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教育視角分析,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對高職院校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有直接影響,同時也與高職教育發展和國家建設密切相關,以多途徑推動教師實踐能力提升,打造專業素質過硬且實踐能力突出的“雙師型”教師團隊已然成為高職院校建設教師隊伍的關鍵環節。為此,高職院校應從教育評價改革、加強平臺與制度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在促進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同時,能夠帶動高職教育迎來更好發展格局。本文以“ERP沙盤”課程為例,對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路徑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項目名稱]本文系2023年甘肅財貿職業學院院級項目(項目批準號:GCM[2023]KYC-YJ104)。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雙重推進,高職教育發展十分迅速,該類院校已經具備為國家、為社會培養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可是對于個別專業課程來說,在實踐授課環節仍存在教育質量下降等問題。例如,作為實踐平臺的一種,“ERP沙盤”課程的開展對鍛煉高職學生經營規劃能力和培養其學習主動性都有一定促進意義,但部分學校在組織該課程時,有一些企業經營或商戰細節未能充分體現,這與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有直接關聯。簡單來講,若想在“ERP沙盤”課程中真正呈現企業模擬,并使學生擁有良好的管理體驗感,教師需要對企業運營、管理的實際流程和狀態有充分了解,可事實卻是高職院校內的部分教師是畢業后直接從事教育工作,對于企業情況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想要解決這一教學弊端,高職院校應承擔起培養教師和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重任,同時也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為教師專業能力強化提供充足保障。
1 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分析
實踐能力支撐著個體靈活應用現有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該項能力是一個統一且復雜的身心能量系統,主要由實踐動機、專項實踐能力因素、情境實踐能力因素和一般實踐能力因素這幾方面組成。立足高職教師視角分析,專業實踐能力涉及以下兩點。第一,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學能力。以“ERP沙盤”課程為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各種仿真教學手段與方法營造真實教學情境,使高職學生能夠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同時,ERP沙盤實踐模擬環節也要能夠以逼真、形象且具體的形式將企業運用和各崗位工作過程精準反映,從而改變以往教師使用的固化教學方法,只有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參與學習,才能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技能轉化為綜合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傳統的理實分離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第二,指導學生參與頂崗實習與實踐的能力。在高職教育中,頂崗實習和實踐是高職教育中的主要構成部分,這是實踐教學企業化、理論教學項目化的直接體現,在組織學生參與實踐訓練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指導能力,方能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技能[1]。
2 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辦學以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為主要目標,整體教育開展極具實踐性,為保證教育成效,需要教師擁有過硬的實踐教學能力。如果校內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偏低,所帶來的后果也將十分嚴重。首先,最關鍵的便是會對人才培養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一直以來,動手能力培養都是高職教育的重點所在,可若教師技能水平較差,將難以實現國家對新時代人才的培養目標。現階段學生“就業難”和技能崗位“用工慌”的問題仍然存在,并且產業需求和技能人才供給在質量、結構與水平等方面還無法完全適應。隨著供需矛盾愈發突出,高職院校在教育和培養人才時應當更加重視技能水平的提升。其次,對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有一定制約。一方面,如果教師群體專業實踐能力薄弱則難以將職業教育特征充分體現,人才供需無法對接。教師為企業服務實效性不足,則容易影響到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直接阻礙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真正落地,換言之,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如果脫離企業支持將不能被稱之為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受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影響,學生在校所獲得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水平也很難得到保證,這也是職業教育改革深化的一個主要困境。最后,不利于制造強國建設。打造高素質勞動大軍、建設制造強國是我國堅定不移的任務,高精尖人才便是推進該項任務最為重要的力量支撐。想要實現該目標,高職院校教師就要對高技能人才培養加以重視,且要以科學、合理的實踐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果教師自身實踐能力有限,那么在組織學生實踐訓練時也會有諸多阻礙,這必然會影響制造強國的建設[2]。
3 高職院校培養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現存問題
首先,與本專業相關的實踐經驗有限。高職院校教師多是在畢業后直接參與工作,個人并無充足的入企實習經驗,通過在校期間的頂崗實習活動很難讓其具備充足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另外,頂崗實習通常規模很小,整個實踐活動也較為表面[3]。以“ERP沙盤”課程為例,該課程組織教師要能做到指導學生擔任CEO、運營總監、營銷總監、財務總監等多種角色,也要以真正企業為例搭建各種職能部門和包含所有企業運營關鍵環節,如資金籌集、戰略規劃、產品研發、市場影響、財務核算以及物資采購等,但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與經驗不足以支撐其完成這種全面性的教學規劃設計,如果僅是依據自身經驗或是從網絡平臺中獲得經驗來設置ERP沙盤,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會對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發揮造成諸多阻礙,這對專業課教學目標實現也十分不利。
其次,實踐能力薄弱。結合上述內容分析,因為實踐訓練機會較少,專業實踐能力不足是部分高職教師展現出的共性問題。高職院校缺乏同時具備企業管理經驗、一線技術和扎實理論知識、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受教師資源缺乏和院校擴招影響,師資配比嚴重不足,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僅能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到教學研究中,能參與到企業管理、經營的時間較少,這也是導致少數教師專業實踐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實踐指導力較差。該問題表現在部分教師在組織ERP沙盤實踐教學活動時未能做到對高職學生主體進行針對性指導,更有個別教師為使沙盤模擬活動能夠順利完成,會隨意降低訓練難度或是縮減教學時間,這一現象會嚴重阻礙學生實踐能力提升。不僅如此,在教育改革推進下,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也需要有現代教學方法支持,若是教師自身專業能力薄弱,則難以對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授課,如模塊化教學、任務導向教學和理實一體化教學等皆難以在“ERP沙盤”課程中呈現。
4 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實踐路徑
以“ERP沙盤”課程為例,想要借助該課程對高職學生進行有效的模擬訓練,高職院校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助推教師提升專業能力實踐能力。
4.1 完善制度建設
高職院校從規劃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聘用條件、“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和教師培訓制度等層面彰顯專業實踐能力要求,同時也要基于制度層面圍繞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搭建完善的保障體系。
第一,在規劃教師隊伍建設時要全面突出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要求。高職院校在落實教師隊伍建設任務中應對專業教師隊伍搭建規模、“雙師型”教師占比、具體素質要求和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總量加以明確,強調“雙師型”教師個人成長以及該類型教師團隊建設結合,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這一任務實現的具體舉措,以此保證教師能力提升能夠與新時代人才培養要求相契合[4]。
第二,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一直以來立德樹人都是高職院校的主要育人目標,新時代教育下為打造專業化的教育團隊,院校需以德技兼備為前提,換言之,在提升教師專業技能的同時,應將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放在同等位置。高職院校可組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討會,鼓勵“ERP沙盤”課程教師主動參與國家相關政策和各大會議精神學習,同時也可在線上平臺開設師德師風學習板塊,將各種優秀教師事跡撰寫成文章,供所有教師學習。高職院校需要針對師德師風培養設立一系列標準和建設要求,以常態化模式推進師德培養,可使教師群體盡快形成德技兼備的高涵養、高能力教師隊伍。
第三,設置“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需要突出專業實踐能力。無論是人才培養目標還是培養模式的制定,高職院校都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在設置和明確“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時也要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同時也要將教師崗位職業能力作為評價重點,既要判斷教師在實踐操作、專業教學、科研成果、社會服務的推廣與應用業績,也應當對其“雙師”素質和教育成效著重考察。我國高職院校辦學時間有限,部分教師剛從普通高校畢業,實踐能力不足是這類教師的普遍缺陷,通過將實踐教學能力與社會服務能力認定為“雙師型”教師素質,對改善傳統教師隊伍弊端和強化教師技術技能極為有益[5]。
4.2 建立激勵機制
為保證高職教師能夠主動參與專業能力提升的一系列教育活動,院校可通過年終考核與職稱評定對激勵機制進行完善。具體實踐環節可以當前專業技術服務執行服務條例為前提,細化職稱評定和考核的相關政策與申請資格。另外,制定教師職稱評定標準時需要確保內容和普通院校之間有所差異,同時也要著重考量教師專業能力和學歷科研成果,通過對現有評定機制加以完善,能夠最大限度保證高職院校課程教師的實踐能力過硬。還可以在師德建設工作中將制度化作為評判體系,通過完善條例與有效教程制度將其作為考核高職教師的主要內容,這樣一來不僅能全方面考察教師的專業能力,也能進一步考核其職業素養。結合師德師風建設改革分配制度、落實教師管理,可遵循政策導向,并以各項要求為內容,這種教師考核評價方式能夠為教師后續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提供有效依據。
4.3 組織教學競賽
現階段青年教師群體間進行交流學習的機會十分有限。針對這一弊端,高職院校可定期組織各種和教學相關的競賽比拼,要求教師群體必須參與,這樣既能為教師提供能力展示平臺,也可使教師在競賽評比過程中了解更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例如,學校可設計“說課競賽”,即每位專業課教師應圍繞自身課程特點、教學內容以復述的方式呈現教學設計,以“ERP沙盤”課程為例,組織該課程教師參與競賽,可讓教師針對“體會ERP核心概念”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參與說課競賽。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積累經驗、吸取他人長處,也能趁此機會展示自身長處。此外,也可組織多媒體課件競賽,教師群體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制定課件進行比拼,使之能夠對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更深層的挖掘和學習[6]。
4.4 強化平臺建設
教師專業實踐能力需要通過參與生產實踐方能獲得提升,簡單來講就是進入行業企業參與鍛煉,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完善的實訓基地作為支撐。鑒于此,高職院校應當圍繞教師實踐能力增長有目的地打造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平臺。以“ERP沙盤”教學為例,想要保證實踐授課成果,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在建設實訓基地時可從校內和校外兩方面切入。首先,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應以共贏為原則,堅持落實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具體建設環節要以行業企業要求和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確保實訓場景、裝備等和企業實際環節相匹配,實訓內容也要包含職業技能鑒定考核以及職業標準,該類基地建設應肩負起鍛煉教師實踐能力、社會人員培訓和學生技能培養重任。與此同時,校內基地應實施訂單生產,即學校為企業產品升級提供相應技術支持,企業為“ERP沙盤”課程教師提供更多真實運營項目,并且在指導學生實訓過程中,企業也要積極貢獻力量。其次,校外實訓基地搭建是高職院校確保學生群體能夠完成頂崗實習和技能提升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在企業運營管理和生產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主戰場,可以說無論是教師實踐能力提升,或是學生技能增長,校外實訓都有重要作用。為此,高職院校可要求執教“ERP沙盤”課程的教師定期深入行業企業參加實訓,從而充分掌握行業發展前景、企業崗位需求、運營模式等,也可借助產品升級和技術研發為中小微型企業服務,以此進一步延伸院校辦學功能。總體來講,校企合作機制下,高職院校需對教師入企實踐的管理、考核、保障與激勵制度進行完善,全力推進教師實踐鍛煉實現有效化和常態化,確保培養實踐能力這一任務目標能夠真正落到實處。為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優勢,在組建該基地時也要依靠政府部門所提供的土地、稅收、財政、金融和信用等各方面的支持。
5 結論
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承擔著高質量、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為保證人才教育質量,必須保證專業課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實踐能力。日常生活中高職院校應從完善制度建設、建立激勵機制、組織教學競賽和強化平臺建設等幾個方面入手,為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增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陸彩萍.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 大眾文藝,2023(11):190-192.
[2]易峰. 高職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山西青年,2023(5):121-123.
[3]李玲,張斌,王培莉.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2):47-48,54.
[4]徐兵.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生長型”實踐共同體的構建[J]. 職教發展研究,2022(1):103-108.
[5]梁海軍,白子良,申一君,等.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提升的問題及對策[J]. 科技視界,2022(6):100-102.
[6]顧秀梅,段向軍. 高職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路徑[J]. 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22,24(1):66-70.
[作者簡介]潘娜娜,女,甘肅蘭州人,甘肅財貿職業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