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是事業單位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工作成效對于單位整體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隨著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活動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投入規模不斷擴大,對內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單位要加強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事業單位職能的充分發揮奠定基礎。本文簡單分析事業單位完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機制的必要性,結合具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優化的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現狀;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財政預算資金指的是納入財政預算收支計劃,由財政部門負責集中配置和科學利用的資金,是事業單位發揮公共服務職能的物質基礎。隨著財政體制改革政策的不斷落實,多數事業單位都按照要求針對財政資金管理建立了預算控制機制,且加強了對收支關口的監督,從源頭上防范了資金風險,但是依然有一些單位在管理意識、管理制度、內部審計、職工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不足之處,影響了財政預算資金的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诖?,針對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現狀和對策進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 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必要性
1.1 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利用率
財政預算資金使用效率是評估事業單位資金安全與履職情況的重要指標,對事業單位長遠發展具有導向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預算的編制、指標的設置,結合各項工作的實際需求進行資源的科學調配,對各個部門的財政預算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動態監督,并利用考核機制,對資金使用效率進行準確評估,為下一階段的資金分配提供依據,更好地利用財政預算資金,防范資金閑置或者浪費問題,為單位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1]。
1.2 減少預算調整,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科學完善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機制是事業單位對投入和產出進行動態平衡的有效手段,是加強部門溝通交流,減輕工作壓力的重要措施。在傳統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模式下,財務人員通常會選擇增量預算方法進行方案編制,存在數據預估不準確、年終結余較多等問題,需要對預算進行不斷調整,不但容易影響財務人員的工作信心,而且會引發資金使用與既定規劃不符合的現象,造成資金沉淀浪費問題。通過加強財政預算資金管理,事業單位可以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工具和技術手段,將預算績效與職工利益進行對接,加強各個部門的溝通與交流,編制出科學合理的預算方案,避免執行過程中變更頻繁的問題,從而為財政預算資金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1.3 加強部門溝通,實現統籌規劃
事業單位內部部門較多,管理體系復雜,不同部門需要承擔的職責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在管理模式上相對統一。當前國內一些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由財務部門負責集中管理,分配和使用缺乏有效性,不利于單位的長遠發展。通過科學完善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機制,事業單位要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使所有員工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加強彼此的溝通與協作,更好地根據經濟事項的實際需求進行資金調配,實現財政預算資金的統籌規劃和高效利用,從而為單位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2 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現狀
2.1 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意識有待提升
許多事業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將財務工作的重心放在賬目核算和報表編制方面,對于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工作缺乏重視,認為財政資金撥付以后,單位可以自由安排,無需按照預算進行資金調配,未能按照單位發展需求進行資金預算的填報,未能建立完善的資金使用監督機制、分析模式、考核體系,無法對財政預算資金配置和利用的所有流程進行監管,無法保證財政資金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利于單位的長遠發展。
2.2 財政資金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
一些事業單位在編制財政預算資金使用計劃時,沒有對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只是對往年預算數據進行增減,容易出現財政預算資金短缺或者剩余的情況。一些單位在預算申報時,沒有根據發展需求對各個部門編制的方案進行平衡和分析,未能對重點項目進行標注,違背了優先保障單位基礎,再進行項目支出安排以及先考慮重點項目,后安排一般項目的原則,未能明確財政資金預算的重點,無法為后續資金使用提供指引。
2.3 財政預算資金監督機制不完善
監督機制是提高財政預算資金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許多事業單位使用財政預算資金的項目較多,管理內容較為復雜,一些單位缺乏對審計工作的重視,沒有設立專門的審計監督部門,審計工作由財務人員負責。一些財務人員缺乏審計監督專業知識儲備,只是按照上級要求偶爾進行專項審計,沒有建立長效的審計監管模式,無法對財政預算資金分配和使用的所有環節進行全面監管,無法及時識別財政預算資金管理中的不足,無法保證財政預算資金利用的有效性。
2.4 單位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升
從事業單位發展角度來說,財政預算資金是單位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要想科學合理地利用預算資金,就要通過財務人員對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監督和動態控制,這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許多單位財務人員長期負責數據核算和報表編制工作,對于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缺乏有關知識儲備,無法熟練使用信息系統,編制出的預算缺乏完整性,預算執行缺乏力度,影響了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實際效果。
3 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優化對策
3.1 完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公共服務職能建立科學完善的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制度,確定管理方向和范圍,加強各個部門溝通交流,明確管理人員的責任和義務,保證工作流程的客觀性。首先,審計部門在對財政資金預算進行審計時,要給出合理意見和書面建議,反饋給單位各個科室,便于管理人員結合工作內容和預算開支制定出最佳的財政預算執行方案,不但可以提升各個部門職工的責任感,而且能夠為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制體系的優化提供依據。其次,事業單位要順應經濟新常態發展要求,結合國家政策法規和地方管理制度,建立科學規范的財政預算編制制度,做好事前績效評價工作,對有關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高所有職工的財政資金預算編制能力,強化職工的法律觀念和責任意識,從而為預算編制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2]。第三,事業單位要對預算經費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在項目建設、物資采購、合同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建立規范化的審批和使用流程,保證財政預算資金能夠得到安全高效的利用。第四,事業單位要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完善,利用審計監督機制對財政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及時識別和處理財政預算管理中存在的違規問題,保證財政預算資金得到安全高效的利用。
3.2 規范財政預算編制工作
事業單位要對財政資金預算編制工作進行優化,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首先,在財政預算方案編制形成以前,事業單位要保證各職能部門和基層職工全員參與,提前交換信息和建議,并嚴格按照有關政策法規和管理制度落實各項工作,對內部資源進行全面梳理,結合資源特點進行整體規劃,使資源效用得到充分發揮。與此同時,事業單位還要嚴格把控與財政資金流入與流出相關的重要關卡,建立規范化的授權審批機制,保證每筆資金流動方向和應用路徑的合理性。管理人員要對資金使用各個環節進行嚴格審核,及時識別其中不規范的行為,對有關人員責任進行追究。其次,事業單位要對不同類型項目的預算進行差異化管理,堅持精細化理念對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避免出現徇私舞弊問題。第三,當財政預算資金規模較大時,事業單位要組織各個部門進行集體討論,在統一認識以后,才能開展后續工作。假如預算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按照問責制度進行追責,從而提高所有職工的責任感,激發他們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3]。第四,在傳統模式下,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編制和資金支出審核過于依賴專業人員,工作效率不夠理想,而且一些財務人員預算管理知識儲備不夠,無法有效執行預算控制活動,因而事業單位要積極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將財政預算編制工作納入信息系統管理范圍,利用先進技術對各類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及時了解各項業務的實際需求,全面識別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從而科學合理地對內部資金進行調配,使財政資金的應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為事業單位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提供助力。
3.3 專項監督檢查與內部審計融合
事業單位在對財政預算資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加強專項監督檢查和內部審計監督的融合,以發展目標為基礎對財政預算編制方案進行持續優化,從資金支出和使用管理等方面,加強對資金管理各個流程的監督控制,建立監督、控制、審計一體化管理機制,保證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有效性。首先,事業單位要成立內部審計部門,挑選具有較強財務管理水平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審計人員,負責對財政預算資金分配和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督,消除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切實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其次,事業單位要加強信息技術與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融合,積極搭建信息化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財政預算資金分配、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監督,對各類數據進行搜集和分析,從而提高審計工作的整體效率[4]。同時,事業單位要定期組織審計人員進行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有關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審計能力和綜合水平,為財政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撐。最后,事業單位要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進行全面梳理,明確關鍵控制節點,編制風險控制清單,定期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各個環節進行專項監督檢查,通過專項監督和日常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將審計監督工作覆蓋財政預算資金編制、執行、考核的所有流程,及時發現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組織有關人員制定出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從而提高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整體質量。
3.4 加強財政預算支出績效監督評價
首先,事業單位要根據財政預算資金管理要求和控制規則,結合單位業務特點和工作現狀,明確單位建設和發展的方向,制定出科學可行的預算資金績效考核制度,全面梳理單位長效管理目標,從利益分配、績效考核等方面入手,發現并及時解決對績效考核結果存在不利影響的因素,從而獲得客觀公正的支出績效評估結果。其次,事業單位要對財政預算資金支出績效評價機制進行動態優化,在預算編制以前,按照各個部門的實際工作安排設置科學合理的支出績效目標;在資金使用過程中,對財政預算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動態監督,對各類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及時了解財政預算資金支出績效目標的完成進度;在預算完成以后,要對財政預算支出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單位要堅持誰用錢誰負責的原則,通過問責機制的應用,加強各個部門對預算資金使用過程的約束,并根據不同部門的工作特點和發展需求制定出針對性的績效目標,不但要加強對財務指標的重視,也要合理設置非財務指標,保證指標體系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從而保證績效考核結果的準確性[5]。最后,事業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對績效信息進行公開,強化財政預算資金支出績效監督問責,充分利用社會公眾、人大、審計等的監督作用,加強績效評估結果和獎懲機制的對接,不但要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過程進行全面監督,還要根據結果對資金使用績效較差的部門或者人員進行追責,在下一階段縮減預算,從而建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機制,有效提高單位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工作的重視,為財政預算資金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保障。
3.5 激活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存量資金過多是當前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效果較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激活存量資金,是單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首先,事業單位在進行財政資金預算編制的過程中,要對單位的實際發展情況和業務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堅持全面性、多元化、精細化的原則科學設置考核指標,結合考核指標對資金利用目標的影響程度進行權重的設計,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引,對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其次,在財政資金預算執行過程中,事業單位要對預算資金使用、結余轉出等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和科學分析,建立與單位管理要求相匹配的投資項目預算和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對資金支出各個環節的審核監督,對重點項目加強監控,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對財政預算資金使用方案進行動態調整,從而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后,事業單位要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結合財政預算資金管理要求進行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對單位存量資金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監督,建立快捷高效的會計核算機制,結合各個項目實際需求進行資金使用計劃的調整,保證存量資金使用處于流通狀態,從而提高財政預算資金使用效率。
4 結語
財政預算資金管理是事業單位運營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事業單位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環境,事業單位要建立完善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規范財政預算編制,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優化績效評價機制,從而提高財政預算資金利用效率,為單位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趙亞琪. 事業單位財務預算資金管理現狀與措施[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2(11):98-100.
[2]盧琛. 大數據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預算資金管理現狀與措施[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1(2):90-91.
[3]張秀娟.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 當代會計,2022(12):115-117.
[4]陳瑩瑩. 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現狀與對策[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2(4):116-118.
[5]陳麒至. 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預算資金績效管理新思考[J]. 商業2. 0(經濟管理),2022(4):135-137.
[作者簡介]翁燕娥,女,廣東汕頭人,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土地儲備中心,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