陪伴孩子持續發展的興趣愛好。
對家庭而言,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理論知識教育的愉悅化。“雙減”后,父母都應該抽點時間,陪著孩子聽會兒音樂,看看電影,逛逛畫展,真正讓孩子感受到審美的愉悅。
讓家庭教育回歸本源,回歸到親子陪伴、言傳身教和立德樹人上去,讓好家風、好家教成為伴隨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