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方面提出了要求。第一學段,對寫話要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第二學段,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第三學段,懂的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的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修改自己的習作,并與他人交換修改。
一、習作指導
習作的指導,分為平時的指導和習作課上學生動筆前的指導。
(一)臨時指導
習作教學的成效在課內,功夫在平時。
1.指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積累材料
學生習作的內容主要來自生活實踐,習作的興趣和激情也主要來自生活實踐。
2.指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材料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習作內容的重要來源,指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材料,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多背誦,才能積累豐富優美的詞句,才能拓寬學生視野,豐富積累材料。
(二)學生動筆前的指導
1.激發習作的興趣
2.明確要求
3.選材的思路,使之思路開闊
二、習作的批改
批改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講求實效,要逐步培養學生自己修改習作的能力。
(一)把教師的批改與學生自己修改結合起來
(二)習作批改要尊重學生原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講究實效
三、習作的講評
習作的講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對已經完成的這次習作是一個小結,對學生下次乃至今后一段時間的習作又是一個指導。講評時要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一)肯定學生的努力,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
(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習作講評
總之,習作指導、批改和講評緊密地聯系起來,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批改、講評這幾個環節上,這幾個環節應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指導中提出的重點要求,應在講評中加以落實,加以強化;通過講評,又可對下次習作進行指導,提出要求;在批改時,認真分析全班習作中帶有共性的問題,為講評做準備;講評以后,留時間讓學生讀讀自己的習作,要求學生按照講評中得到收獲認真修改,這樣講評就又指導了修改。只有指導、批改、講評緊密聯系,才能提高習作指導的整體效益。由此看來,《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方面的要求有利于在習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