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27日至29日,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攜原創黃梅大戲《傾寧夫人》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連演3場,場場爆滿,唱響京城。這是韓再芬連續15年受邀在國家大劇院演出。
“修宅修巷修萬事,修身修行修永世。竹修氣節人修品,修為世間第一事”,這是《傾寧夫人》中意蘊悠長的“修”字歌。一個“修”字重千斤,它也正契合了韓再芬對黃梅戲守正創新的理念。
《傾寧夫人》是今年編排的新戲,取材于清代六尺巷。在張、吳兩家地皮糾紛中,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侄媳傾寧夫人講法治、守誠信、懂謙卑,傳遞以禮讓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法與理的激蕩中,兩家各讓三尺,六尺巷寬,天地通暢。唱腔上,《傾寧夫人》流暢優美、節奏明快,配合布景和妝造,把觀眾帶入了秀美的皖南村落;題材上,大氣磅礴,有懸念、有伏筆、有轉折,高潮迭起,沖突尖銳,牽動觀眾的神經。隨著劇情的起伏,觀眾思緒翻涌不止。一曲結束,有觀眾感到淋漓暢快:“戲劇沖突給足了勁,最后那一讓,讓出了格局,讓出了天地,我們的情緒也得到了釋放?!?/p>
劇目完成之初,為了檢驗它的時代性與親和力,韓再芬把《傾寧夫人》首演放在黃梅故里安慶的校園,用學生率真的目光來驗證劇目是否能帶來藝術的效果和思想的升華。伴隨劇情跌宕,學生們全都看得入了迷,與人物同悲同喜,時而屏氣凝神,時而拍手叫好,嘖嘖稱贊。演出結束后,掌聲經久不息,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暢談感想:“從戲里學到了禮讓,學到了謙卑?!薄翱催^一次后還想再看,愿意更多次走到劇場?!薄瓚蚯M校園的成功,反映出《傾寧夫人》對年輕人的強大吸引力,成為他們之間的話題,潤物無聲中巧妙地開拓了年輕人的市場。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讓優秀的中華傳統價值理念被現代人認可、贊許?韓再芬對此可謂用心良苦。六尺巷的故事從一個視角折射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不僅尊重歷史,更回應了現實關切,展現出新時代的中國形象。《傾寧夫人》一手緊抓傳統文化的精髓,一手把脈現實社會的需求,呼應時代之需,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極具創造性的優秀傳統文化盛筵。整個劇目傳遞的是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美德,是當下社會所需要的價值取向,更是指引未來的精神追求。
安徽安慶是黃梅故里、戲劇之鄉?!俺鲩T三五里,處處黃梅聲”就是真實寫照,當地人親切地稱家鄉為“戲窩子”。在皖山皖水這片肥沃的戲曲藝術土壤上,培養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程長庚,也養育了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作為黃梅戲代表性傳承人,韓再芬在黃梅戲保護、發展、創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打造“時代黃梅,再芬戲劇”,將戲曲藝術與市場相結合,破解“出圈”難題,收獲大批粉絲,取得良好成效。
傳承與創新是推動黃梅戲發展的兩個輪子,傳承不易,創新更難。近年來,韓再芬對黃梅戲做了大膽革新,精心打造個人品牌,但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盎罩萑壳笔琼n再芬持續20余年的匠心創作,第一部《徽州女人》演出時,險些一敗涂地。1999年,該劇首演,劇目大膽啟用新設計,強化舞臺藝術效果,通過“嫁、盼、吟、歸”四種情境轉換,對歷史的苦難作出詩化處理。今天看來無疑是成功的,當年卻飽受非議,“不倫不類”“離經叛道”“這還是黃梅戲嗎”等抨擊紛至沓來。面對諸多非議,韓再芬決定讓市場給出評價,能被市場接受、認可的戲就是好戲。她說:“戲曲創作就像一枚紙幣,具有兩面性,一方面要有藝術性、思想性,單純迎合市場就可能陷入低級趣味;另一方面是市場,沒有市場的藝術曲高和寡,就無法為大眾接受?!庇谑?,她一邊演出,一邊賣戲。為了打造品牌,韓再芬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連演16場,創下紀錄。每場演出過后,她進行反思與打磨,不斷改進。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演出效果越來越好,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劇院門口出現了少有的車水馬龍的景象。極具創新意識的黃梅戲《徽州女人》從此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韓再芬也憑借此劇摘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
辛勤的汗水換來了黃梅戲藝術性、思想性的升華。戲迷們將韓再芬演繹的黃梅戲稱作“韓派”,而她本人更愿意稱之為“品牌戲劇”?!耙粦蛞黄犯瘢粦蛞粯邮健,F在已經不是分流派生存的時代,而是傳承戲曲靈魂、打造戲曲品牌。品牌就是口碑,品牌就是吸引力。唯有過硬的品質才能讓黃梅戲走得更遠、傳播得更廣?!表n再芬說。
今年,《徽州女人》在安慶黃梅戲藝術中心大劇院完成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劇目的舞臺錄制?!跋褚粝瘛惫こ滩扇∥枧_取像、錄音室錄音、演員給自己音配像的方式,留下最完美的藝術記錄。該工程以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戲劇的數字化,存入中國文化檔案,讓藝術家有限的舞臺生命無限化,讓優秀文化得以傳習。
提升戲劇品質、注重品牌打造的同時,韓再芬投身于黃梅戲的傳承與發展,著力培養接班人。
2005年,韓再芬擔任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院長,傾心打造大小劇場、黃梅劇藝術學院(本科)、文化生態。有人勸她,大好年華要演繹個人作品,而她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得失,說傳承發揚黃梅戲才是實實在在的大作品。
再芬黃梅青年團常常吸納黃梅戲表演專業應屆畢業生。新人初出茅廬,韓再芬嚴格要求的同時,鋪設實現藝術理想的橋梁,建設人才梯隊,敢于讓新人上臺歷練,在“真槍實干”中迅速成長。她帶領劇院,完成了從個體自覺傳承向團隊人人自覺傳承的邁進。年輕人不負眾望,從老師手中接過接力棒,將傳承進行到底。經過兩年多的磨礪,新人在舞臺上愈發成熟,韓再芬便思量著為他們打造一出大戲。
最終,選定了主角多、能夠展示不同演員特性的《五女拜壽》作為青年團主演的首部大戲。青春靚麗的扮相,純真質樸的表演,優美清新的唱腔讓經典大戲得到了全新演繹?!翱赐赀@場戲,就像看到了黃梅戲的明天,黃梅枝頭蓓蕾初綻,經春歷秋,定會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安慶戲劇創研室學者如此評價。
傳統文化的精髓需要堅守,更需要代代黃梅人不停淘洗。韓再芬通過對歷史故事和社會熱點話題的探究、提煉、編排,塑造出一個個鮮活又具有教育意義的戲劇形象,聚焦人民需求、緊跟時代步伐,鍛造高質量的藝術品格,呈現給觀眾高品質的藝術感受。觀眾的掌聲與叫好聲,一次又一次證明了優秀的現代戲也可別具一格地實現創新突破,與時代同頻共振,與觀眾心靈共鳴。
黃梅戲藝術既承載著中國戲曲的厚重,又散發著年輕劇種的活力;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以韓再芬為代表的黃梅人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喜聞樂見的戲曲藝術,堅持守正創新,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