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把學生綜合素質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高中語文課堂,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思政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途徑,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標,對教師進行思政教育培訓,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本文從高中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目標和意義著手,提出高中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高中語文教師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 思政教育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目標
“立德樹人”是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政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方面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同時,教師要重視教材內容的分析與研究,對文本的思想內涵和時代背景要有清晰認識;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觀;要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1]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高中語文作為高中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內容不僅涉及了文學作品等知識,還有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識。高中語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在注重學生知識積累同時,積極挖掘教材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語文將始終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教學策略
(一)積極運用教材資源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材進行充分的利用,發揮教材優勢,以教材為依托,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講《水調歌頭》這首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讓學生進行背誦,然后通過講解《水調歌頭》的背景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容。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成長經歷和當下的生活實際思考詩詞所反映的道理,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通過對這些思政資源的教學,來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增強民族自信心。[2]
(二)利用多媒體和網絡
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比如在講解《孔乙己》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和網絡讓學生了解孔乙己悲慘的命運、自命不凡且品行不端的落魄知識分子形象。[3]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水滸傳》中關于梁山好漢的故事,從而使學生產生共鳴,達到教學目的。
(三)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首先,教師需要有高尚的品德。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高尚的品德。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提高道德素質,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其次,教師需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高中語文教師要具備扎實的語文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養。
(四)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時,要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新,比如可以將一些趣味性強的小故事、小視頻引入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從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高中語文課堂上來。[4]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當前的思政教育情況,加強對于學生的思政教育。本文主要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的途徑進行了簡單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研究,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思政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琰第.高中語文課程思政化高質量發展路徑[J].漢字文化,2023(02):120-122.
[2]成喜增.高中語文教材中立德樹人思想研究[J].吉林教育,2023(01):24-26.
[3]肖春燕,華祿.新時代高中語文革命傳統作品課程思政教學策略探究[J].讀寫月報,2022(36):31-36.
[4]周偉.新時代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策略探究[J].智力,2022(3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