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要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增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性,促進各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小學英語教師要運用學科融合的教育思想,將跨學科教學貫徹到英語全過程教學中,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加深學生對各科知識的理解,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有利于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養成開放多元化的思維、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一、學科融合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一)內涵
跨學科融合教學強調以一個學科為中心,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相關知識、技能、理念等,將知識的教與學融入相關聯系的學科學習活動中。小學英語的跨學科融合教學具有多元化、開放性、靈活性等特征。著眼于小學英語的跨學科融合教學要求,教師需堅持以英語教學為根本,利用發散性的教學思維,積極尋找英語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并將這些聯系有機地融入英語課堂的教學中,將英語課堂變成含有多門課程知識的開放型課堂。
(二)意義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在跨學科融合教學的背景下學習英語知識,能在多學科互動中接觸更多的知識,有利于開闊知識視野,積累多學科知識,增加知識積累。在跨學科學習中學到的知識與相關技能更具有實踐性與綜合性,學生可以靈活運用,培育多種實踐技能,提升綜合能力。學生可以在融合式教學中進一步打開學習思路,促進思維的活躍,聯系多門課程的相關內容發展多樣性思維,有利于學生保持思維敏捷,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也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必然途徑。僅靠單一的英語課程學習難以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英語融合教學為學生實現五育并舉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利于學生涵養道德素質、提升綜合能力、提高身體素質、提升審美鑒賞力、加強勞動教育,培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
2.推動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適應現代教學新模式、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英語教學中落實跨學科的融合教學,正是促進英語課堂教學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關鍵舉措。傳統的英語教育僅局限在英語一科中,教師的教育觀念尚未得到更新,而跨學科的融合式教育可以更新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使教師在該理念的指引下主動學習其他科目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等,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打造一批高水準的教育隊伍。
基于此,英語教學課堂的內容與形式日益豐富與完善,課堂活動的設計更加科學化,并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關注與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使英語教學課堂目標更加明確、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多樣,增強了課堂教學活力,促進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化。
二、學科融合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英語+語文: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
英語學科與語文學科都是以語言教學為基礎的學科,英語教師可以努力尋找并利用兩者語言學習的共通之處,打破漢語與英語之間的語言壁壘,拓寬學生的語言知識視野,使其在跨學科的融合式教學中感受兩種語言背后的知識內涵與文化意蘊,引導學生以多樣化的思維與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兩門學科,了解與尊重文化差異,促進學生發展跨文化思維,提升跨學科學習能力。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起點版Module 6中unit 1“Happy birthday!”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思維,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與語文知識聯系起來。教師可以這樣提示學生:“眾所周知,中西方有著各自的語言表達習慣,其思維方式也存在諸多不同。當兩個國家的人要表達對他人的生日、喬遷、嫁娶以及特定節日的祝愿之情時,會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呢?”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引出本課的話題,為學生普及中西方關于生日以及相關祝愿方式的知識。如,按照中國人的生日記錄方法,新的一歲是開始于農歷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說除夕之后每個人就長了一歲,因此漢語成語“辭舊迎新”還有一定的歲數意義,并且中國人尤為看重老人的生日,老人的生日常常會變成一次小型的家庭聚會。而與此相對的西方國家采用公元紀年法,通常以吃蛋糕、辦派對等形式慶祝,不注重長輩過生日,倡導平等自由的觀念。
在為學生講解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日觀念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創意寫作,以生日或其他節日等為主題寫一封祝愿信,思考怎么用漢語和英語表達祝福。學生結合本課的英語學習與日常知識積累可知“Happy birthday!”“Happy a good time!”“All the best on your special day!”等句式可以表達對他人的祝愿。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漢語的書面祝福往往更加注重文采修飾,對長輩則更為恭敬與正式。如,《紅樓夢》中的“遙叩芳辰,生辰吉樂”,《詩經》中的“且以喜樂,且以永日”,《水調歌頭》中的“山色既無盡,公壽亦如山”和常見的生日祝福語“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以及關于節日的祝福“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學生在融合式教學中學習英語與語文課程的相關知識,通過對比學習的形式進行成語分析、創意寫作等,提升了學生的漢語寫作能力與英語寫作能力,使學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同時,通過古詩詞等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國學之美,增強學生對我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漢語學習興趣,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培育深厚的民族感情。除此之外,學生在跨學科的英語課堂中學習英語,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在對比學習中加強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感受西方的多元文化,培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二)英語+數學: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結合
英語是一門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科,常常通過閱讀、寫作、對話等形式進行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數學的學習則更需要通過嚴密的邏輯、推論、證明等以理性思維為主掌握相關知識。教師要深入貫徹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思想,將數學思維引入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利用更加便利的方式學習英語語言,拓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為英語教學帶來更豐沛的發展活力。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起點版Module 6中unit 2“How old are you?”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思維,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學生可以與同桌組成對話小組,開展以年齡為主題的對話訓練,提高學生對年齡等數字的敏感度,使學生熟悉關于年齡的英語表達。在學生熟練掌握有關年齡的數字英文表達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增加挑戰難度,開展趣味數字腦筋急轉彎游戲,在猜年齡答案的時候必須用英語數字表示。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多個靈活的數字問題,如“三名同學下跳棋,共下了20分鐘,問每名同學下跳棋的時間是多長?”學生用英文答出“twenty”即為回答正確。教師還可以提出“什么情況下10加4等于2?”“英文中有多少個字母?”“5只雞,5天生了5個蛋。100天內要100個蛋,需要多少只雞?”等。教師通過數字腦筋急轉彎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了常見數字的英語表達,提高了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使學生更好地使用數字表示年齡,從而順利地開展英語對話。
除了數字練習以外,英語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教會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學習英語。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起點版Module 8中unit 1“It’s on your desk”教學為例,本課教學重點是教會學生用英語表達物品的位置,難點是使學生分清事物的方位,以及辨別“on”“under”“in”“right”“left”“behind”等含義及掌握相關的用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在一年級數學學習過的對位置關系的認識融入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將數學中判斷方位的方法運用到英語學習中。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確立參照物,本課標題“It’s on your desk”以 “desk”為參照物,再描述物品在“desk”的上面或下面,使學生認識到“on”與“under”與數學中“上面”與“下面”的關系類似,由此學生可以推知“right”與“left”以及“behind”與“front”等的對應關系。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編口訣的方式,或者搭配方位手勢練習舞,幫助學生鞏固記憶,如“上是on來,下是under,左邊left,右邊right方位關系要記好,活學活用少不了”,使學生加深對數學中方位知識的理解,并掌握本課的重要方位詞,能夠用英語流暢地表達物品之間的位置關系。
教師利用腦筋急轉彎、編口訣、跳手勢舞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將數學中的位置關系、數字知識等融入學生的英語學習課堂中,創新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英語+美術:多項技能的訓練場
美術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最能充分發揮小學生藝術創造力的關鍵學科。美術課程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育學生的藝術審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英語教師要利用美術學科的教育優勢,吸取美術教學的有益經驗,結合美術課程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育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起點版Module 7中unit 1“we fly kites in spring”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利用學習到的英語句型談論四季的特點以及不同季節的活動。教師可以利用跨學科的融合式教學策略,將美術學科的相關知識技能引入英語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討論自己最喜歡一年中的哪個季節,在這個季節中你最喜歡哪些有趣的活動。學生經過一番交流之后,對各個季節的特點與相關的活動都有所了解。其次,教師為學生布置以季節為主題的手抄報作業,要求學生從“Warm Spring”“Hot Summer”“Cool Autumn”“Cold Winter”四個主題中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然后將對應季節的代表性活動通過繪畫等方式畫在手抄報上,要注意表現出特定季節的特色。如,選擇“Cold Winter”主題的學生可以在手抄報上畫一條冰封的河流、雪白的大地、兩根凍僵的胡蘿卜、漫天的雪花等,再配上對應的英文藝術字體如“frozen river”“white snow”“ice”等,對圖畫作簡單說明,使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的認知。
在Module 7中unit 2“ It’s warm today”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美術中的簡筆畫符號體現本課各種天氣情況,如用簡筆畫畫一朵云加一個太陽表示晴朗,對應的英語單詞則是“sunny”,畫出一朵云加上一些雨點表示下雨,對應的英語單詞則是“rainy”,畫一朵云加上一些雪花,就可以表示下雪的天氣情況,對應的英文單詞是“snowy”。學生將美術中的簡筆畫知識與英語單詞的學習融合起來,使單詞的含義更加簡潔易懂,實現通過繪畫達到本課“用英文表示各種天氣情況”的學習目標。
這樣的手抄報、簡筆畫等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繪畫能力與設計能力,使學生靈活運用美術課堂中所學的簡筆畫、版面設計等知識,還使學生達到了該英語課堂的學習目標,掌握了各個季節與對應季節活動以及常見天氣的英文表達。美術與英語的融合教學模式發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得到尊重。
(四)英語+音樂:課堂氣氛的活躍器
熟悉、動感的音樂旋律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英語教師要調整課堂教學方法,用更加靈活的手段開展跨學科的融合教學。教師可以將音樂與英語語言學習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在聆聽音樂、感受音樂之美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知識,創建愉悅的高效課堂環境,減輕學生的語言學習壓力。這與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相適應,促進英語教育增質減負目標的實現。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起點版Module 1中unit 1“It’s the ABC song”教學為例,本課的學習主題與音樂教學有高度契合之處,教師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教學設施,連接互聯網為學生搜索有趣的字母歌,使學生在動聽的歌曲旋律中學習26個英文字母的讀音、讀寫全部的26個英文字母、初步學習拼讀一些簡單的單詞等。在播放英文歌曲時,當歌曲中出現本節課所要認讀的字母,教師應當對音頻進行暫停,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將聽到的英文字母及時寫下來,并增加對于字母的口頭講解,將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等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發揮出最大的學習潛力。在學生寫好后,教師再繼續播放音頻,照此方法一一學習其他字母,最終讓學生將所有的英文字母又快又牢地記憶下來。在音樂歌曲播放結束后,教師應指揮全班學生進行字母歌曲大合唱,并注意糾正個別學生唱歌過程中不正確的字母語音,聲調等,訓練學生標準的字母發音,為之后的英語口語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了本課對26個英文字母的學習之外,英語中單詞、短語、語法等知識也可以利用音樂教學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為學生編英文歌、鼓勵學生自己編繞口令、播放英文電影等形式都可以使學生在聽覺感官的刺激下學習英語。
教師將音樂教學內容融入英語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輕松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英語音樂的熏陶下培育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這對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由此可見,在英語課堂中結合音樂學科的知識構建靈活課堂,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提高英語教學質效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三、結語
言而總之,跨學科的融合教學策略在小學英語課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小學英語教師要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積極轉變英語教學策略,與時俱進,設計出適應學生學習的跨學科融合教學方案。教師要以發展學生英語素養為出發點,結合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相關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使學生在學科融合中培育多樣化思維與創新意識,發展自身的英語核心素養,使英語教育更具實效,加快英語教學向現代化教育方向持續推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