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教輔報刊社在現代化進程中起著傳播文化知識、引領思想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高質量發展,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對于以英語教輔出版為業務主體的英語教輔報社來說,成為面臨的重要問題。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英語周報社為例,探討其在數字化轉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所采取的策略。
關鍵詞:數字出版 高質量發展 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F0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12-038-03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這也是落實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出版業肩負著傳播傳承優秀文化的重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力量。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所要實現的質量目標,是文化高質量、增長高質量和高科技含量的“三位一體”。數字信息化時代,出版業需要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臺,拓展出版渠道,豐富出版形式,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閱讀體驗。
作為出版教育教輔產品的英語教輔報社,其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也符合以上要求。英語教輔報社以英語教輔出版為主營業務,其用戶群體龐大,市場規模穩定,是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但近些年來,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兼有教育和出版雙重功能的英語教輔報社也面臨著數字出版轉型的挑戰。如何在數字出版轉型背景下高質量發展,成為英語教輔報社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案例介紹
本文選取了《英語周報》作為案例對象介紹數字出版的發展現狀。《英語周報》創刊于1983年,歷經40載,一直在服務我國基礎外語教育事業的道路上進行嘗試和探索,無時無刻不以嚴謹慎重的態度,將教育的使命和責任傳承下來?!队⒄Z周報》自創刊以來,一直以“緊跟教育方向,創新編輯理念”作為編輯工作的根本和基礎,主要出版面向中小學生和老師的英語學習報紙、雜志等。該社擁有一支專業、能力和素養都比較高的編輯隊伍,以及一套完善、規范、有效的編輯流程和管理制度。該社在傳統紙質出版方面有著良好的口碑和市場占有率,但是在數字出版方面卻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
二、發展現狀
(一)英語教育信息化帶來挑戰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信息技術應用改革,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注重需求牽引,深化融合應用,賦能提質增效。由此可見,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逐漸占據重要的位置。
信息化技術發展使數字出版行業有了更加成熟的發展環境。數字出版轉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的投入,投入后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具有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影響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速度,而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無疑給出版業數字化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二)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帶來變革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要求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除了課堂和教材所學內容之外,教師應指導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練習聽力和開展閱讀,其中特別需要閱讀網絡媒體的代表性文章。這些變化使得出版業既有的編輯模式和流程不斷變革,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和速度持續加快。
(三)復合型出版人才稀缺
傳統紙質出版的編輯擁有深厚的專業素養和過硬的編輯技能,但是這已經滿足不了數字出版對于人才的需求。復合型出版人才是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但是目前缺乏具備傳統編輯素養和數字產品制作知識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依靠內部培養或從其他部門調動人員來補充數字出版人才隊伍,遠遠滿足不了數字出版發展的需求。
三、應對策略
教輔出版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特殊功能,它既有出版功能又有教育功能,兼有出版和教育的雙重屬性。在面對教育信息化帶來挑戰的同時,教輔報社在產品、營銷和技術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嘗試,為今后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堅持文化高質量
出版業堅持文化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堅持內容為王,堅持融合出版,堅持復合型人才培養,全面推進新時代出版高質量發展。
1.堅持內容為王。出版理念及價值定位對教輔報社的產品和教育導向至關重要,如果推行應試教育,以題海戰術編排設計產品,將對人才的培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而若倡導素質教育,教輔產品將助力學生全面發展?!队⒄Z周報》通過分析教材研究測試,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師和學生檢測教學效果,同時還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材料,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華文化。因為承載著重要的文化責任,在數字出版轉型中更要充分注重內容質量。《英語周報》堅持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把握教育規律,通過所出版的英語教輔產品,加深學生對祖國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并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堅持融合出版。融合出版即同一內容經過技術加工以不同形式呈現和傳播?!队⒄Z周報》通過跨學科知識融通構筑素質教育內容體系,注重多學科知識的交叉互滲,用英語講好中國文化故事的同時,將其他學科的知識滲透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豐富了出版內容,實現了內容呈現形式多樣化和版權價值最大化。這些豐富的內容,不僅體現在紙質產品上,也經過技術加工,通過新媒體平臺融合打破傳統出版模式,通過多渠道傳播,最大程度發揮教育教輔產品知識傳播、文化引領的作用。《英語周報》通過線上線下互動,讓技術為紙質報刊賦能,提升了報紙特色和營銷效率,延展了紙質報刊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對存量資源的改編匯編來研發數字化產品,這是在傳統出版業務仍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對于數字出版業務初步嘗試。
首先,打造包含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抖音、微店、小鵝通、喜馬拉雅等諸多數字內容平臺在內的全媒體矩陣,實現了在線訂報,品牌及產品宣傳,通過電子課件、電子文檔、音頻課、視頻課、直播課等產品形態向用戶提供多樣化數字產品,提供初高中閱讀版的配套音頻等服務。通過給紙質產品添加二維碼的方式關聯圖文音視頻資源后將報紙內容通過新媒體平臺延伸拓展;一方面宣傳傳播紙質產品的內容,另一方開發數據資源庫進行資源整合和二次開發;同時開發適合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數字產品,將內容以數字化形式呈現;由此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的融合出版模式。
戰略認同的第二階段是常態化鞏固和強化的過程,必須密切結合組織發展戰略的調整,做到適時開展、持續強化??梢酝ㄟ^常態化戰略講座、業務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員工能夠從不同維度了解組織的戰略方向、業務發展,特別是對未來國家科技實力的影響。通過持續輸入交互戰略信息,促使員工將個人成長融入組織戰略發展過程,始終同頻共振。
(二)著眼于增強價值認同,同心同向、力出一孔
價值的本質就是一個組織的固有屬性和運行規則,是組織的“紅綠燈”“斑馬線”,是否達到價值認同是個人是否愿意留下來與組織一路同行的重要因素。增強價值認同,可以從歷史價值、標桿價值、規則價值的認同等維度著力,讓組織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蘊含其中并貫穿始終。
首先要強化對歷史的價值認同。學習歷史,是為了讓自己知道從哪里來、往哪里去,該怎么走;認同歷史,新員工才會發現這個組織如此優秀,才會覺得幸好身為其中一員并為之不懈努力??梢越Y合組織發展歷程開展專題教育,追溯重大重要科研成果的攻關過程,在歷史傳承中凸顯組織文化本質和價值導向,以重大成就激昂士氣、激發奮進動力。
要強化對標桿價值的認同??梢圆捎脴藯U驅動法,就是樹立目標并拆解出達標的關鍵路徑,使員工認識到“標桿學得會、標桿可復制、標桿可超越”??梢詮慕艹鋈宋锏目蒲袣v程中入手,弘揚科學精神,挖掘人物成功背后的邏輯和路徑,用他們的事跡去豐滿文化內涵,煥發出深刻而持久的感召力,為青年人提供成長遵循和行為榜樣。
(三)著眼于增強情感認同,歸心歸屬、融合融入
實現情感認同是決定一個人是否盡心盡力履行職責、在組織中是否留得長久的重要因素,其中的關鍵是組織在個人成長中的助力作用是否發揮得足夠充分。
在員工的成長過程中,導師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增強情感認同的最佳載體。特別對于新員工來說,在職業生涯初期,干擾自己的主要是內心陌生感導致的憂慮懷疑、自我設限。導師是新員工前進的指路者和指導者,能夠幫助其有效消除內心的障礙、破除工作中的阻滯。為此,組織應從導師遴選、導師激勵、導師回饋等維度進行系統設計,即把具有意愿度、專業度和利他心的人選出來成為導師,并將帶教結果與導師的個人收益掛鉤,體現責權利的匹配,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導師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增強對導師的認可度和展示度,例如,通過聘任儀式、師徒共同簽署新員工培養方案、考核優秀的新員工與導師同臺領獎等方式,讓導師進一步體會到為人師表的榮譽感,獲得精神回饋。另外,各級領導者也在扮演著重要的“導師”角色,應著力關注人才成長,引導員工在正確履職盡責的同時不斷自我提升,并加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體現組織溫暖。
員工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對“能力恐慌”。針對員工因自身知識能力與工作實際之間存在差距而產生的能力恐慌,可以通過積極開展知識傳承工作,立足基礎性的學科知識、關鍵性的專業知識、具體業務中的專項知識等維度,著眼于構建系統完備、實用性強的課程體系;同時,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密切結合不同類型課程的特點,綜合運用ADDIE(交互式課程設計模型)、CBET(能力本位教育培訓模型)[3-5]等課程設計開發模型及工具,以提升課程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為員工的成長搭建良好的平臺。
三、結語
卓越的組織無不有自己的精神構造。特別對于承擔建設科技強國使命職責的科研機構而言,必須秉持超越物質追求的宏大使命,強化對知識型勞動者高維度驅動力的激發。其關鍵在于要實現個人與組織的“三認同”,即實現戰略認同,使個人發展與組織戰略融合,才能同向發力;實現價值認同,使個人價值觀與組織理念合拍,才能匯聚合力;實現情感認同,使個人對組織有歸屬感,才能迸發強力。三者相輔相成,并貫穿組織的始終,成為員工的主要奮斗動力。
參考文獻:
[1] 田濤.制度、理念、人——華為組織與文化的底層邏輯.中信出版社,2020.
[2] 丹尼爾·平克.驅動力.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3] 黃光雄,蔡清田.核心素養: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 周平,范歆蓉.培訓課程開發與設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5] 張斌,熊奧.數據時代的知識管理[J/OL].知識管理論壇,2020,5(04):219-226.
(作者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 四川綿陽 6219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