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能否促進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

2023-04-29 00:00:00張嬈李天虹
金融發展研究 2023年12期

摘" "要:“雙碳”戰略背景下,綠色并購是重污染企業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本文以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為一項準自然實驗,基于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數據構建多期雙重差分模型。研究發現: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具有顯著推動作用;從作用機制看,低碳城市試點政策通過增加環境規制強度和提供財政支持推動重污染企業開展綠色并購;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推動作用在東部地區、非資源型城市、競爭度高的行業和非國有企業中更為明顯。基于此,應綜合考慮地區、行業和企業特征,針對性完善政策體系,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重污染企業要積極響應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借助綠色并購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關鍵詞:低碳城市;綠色并購;重污染企業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23)12-0022-10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3.12.003

一、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中碳排放引致的氣候變暖問題日漸凸顯,城市逐漸成為推動低碳發展和緩解氣候變暖的重要責任主體和行動單元(徐佳和崔靜波,2020)[1]。為推動全社會降碳減排,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0年啟動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并分別于2012年和2017年擴大參與試點的城市范圍,旨在推動產業結構和消費模式的低碳化發展,以期實現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隨著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展開,地方政府對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的管制力度增強,重污染企業面臨的環境治理壓力隨之升高。并購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式(鞏亞林等,2023)[2],而綠色并購兼具“綠色”與“并購”雙重屬性,是重污染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推動產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Zhang等,2022)[3],不僅能夠幫助重污染企業快速獲取綠色技術和清潔能源(Lu,2021)[4],降低污染物排放,滿足環境政策的要求,還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擴大產品競爭優勢,補償環境治理增量成本(Han等,2022)[5],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那么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在促進產業結構低碳化發展的過程中,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活動有何影響?通過何種渠道影響?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作用是否存在差異?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選取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運用多期雙重差分法檢驗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之間的關系。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第一,從綠色并購的視角出發,拓展了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微觀影響,也為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戰略、推進綠色實踐提供了方向;第二,基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豐富了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驅動因素,既有研究綠色并購影響因素的文獻多局限于環境規制、官員環境考核壓力視角,鮮有文獻關注具體環境政策對企業綠色并購的作用;第三,基于機制檢驗明晰了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作用路徑,為政策實施過程中兼顧環境規制力度和財政支持提供理論支撐,而不同情境下的政策效果探討有助于針對性完善和推進低碳城市建設,保障政策實施效果。

二、文獻綜述

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是降低碳排放量、推動全社會綠色轉型的重要工具,許多學者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探究了政策實施效果。從宏觀層面看,在環境效益方面,低碳城市建設不僅降低了試點城市的碳排放強度(Liu等,2022)[6],提高了其碳排放效率(Zhang等,2022)[7],還顯著降低了鄰近非試點城市的碳排放量,產生“鲇魚效應”(鄭漢和郭立宏,2022)[8];在經濟效益方面,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逯進等,2020)[9],提升城市綠色創新水平和效率(胡求光和馬勁韜,2022)[10],進而提高了城市綠色全要素生產率(Wang等,2022)[11]。從微觀層面看,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微觀影響主要圍繞企業碳排放、綠色創新和生產效率等方面展開。在企業碳排放方面,低碳城市建設提升了企業的碳減排績效(Chen等,2021)[12]。在綠色創新方面,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激勵制造業企業自主研發(胡亞男和余東華,2022)[13],并通過命令型和市場型環境政策工具誘使企業開展綠色創新(徐佳和崔靜波,2020;楊菲等,2022)[1,14]。在生產效率方面,低碳城市建設提升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趙振智等,2021)[15],促進了企業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王貞潔和王惠,2022)[16]。

綠色并購是企業外延式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現有文獻在探討綠色并購的驅動因素時主要聚焦于政府官員環境考核壓力和環境規制兩方面。關于政府官員環境考核壓力的影響,在環境績效考核制度下,地方官員通過財政補貼和征收排污費推動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潘愛玲和吳倩,2020)[17];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政策的實施增加了地方官員的環境考核壓力,促進了轄區內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曹玉珊和馬儒慧,2021)[18]。關于環境規制的影響,正式環境規制中的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與綠色并購呈倒U形關系,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與綠色并購的關系則不顯著(邱金龍等,2018)[19]。Han等(2022)[5]以《環境保護法》的實施為準自然實驗,發現在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后,出于成本動機和創新動機企業會傾向于實施綠色并購。除了法律法規等形成的正式環境規制,重污染企業還要面對諸多非正式環境規制。隨著社會公眾對環境保護問題關注度的提升,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的概率不斷提高(邱金龍等,2018)[19];隨著負面媒體報道數增多,重污染企業越傾向于實施綠色并購(潘愛玲等,2019)[20]。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對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展開了豐富研究,但目前尚未有文獻從企業綠色并購的維度出發,研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因此,本文以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為準自然實驗,探究其是否對重污染企業的綠色并購行為產生影響。

三、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一)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

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是我國為建立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而在城市層面實施的一項環境政策。從政策的具體任務看,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要求各地區制定低碳發展規劃、出臺支持低碳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產業低碳化轉型升級,鼓勵企業采用低碳技術實現綠色發展。一方面,試點地區政府結合地區特點制定碳減排目標和行業碳排放標準,對超標排放的企業進行處罰,嚴控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項目的審批,增加重污染企業環境污染行為的合規成本,倒逼其淘汰落后產能,開展綠色技術創新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相較于不確定性高、投入大的綠色創新,綠色并購是企業快速獲取稀缺綠色資源的便捷渠道,有助于降低企業的環境違法風險,提升市場競爭力(王鳳榮等,2023)[21]。因此,綠色并購是重污染企業應對政策壓力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試點地區為引導企業進行節能減排出臺促進低碳發展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拓寬重污染企業的融資渠道(宋清華和呂泰亨,2023)[22],為其綠色治理實踐提供資金支持,激發其開展綠色并購的內生動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能促進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

(二)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影響機制

一方面,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實施后,環境規制強度提升,重污染企業面臨的合法性壓力、成本壓力和市場競爭壓力也隨之增加,進而推動其實施綠色并購。其一,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要求地方政府結合行業特點建立碳排放標準,并加強監管力度、制定懲罰措施,增加重污染企業排污行為的合法性壓力。合法性理論認為合法性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求(Dimaggio和Powell,1983)[23],在環境合法性壓力下,企業會積極承擔環境責任以應對合法性危機。但環境保護具有負外部性,企業在承擔環境責任的同時額外付出了成本,擠占了利潤空間,增加了成本壓力(胡珺等,2020)[24]。而融入了環境責任的綠色并購不僅能改善企業的環境績效,還有助于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形成經濟利益(潘愛玲等,2019)[20],從而緩解環境政策引致的合法性壓力和成本壓力。其二,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引起了社會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顯著提高了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曹翔和高瑀,2021)[25],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的“雙高”產品逐步喪失市場競爭力,直至被市場淘汰,這驅使重污染企業為滿足社會公眾對環保的訴求進行綠色并購,向外界展現自身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良好形象,同時提供更具綠色競爭力的產品(黃維娜和袁天榮,2021)[26],以緩解市場競爭壓力。

另一方面,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為重污染企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財政支持,激勵其進行綠色并購。政府補償為環境污染負外部性問題的內部化解決提供了保障。為達成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減排降碳的目標,試點地區政府會靈活運用貸款貼息、投資補助和項目獎勵等多種財政手段為企業的低碳轉型提供補貼,引導企業在前端生產和末端治理環節加大環保投入,以提高綠色生產效率和固廢利用率,從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例如,為保障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發揮有效作用,武漢市政府在《武漢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提出:“整合現有財政專項資金,對低碳發展的重大項目和科技、產業化示范項目采取引導、激勵、獎勵或者貼息貸款等方式給予支持。”而重污染企業在實施綠色并購時傾向于采用現金支付方式(潘愛玲等,2019)[20],因此,試點地區政府對積極踐行低碳發展理念的企業提供的財政支持有助于緩解其實施綠色并購時面臨的資金困境,從而對其綠色并購行為產生正向激勵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增加了重污染企業面臨的環境規制強度,迫使其開展綠色并購。

H2b: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為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財政支持,激勵重污染企業開展綠色并購。

四、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探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之間的關系。對樣本做如下篩選:(1)剔除樣本期內“ST”“*ST”“暫停上市”“終止上市”企業;(2)剔除主要變量數據缺失的樣本。企業層面的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地區層面數據則來自《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和《中國環境年鑒》。最終,本文的樣本中包含了4777個公司年度觀測值,為了避免極端值對實證結果的異常影響,本文對主要連續變量進行了上下1%的縮尾處理。

(二)變量定義

1. 被解釋變量:綠色并購(Greenma)。借鑒潘愛玲等(2019)[20]的做法,結合企業并購交易公告中的并購背景、目的和影響等判斷企業并購行為是否屬于綠色并購,若企業當年實施綠色并購取值為1,否則取值為0。

2. 解釋變量:低碳城市試點政策(Treat)。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相關文件確定參與低碳試點的城市名單,若企業所處城市入選低碳試點名單,則當年及以后年份取值為 1,否則為 0。由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分別于2010年7月、2012年11月和2017年1月實施,本文分別將2010年、2012年和2017年作為政策實施的時間,三批試點名單中交叉出現的試點城市的時間以最早實施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時間為準。

3. 控制變量。本文參照曹玉珊和馬儒慧(2021)[18]、潘愛玲和吳倩(2020)[17]、吳燁偉等(2023)[27]的研究,控制了其他可能影響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決策的變量,包括企業規模(Lnsize)、盈利能力(Roa)、資本密集度(Ppe)、自由現金流(Fcf)、管理費用率(Mfee)、大股東占款(Occu)、董事會規模(Board)、兩職合一(Dual)、產權性質(Soe)和財政支出(Fis)。此外,本文還控制了企業所處年份、行業和地區。表1為主要變量名稱和計算方法。

(三)模型構建

鑒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分三批實施,本文構建多期雙重差分模型檢驗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之間的關系,模型具體設定為:

[Greenmait=β0+β1Treatit+η×Xit+vt+yj+μp+εit] (1)

其中,[Greenmait]為被解釋變量綠色并購;[Treatit]表示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虛擬變量;[Xit]為控制變量;[vt]、[yj]、[μp]分別為年份、行業和地區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模型主要關注[Treatit]的系數[β1],若[β1]顯著為正,則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能推動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

五、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表2展示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其中,綠色并購的均值為0.0496,說明樣本期內約5%的重污染企業實施了綠色并購;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均值為0.452,說明45.2%的重污染企業所處城市施行了該政策;其他控制變量的分布范圍與已有研究較為一致,不存在異常值。

表3展示了相關性分析結果,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綠色并購的相關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初步驗證了前文假設。多重共線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各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均小于 1.64,均值僅為 1.27,表明變量間不具有顯著的多重共線性。

(二)基準回歸

本文采用多期雙重差分法檢驗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影響。表5報告了多期雙重差分結果,其中列(1)未加入控制變量,列(2)則在列(1)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所有回歸結果都采用了企業層面的聚類穩健標準誤差。列(2)顯示加入控制變量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在5%水平上與綠色并購呈顯著正相關,表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會顯著促進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

(三)穩健性檢驗

1.平行趨勢檢驗。為檢驗政策實施前實驗組和對照組是否擁有平行的時間變化趨勢,本文借鑒Beck等(2010)[28]的做法,對受政策影響地區的企業設置政策實施前虛擬變量,其中Pre1表示低碳城市試點地區的企業是否位于政策實施的前1年,Pre2表示試點地區的企業是否位于政策實施的前2年,以此類推。根據平行趨勢檢驗的相關理論,將Pre1—Pre4代替模型(1)中的核心解釋變量進行回歸,若Pre1—Pre4的系數均不顯著,則滿足平行趨勢假設。表6報告了平行趨勢檢驗結果,Pre1—Pre4的系數均不顯著,說明政策實施前綠色并購開展情況在實驗組和對照組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平行趨勢假設成立。為檢驗政策實施效果,本文在回歸中加入了政策實施后虛擬變量,其中Post1表示企業是否處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實施后的第1年,Post2—Post8以此類推,結果顯示政策實施后1—6期虛擬變量系數大部分為正卻不顯著,直至政策實施后第7期開始顯著為正,說明政策存在滯后效應。

2.安慰劑檢驗。為排除其他隨機因素干擾,確保回歸結果是由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所引致的,本文參照楊菲等(2022)[14]的做法,通過隨機低碳城市試點名單和試點時間進行安慰劑檢驗。本文隨機生成一個低碳城市試點名單,并為每個試點城市設置虛假的試點時間。然后將上述步驟重復500次,并利用模型(1)進行回歸分析。圖1繪制了500個估計系數的核密度分布及其p值,估計系數大多分布在0附近,且絕大多數p值在0.1以上,與基準回歸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從而說明基準回歸結果不是偶然得出的,重污染企業開展綠色并購活動主要源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

3.傾向得分匹配雙重差分(PSM-DID)。為了緩解樣本選擇偏差造成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利用PSM-DID的方法估計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影響。參照王貞潔和王惠(2022)[16]的研究,本文以基準回歸中的控制變量作為匹配變量,采用Logit模型進行得分傾向值估計,分別采用1對3的卡尺內最近鄰匹配、核匹配和半徑匹配。表7匯報了基于匹配數據進行多期雙重差分的回歸結果,解釋變量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系數均顯著為正,且與基準回歸中的結果基本一致,說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促進了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再次證明了研究結果的穩健性。

4. 排除其他政策干擾。在估計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影響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其他政策對綠色并購產生影響,從而使估計結果有偏。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剔除了位于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和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樣本企業,再利用模型(1)進行估計。回歸結果如表8列(1)—(3)所示,其中列(1)剔除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的樣本,列(2)剔除了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樣本,列(3)則同時剔除了上述地區的樣本,Treat系數均顯著為正,前文的結論再次得到驗證。

5. 剔除部分樣本。考慮到直轄市是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其環境規制力度往往比一般地區更加嚴格,同時其本身在要素資源上占據優勢,可能導致高估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促進效果。為排除這一干擾,本文參照趙振智等(2021)[15]的研究,剔除位于直轄市的樣本企業重新進行多期雙重差分估計,表9結果顯示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系數依然顯著為正,說明基準回歸結果是穩健的。

6. 兩階段雙重差分。自2010年起先后有三批城市被納入低碳城市試點名單,第三批于2017年1月開始。因此,低碳城市的干預試點存在前后差異,基準模型采用多時點DID回歸得到的平均處理效應可能會隨組別及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導致結果有偏或不穩健。本文利用Chaisemartin和D'Haultfoeuille(2020)[29]提出的兩階段雙重差分模型解決上述問題,其工作原理是在第一階段先識別組別效應和時期效應,然后在第二階段中將其移除,再對處理變量進行回歸,通過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結果差異識別平均處理效應。表10報告了兩階段雙重差分下的平均處理效應估計結果,平均處理效應顯著為正,進一步驗證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六、進一步分析

(一)機制檢驗

根據前文分析,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增加了重污染企業面臨的環境規制強度,迫使其開展綠色并購。同時,政府在低碳城市試點過程中為重污染企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財政支持,推動其進行綠色并購。借鑒江艇(2022)[30]的研究,本文構建模型(2)檢驗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具體作用路徑,其中Mit為環境規制強度(ER)和政府環保補助(ES),其他變量與模型(1)一致。

[Mit=β0+β1Treatit+η×Xit+vt+yj+μp+εit]" (2)

1.環境規制強度。為檢驗環境規制強度這一機制,本文參照趙霄偉(2014)[31]的研究,根據城市工業廢水、工業SO2和工業煙塵排放量綜合構建城市層面的環境規制強度(ER)。計算公式如下:

[ERitj=eitj/Yiti=1neitj/Yit]" (3)

[ERit=3ERit1+ERit2+ERit3] (4)

模型(3)中,[ERitj]為第[i]個城市第[t]年第[j]種污染物的相對排放強度;[eitj]為第[i]個城市第[t]年第[j]種污染物的排放量;[Yit]為第[i]個城市第[t]年的第二產業生產總值。模型(4)中,[ERit1]、[ERit2]、[ERit3]分別為第[i]個城市第t年工業廢水、工業SO2和工業煙塵排放量的相對強度;[ERit]為第[i]個城市第[t]年的環境規制強度,該指標數值越大,表示城市的環境規制強度越高,反之越小。表11列(1)顯示,當被解釋變量為環境規制強度時,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通過壓力效應促進重污染企業開展綠色并購,即為緩解環境規制強度提升引致的合法性壓力、成本壓力和市場競爭壓力,重污染企業開展綠色并購。

2. 政府環保補助。為檢驗政府環保補助這一機制,本文參照李青原和肖澤華(2020)[32]的研究,政府環保補助(ES)以企業獲得的環保補助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表11列(2)顯示,當被解釋變量為政府環保補助時,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還能通過激勵效應推動重污染企業開展綠色并購,即為獲取政府提供的低碳發展資金,重污染企業會傾向于實施綠色并購。

(二)異質性分析

1. 地理位置。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這使得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存在區域異質性。一般來說,東部地區率先進行改革開放,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產業結構更為合理,在低碳技術、資金和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能夠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推動轄區內企業開展綠色轉型活動。相反,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薄弱,傾向于承接東部地區高碳排放企業,易成為重污染企業的“污染避難所”(臧傳琴和孫鵬,2021)[33]。且中西部地區環境規制力度較弱,導致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在東部地區更顯著。因此,本文根據企業所處省份將樣本分為東、中、西三組,分別利用模型(1)進行估計,以考察地理位置的異質性影響。表12的列(1)—(3)顯示在東部地區樣本中,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而在中西部地區樣本中則不顯著,這說明在東部地區,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更為顯著。

2.資源依賴程度。城市發展過程中對自然資源依賴程度的差異也會影響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資源型城市依托自然資源生產和發展,長期高強度的資源開采致使資源型城市陷入“資源詛咒”困境,產業結構失衡、生態環境惡化、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隨之凸顯,城市內企業也缺少低碳轉型的動力和支持(逯進等,2020)[9],不愿實施綠色并購。而非資源型城市因缺乏資源,往往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改善生產效率來減少資源損耗和污染排放,因而擁有較為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厚實的技術創新基礎,政策實施過程中有良好的條件支撐和保障,能有效推動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在非資源型城市中更顯著。因此,本文根據《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資源型城市的分類標準將樣本分為兩組,并利用模型(1)進行分組回歸,以考察城市自然資源依賴程度的異質性影響。表12的列(4)—(5)顯示在非資源型城市樣本中,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系數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而在資源型城市樣本中則不顯著,這說明城市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促進作用越明顯。

3. 行業競爭程度。激烈的行業競爭加劇了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實施后企業面臨的環境規制成本壓力,增強了企業實施綠色并購的動機。在面對環境規制產生的成本壓力時,企業更傾向于進行成本轉嫁(胡珺等,2020)[24],而企業的成本轉嫁能力取決于行業競爭程度,行業競爭越激烈,企業越難將額外的環境成本轉嫁給外界消費者。因此,企業唯有“綠化”內部的生產經營行為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此外,行業競爭越激烈,產品市場中的替代品越多,開展綠色并購活動不僅有助于企業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搶占市場先機,還能幫助企業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緩解行業競爭壓力。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在競爭程度高的行業中更顯著。因此,本文根據赫芬達爾指數中位數將樣本分為兩組,并利用模型(1)進行分組回歸,以考察行業競爭程度的異質性影響。表13的列(1)—(2)顯示在競爭程度高的行業中,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正,而在競爭程度低的行業中則不顯著,這說明行業競爭越激烈,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推動作用越明顯。

4.產權性質。產權性質的差異使得企業在面對環境政策時采取不同的行為措施。低碳城市試點政策通過壓力效應和激勵效應促進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相較于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易獲取政府的資源分配和財政支持,所承受的由環境政策引致的合規成本壓力和市場競爭壓力較小,可能導致政策不足以對其綠色并購行為產生顯著影響。而對于非國有企業而言,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非國有企業自負盈虧,嚴格的環境規制帶來的經濟損失使其對環境政策的反應更加敏感,能夠及時且靈活地調整發展戰略,踐行低碳發展理念,通過綠色并購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因合規壓力而增加的環境治理成本,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另一方面,低碳城市試點實施方案中提出政府提供相應的經濟支持,提高了資源匱乏的非國有企業綠色轉型的積極性,激發了其實施綠色并購的動力。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實施效果在非國有企業中更顯著。因此,本文根據企業產權性質將樣本分為兩組,并利用模型(1)進行分組回歸,以考察產權性質的異質性影響。表13的列(3)—(4)顯示在非國有企業樣本中,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系數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而在國有企業樣本中則不顯著,這說明非國有企業在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規制下更傾向于開展綠色并購。

七、研究結論與啟示

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是從城市層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而企業作為城市發展的動力源,是推行低碳經濟的主體。因此,本文基于2008—2020年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數據,構建多期雙重差分模型探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影響。研究發現:第一,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能顯著推動重污染企業的綠色并購;第二,機制檢驗發現,低碳城市試點政策通過增加環境規制強度和提供財政支持增加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的概率;第三,異質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推動作用在東部地區、非資源型城市、競爭程度高的行業和非國有企業中更顯著。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得出如下三方面的政策啟示:

第一,應繼續推進低碳城市試點工作,擴大參與試點城市范圍,充分發揮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驅動效果。低碳城市試點政策通過壓力效應和激勵效應推動重污染企業實施綠色并購,實現綠色轉型,有助于碳減排目標的實現。因此,可在全國范圍內施行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同時兼顧政策規制壓力和資金支持,引導重污染企業通過綠色并購的方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第二,根據地區、行業和企業特征差異化建設低碳城市。首先,應充分考慮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的不同,差異化落實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有針對性地制定碳減排目標。其次,適當提高行業競爭程度以降低企業轉嫁成本的可能性,保障政策對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的積極影響。最后,應提升對國有企業的環境規制強度,以提高其對環境政策的敏感度,增強其綠色轉型動力。

第三,重污染企業要積極響應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實施與環境發展相協調的綠色戰略,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在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實施過程中,重污染企業應借助綠色并購獲取節能減排所需的設備和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同時,還應積極了解試點城市的環保補貼政策,彌補綠色轉型過程中額外增加的環境成本。

參考文獻:

[1]徐佳,崔靜波.低碳城市和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J].中國工業經濟,2020,(12).

[2]鞏亞林,趙良凱,馬永強.產業政策與企業并購決策——基于政策導向視角 [J].產經評論,2023,(03).

[3]Y Zhang,Z Sun,M X Sun,Y Q Zhou. 2022. The Effective Path of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Heavily Polluting Enterprises Promoted by Green Merger and Acquisition-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Fuzzy Set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9(42).

[4]J Lu. 2021. Can the Gree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Strategy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y?[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86.

[5]Z J Han,Y W Wang,J Pang. 2022. Doe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romote Gree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Newly Revis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J].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10.

[6]X Liu,Y C" Li,X H Chen,J Liu. 2022. Evaluation of Low Carbon City Pilot Policy Effect on Carbon Abatement in China:An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ime-varying DID Model [J].Cities, 123.

[7]H Zhang,C Feng,X X Zhou. 2022. Going Carbon-Neutral in China:Does the Low-Carbon City Pilot Policy Improv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J].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33.

[8]鄭漢,郭立宏.低碳城市試點對鄰接非試點城市碳排放的外部效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07).

[9]逯進,王曉飛,劉璐.低碳城市政策的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基于低碳城市試點的準自然實驗 [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0(02).

[10]胡求光,馬勁韜.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對綠色技術創新效率的影響研究——基于創新價值鏈視角的實證檢驗 [J].社會科學,2022(1).

[11]K L Wang,J Li,R Y Xu,S Q Pang,M" Zhuang,H P Sun. 2022. The Impact of Low-Carbon City Pilot Policy on Green Total-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Cities [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30(9).

[12]S J Chen,H Mao,J Q Sun. 2021. Low-Carbon City Construction and Corporate Carb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 [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80.

[13]胡亞男,余東華.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中國制造業技術路徑選擇 [J].財經科學,2022,(02).

[14]楊菲,沈能,胡傲.低碳試點政策的綠色技術創新效應研究——基于微觀準自然實驗的證據 [J].軟科學,2022,36(12).

[15]趙振智,程振,呂德勝.國家低碳戰略提高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嗎?——基于低碳城市試點的準自然實驗[J].產業經濟研究,2021,(06).

[16]王貞潔,王惠.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基于經濟效率與社會效益雙維視角的檢驗 [J].經濟管理,2022,44(06).

[17]潘愛玲,吳倩.官員更替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基于政府環境績效考核制度的實證研究 [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4).

[18]曹玉珊,馬儒慧.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企業綠色并購——來自中國重污染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1,(05).

[19]邱金龍,潘愛玲,張國珍.正式環境規制、非正式環境規制與重污染企業綠色并購 [J].廣東社會科學,2018,(02).

[20]潘愛玲,劉昕,邱金龍,申宇.媒體壓力下的綠色并購能否促使重污染企業實現實質性轉型 [J].中國工業經濟,2019,(02).

[21]王鳳榮,王玉璋,高維妍.環保法庭的設立是環境治理的有效機制嗎?——基于企業綠色并購的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3).

[22]宋清華,呂泰亨,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能提高重污染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嗎?[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23,(04).

[23]P J Dimaggio,W W Powell.198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2).

[24]胡珺,黃楠,沈洪濤.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可以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嗎?——基于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自然實驗 [J].金融研究,2020,(01).

[25]曹翔,高瑀.低碳城市試點政策推動了城市居民綠色生活方式形成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1,31(12).

[26]黃維娜,袁天榮.實質性轉型升級還是策略性政策套利——綠色產業政策對工業企業綠色并購的影響 [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43(03).

[27]吳燁偉,周霖鈺,劉寧.環境規制、綠色并購與環境績效 [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3,43(05).

[28]T Beck,R Levine,A Levkov. 2010. Big Bad Banks? The Winners and Losers from Bank De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The Journal of Finance, 65(5).

[29]C D Chaisemartin,X D'Haultfoeuille. 2020. Two-Way Fixed Effects Estimators with Heterogeneous Treatment Effec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0(9).

[30]江艇.因果推斷經驗研究中的中介效應與調節效應 [J].中國工業經濟,2022,(05).

[31]趙霄偉.環境規制、環境規制競爭與地區工業經濟增長——基于空間Durbin面板模型的實證研究 [J].國際貿易問題,2014,(07).

[32]李青原,肖澤華.異質性環境規制工具與企業綠色創新激勵——來自上市企業綠色專利的證據 [J].經濟研究,2020,55(09).

[33]臧傳琴,孫鵬.低碳城市建設促進了地方綠色發展嗎?——來自準自然實驗的經驗證據 [J].財貿研究,2021,32(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护士| 亚洲福利网址|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亚洲|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日韩美一区二区|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精品毛片|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在线毛片网站|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日韩专区欧美|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五月天综合婷婷|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av在线人妻熟妇|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日本久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