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產評估是一門評估價值的專業學科。影響評估價值的因素很多,其中文化因素對價值評估的影響也十分重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資產評估活動不盡相同,也對準則的制定標準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為促進國家之間的跨文化良性溝通,從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視角出發,探討中美文化差異對資產評估準則制定的影響,并具體分析其不同點,為我國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及行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資產評估;中美評估準則;文化差異;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
中圖分類號:F23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0-0092-03
引言
為提升評估的技術專業性,增強評估的服務質量,保護評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世界各國從評估技術、法律層面和職業道德等方面考慮,制定和規范相關資產評估準則。資產評估準則的完善度反映了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狀況[1]。由于各國資產評估行業的不均等發展,各國評估專門機構制定的評估準則在內容和風格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影響評估準則制定的因素很多,如經濟、法律、政治、文化等,其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不容小覷。政府的干預在資產評估中起著剛性的作用,文化則起著軟性作用。值得思考的是文化差異對各國資產評估準則制定的影響,及其在各國資產評估準則中是如何具體表現的。
鑒于此,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為基礎,探討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差異對兩國評估準則制定的影響,并具體分析是如何體現的。以此作為研究背景,能更好地理解中外資產評估準則在文化方面的差異,并能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運用資產評估理論和借鑒資產評估實踐經驗,實現國家之間的跨文化良性溝通。
一、中美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背景及現狀
(一)中國資產評估準則
我國評估準則的制定滯后于資產評估的理論研究,是在遵循發展的基礎上被動制定和實施的[1]。我國評估準則的產生和發展極具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經濟轉型特點。我國的第一部評估準則是為解決自2000年以來證券市場所發生的多起因關聯方交易而產生的無形資產評估紛爭而頒布的。盡管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時間短,但發展很迅速。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多年來不斷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評估準則經驗,我國發布的評估準則已涵蓋了評估程序的所有主要方面和領域[2]。截至目前,財政部和中協評共發布評估準則26項,其中基本準則2項、具體準則12項、評估指南4項、指導意見8項[3]。準則的發布保證了評估活動的基本程序和主要資產類型評估業務的規范。
(二)美國資產評估準則
資產評估行業在美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其發展歷程十分曲折。20世紀80年代,一場從房地產延伸到金融業的存貸危機在美國爆發,導致全國上百家存貸機構破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是由于美國評估行業缺乏統一的評估執業標準,從而導致評估過程中缺乏指導和約束,造成抵押資產評估不當[4]。美國和加拿大的評估組織共同成立了《美國評估準則》(USPAP)制定委員會,并于1987年發布了第一版評估準則USPAP。此后又根據評估理論和評估實踐進行多番修訂,形成目前完整的版本。隨著美國的經濟領域地位大幅提升,美國評估準則逐漸與國際評估準則接軌。迄今為止,USPAP組織架構嚴謹、專業水準高,因此被大多數專業評估組織所借鑒采納。USPAP還將數十年的評估實踐發展經驗與許多協會在評估基礎理論方面的工作相結合,使其實踐操作性較強。
二、文化差異對中美資產評估準則制定的影響
荷蘭心理學家蓋爾特·霍夫斯泰德通過對文化影響力的比較分析和對理論的補充,提出一個可以應用于國家之間文化差異的框架——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會給跨國溝通帶來不小的沖突,因此,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有效探析了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幫助人們在各個領域詳細了解不同國家道德、法律和習俗等[5]。從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視角出發,以下五個方面分析文化差異對中美資產評估準則制定的影響。
(一)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我國一直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集體主義取向推動政府干預資產評估標準的制定,準則通常由政府制定和發布,所以更具權威性。我國評估基本準則由財政部發布,授權中評協制定并公布其他準則。這種制度安排反映了政府從公共管理和維護公共利益的角度對評估執業的要求,且準則注重“我們”“集體”和評估的關系。美國資產評估準則通常由協會制定,政府對其干預較少。美國的USPAP主要是由美國評估促進會制定的,但這個協會是非營利組織,制定USPAP的目的是對評估師提出專業要求,提升與維護評估執業高水準的公信力。在美國文化中較為重視個人的發展[6]。USPAP單獨列出評估師執業能力,體現了美國對評估師職業素養和專業的重視已提升到職業道德層次,更強調“我”“個人”和評估的關系。
(二)男性度與女性度
霍夫斯泰德用男性度指數MDI衡量一個社會中男性度與女性度的大小。一個社會的MDI數值越大,說明其男性化傾向越明顯。不同國家在這方面的差異也會影響到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總體而言,男性化文化傾向的資產評估準則比較發達,并且引領著國際資產評估準則的走勢。具體可以通過對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的比較來看,中國和美國在對評估人員的要求上的用詞風格存在著差異。美國企業價值評估對評估師在執業上的約束性詞語是“不得”“必須”,并且為了防止評估中出現的系列過錯匯總后影響評估結論的可信性,因此其基本內容強調評估師在執業時不得疏忽大意。而我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對評估師在執業時的約束性詞語是“考慮”“恰當選擇”等。
(三)不確定性規避
強不確定性規避決定了在社會中更傾向于建立更多的工作條例和流程以防范不確定性,而弱不確定性規避對于工作條例及流程的規范和標準的要求不高。我國文化有較強的不確定性規避,美國反之,其差異也體現在規則導向和原則導向的選擇方面[7]。資產評估準則的制定包括以原則導向和規則導向為基礎。首先,偏向規則導向的準則在內容上比較詳細,劃分得細致。而原則導向的準則比較簡潔,概括性較高,在內容上的約束程度較低。其次,以規則導向為基礎的準則更加靈活和開放,其操作性較強;相比之下,以原則導向為基礎的準則操作性較弱。具有強不確定性規避的評估準則更推崇規則導向,反之評估準則更傾向于原則導向。我國較強的不確定性規避取向決定了評估準則的制定偏向于規則導向。美國為較低不確定性規避的國家,決定了其評估準則的制定更偏向于原則導向。
(四)權力距離
權力距離代表的是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權力是否能平等分布,不同階層是否能平等交流,一般可以用權力距離指數PDI來衡量不同國家的權力距離大小。美國“權力意識”根植于心,使得上下級員工之間的權利距離小,強調平等和追求個人成就。大權力距離文化一般選擇統一的資產評估準則,小權力距離文化一般通過公認途徑來規范資產評估活動。我國評估基本準則由政府部門發布,對于資產評估準則的統一性要求較高。美國的基本準則由行業協會頒布,且該行業協會不被政府管控,有時在評估準則的制作過程中還會開展公開會議等工作。
(五)長期導向與短期導向
制定資產評估準則時,在長期導向的文化背景下,準則的框架和內容比較穩定,主張遵守秩序的原則。在短期導向的文化背景下,其框架和內容變化比較頻繁,且對遵守秩序的“忠誠度”不高。我國屬于長期導向文化的國家,美國則為短期導向文化的國家。中國評估準則要求評估師必須遵守準則的所有條款。而美國評估準則并不要求評估師遵守所有條款內容,評估師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進行選擇,甚至可以違反部分條款內容。自美國評估促進會制定USPAP以來,為順應評估環境的變化和滿足評估實踐的需求,該組織頻繁進行準則的修訂。2008年以后其頻率為每兩年進行一次準則的修訂,截至目前已修訂十多次。我國對于資產評估準則的修訂體現了一種不“貪大求全”、做到“求真務實”的態度,以往的準則修訂都是基于新的法律法規出現和準則發布有一定的時間過后再將問題匯總進行修訂。
三、結論
文化差異對中美兩國資產評估準則制定的影響,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文化差異影響評估準則的制定主體及權限
我國集體主義取向的文化決定了政府對資產評估準則制定的干預,主要權限在于政府和相關組織,并且始終如一地體現了優先保護公共利益的宗旨。我國評估準則通常是由政府領導,再下放到行業主導。并且我國評估管理制度的權威性較高,更加講究統一性。而美國更注重個人主義和獨立性,準則的制定通常是由行業協會決定,再經過政府認可。美國更強調資產評估專業人員的專業判斷和責任,并賦予評估師更多的操作權限和判斷空間。
(二)文化差異影響評估準則的制定導向
美國較低不確定性規避取向決定了其評估準則的制定更偏向于原則導向,在此導向下對評估準則或多或少有對應的規定,但對具體的格式或內容沒有嚴密規定,強調的是評估師的專業自主能力。較強不確定性規避的取向決定了我國評估準則的制定偏向于規則導向。按此基礎制定的準則特點是內容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并且考慮了原則適用的全部可能情況,準則中存在大量解釋與實施指南。
(三)文化差異影響評估準則的修訂力度
短期導向文化與長期導向文化對準則修訂力度也有一定影響。在短期導向文化背景下,隨著國際貿易業務往來、經濟環境的變化,美國根據評估實踐需求不斷更新和修訂資產評估準則,并逐漸向國際評估準則靠攏。早期的USPAP每年更新一次,后改為每兩年更新一次,目前已修訂十多次。在長期導向文化背景下,我國評估準則框架和內容比較穩定。為了及時滿足市場和監管需求、更好規范資產評估行為,政府才會對評估準則進行一定的動態更新,并且一般是當新的法律法規出現或者準則發布有一定時間后,有關部門再將問題進行匯總,進而修訂準則。
四、建議
美國資產評估準則早已處于國際化進程中,且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評估準則日益融合。我們應當學習其建設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先進經驗,加快邁向與國際資產評估協調和融合的發展“快車道”。鑒于此,結合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號召“十四五”時期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的規劃,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積極加快資產評估準則面向國際化發展的腳步
建議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領頭評估機構聯合起來,推動我國與國際評估行業和組織的接觸與交流,與之交換技術思路,以提升業務水平,充分交流和學習國際評估準則的優勢。比如,在當前“雙碳”目標的背景下,資產評估行業要積極參與國際間“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國家戰略;從評估碳價格角度研究碳權益相關評估準則和方法體系,為相關產業提供扎實、專業的價值依據,體現“碳達峰、碳中和”階段目標貢獻應有的中國評估力量。
(二)促進評估準則的運用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入結合
為適應“十四五”時期建設,就要盡快推進資產評估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當面對一些評估業務難度高、信息數據處理量大、操作時間短缺等情形時,評估機構在評估工作中難以兼顧其質量和效率,因此要多加運用現代高科技技術,并且將評估準則與之有效、靈活、準確地結合起來。譬如,利用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資產評估執業中建設智能的評估共享平臺、完備的信息數據統計庫、先進的軟硬件設備系統等,使得評估工作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全面實現數字化、物聯網化,實現資產評估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三)適當加大評估權限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我國的評估準則強調評估人員執業時所編制評估報告的統一性、嚴格性和規范性。同時,我國還需要提高評估師在執業時和編制報告時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適當“簡政放權”即可。在對準則制定合理規定的情況下,適當放寬評估師的權限管理范圍,并且評估細節由評估師自行確定。同時,還要完善評估師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將其作為“靈活性”運作的一部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加強評估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 "郭志廣,鐘澤宇,王文姝.制度變遷視角下資產評估準則發展的國際比較研究[J].中國資產評估,2019(7):13-18.
[2]" "劉芳芳,尉京紅.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國際比較[J].中國農業會計,2016(5):22-23.
[3]"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十四五”時期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J].中國資產評估,2021(10):2.
[4]" "李珍,趙慧峰.中美資產評估準則比較與啟示[J].財會通訊,2011(28):143-144.
[5]" "王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解讀[J].世紀橋,2012(1):35-36.
[6]" "王穎馳,劉柏慧.文化因素對中美會計準則體系構建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5(12):151-152.
[7]" "程玉英,劉麗.資產評估準則制定模式研究:基于對原則導向與規則導向的辨析[J].商業時代,2011(23):106-107.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