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2022年遼寧省科技廳出臺的8項科技創新政策為研究對象,采用PMC指數模型構建包含10個一級變量和40個二級變量的指標體系,對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進行量化評價,計算各項政策PMC指數并繪制其PMC曲面。研究結果表明:8項政策整體上表現良好;遼寧省有能力制定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政策;8項政策的得分均值在激勵措施、政策功能、政策視角3個維度上表現不佳,文章提出相應建議,為遼寧省制定或修改政策提供借鑒。
關鍵詞:科技創新政策 PMC指數模型 政策量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12-132-03
一、前言
科技創新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第一要素,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即是提高我國生產力水平,有利于縮短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政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而科技創新政策評估是制定政策的最后一個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
本文以2022年遼寧省科技廳出臺的8項科技創新政策為研究對象,采用PMC指數模型對指標體系進行量化評價,深入分析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的科學性、實用性,并提出建議,以此為遼寧省下一階段制定或修改科技創新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二、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研究現狀
趙維雙、姜琳琳[1]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遼寧省的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進行實證分析,發現財政投入欠缺、稅收優惠激勵不夠、金融政策不健全、人才政策不落地等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建議。杜寶貴[2]運用內容分析法,對2005—2018年遼寧省245份科技創新政策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存在著連續性、協同性弱以及政策內容有待優化等問題,并提出優化建議。杜寶貴[3]運用PMC指數模型,將遼寧省與其他省市的科技服務業政策進行比較研究,發現遼寧省科技服務業政策存在政策對象認知不清晰、政策工具使用不全面、政策機制構建不完善等問題,并對此提出相應優化路徑。
目前,關于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實施效果評價,缺少對政策本身的關注,而PMC指數模型可以對政策本身進行評價,豐富區域創新政策評價的研究內容。
三、研究設計
PMC指數模型是由馬來西亞研究者Mario Ruiz基于Omnia Mobilis假設提出,他們認為世界上萬物都是聯系的,在選取變量時,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相關變量。該模型是通過二進制方法——0與1來衡量變量的,其步驟為:(1)變量確認與參數識別;(2)多投入產出表構建;(3)PMC指數計算。
(一)變量確認與參數識別
本文將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特點與PMC指數模型相結合,構建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評價指標體系:
X1政策性質:X1-1預測、X1-2監管、X1-3建議、X1-4描述、X1-5引導;
X2政策時效:X2-1長期、X2-2中期、X2-3短期、X2-4本年內;
X3激勵措施:X3-1提供有利資源、X3-2提供人才、X3-3提供法律保障、X3-4提供投資補貼、X3-5提供稅收優惠;
X4政策領域:X4-1經濟、X4-2政治、X4-3社會、X4-4技術;
X5政策功能:X5-1產品創新、X5-2地區交流、X5-3規范引導、X5-4政府采購、X5-5技術合作、X5-6市場信息、X5-7研發指導;
X6政策評價:X6-1目標明確、X6-2依據充分、X6-3方案科學、X6-4規劃詳實;
X7作用層面:X7-1國家創新、X7-2區域經濟、X7-3產業發展、X7-4企業創新、X7-5新技術(產品);
X8政策受體:X8-1企業、X8-2科研院所及高校、X8-3金融機構、X8-4個人;
X9政策視角:X9-1微觀、X9-2宏觀;
X10政策公開。
(二)PMC指數計算及政策評價
PMC指數計算中,所有二級變量均服從[0,1]分布。然后根據公式(a)計算各主要變量,再根據各主要變量和公式(b)計算PMC指數:
PMC指數評分共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A、B、C、D。A等級PMC指數為9~10;B等級PMC指數為7~8.99;C等級PMC指數為5~6.99;D等級PMC指數小于5。
四、實證研究
(一)樣本數據
本文以2022年遼寧省科技廳出臺的8項科技創新政策為樣本數據進行研究。第一項簡稱P1為《遼寧省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試行)》;第二項簡稱P2為《遼寧省科研誠信管理辦法》;第三項簡稱P3為《關于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第四項簡稱P4為《遼寧省實質性產學研聯盟備案管理辦法(暫行)》;第五項簡稱P5為《遼寧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第六項簡稱P6為《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第七項簡稱P7為《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第八項簡稱P8為《遼寧省大學科技園評價辦法(試行)》。
(二)樣本計算
本文計算了8項政策PMC指數,結果如表1所示。
五、研究結果分析
根據各項政策的PMC指數,得出2022年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排名為P3—P4—P2—P8—P7—P5—P6—P1,政策整體PMC指數為7.94,等級為B。這些科技創新政策的PMC指數均大于6,等級均在C以上,沒有評分D的科技創新政策。其中,《關于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政策PMC指數為9,等級為A,在8項政策中排名第一。
P1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6.82,排名第八,等級為C。這項政策除政策時效、政策公開、政策性質外,其余維度均低于均值,說明該政策的制定考慮不夠全面。如果進行改善可以根據均值與各變量得分的差值為參考:政策領域、政策受體、政策視角、作用層面、激勵措施、政策評價、政策功能,具體情況需結合遼寧省科技創新現狀綜合考慮(以下排序同P1政策)。
P2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8.58,排名第三,等級為B。該政策改善參考:政策功能、激勵措施、政策領域、作用層面。
P3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9,排名第一,等級為A。該政策改善參考:政策視角、政策評價、政策受體。
P4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8.96,排名第二,等級為B。該政策政策評價得分低于均值,說明該政策的評價不合理,亟需優化。其他維度的改善參考:政策評價、激勵措施、作用層面、政策功能。
P5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7.57,排名第六,等級為B。該政策多個維度得分低于均值,說明該政策的制定存在政策性質單一、獎懲機制不完善、政策功能定位不清晰、作用層面狹窄、政策受體單一等問題。該政策改善參考:政策受體、作用層面、激勵措施、政策功能、政策性質。
P6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6.98,排名第七,等級為C。該政策改善參考:作用層面、政策領域、政策功能、政策視角、激勵措施。
P7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7.66,排名第五,等級為B。該政策多個維度得分高于均值,說明該政策性質全面、政策領域廣泛、政策功能定位準確、作用層面廣泛、政策受體多樣。該政策改善參考:政策視角、激勵措施、政策評價。
P8科技創新政策PMC指數為7.96,排名第四,等級為B。該政策激勵措施得分低于均值,說明該政策獎懲制度亟需優化完善。該政策改善參考:激勵措施、政策視角、政策性質。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結論如下:
一是2022年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的整體PMC指數均值為7.94,評分等級為B,且評分等級接近A,這說明2022年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的制定對該區域科技創新的發展有明顯促進的作用。二是這8項有一項政策——P3政策的PMC指數得分為9分,評分等級為A,這說明遼寧省有能力制定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政策,并且該政策也可以為其他政策的制定或修改提供借鑒。三是在政策時效、政策公開、政策性質、政策評價、政策領域、作用層面、政策受體7個維度上,8項政策得分均值較高,體現出前瞻性、共享性、合理性、全面性、廣泛性、多樣性等特點。但在激勵措施、政策功能、政策視角3個維度上,8項政策得分均值較低,表現出獎懲機制不健全、政策功能缺少多樣性、政策視角缺少多維性等問題。
本文提出相應建議:
一是激勵措施方面。有5項遼寧省項科技創新政策在這個維度上的PMC指數低于均值。激勵措施包括提供有利資源、提供人才、提供法律保障、提供投資補貼、提供稅收優惠5個方面。由于缺少稅收優惠、投資補貼、人才激勵措施,政府可以通過優化稅收政策、高薪資引進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等方法落實政策,保證遼寧省科技創新的發展。
二是政策功能方面。有4項遼寧省項科技創新政策在這個維度上的PMC指數低于均值。這些政策在地區交流、市場信息、政府采購三個方面表現不佳。因此,政府需要加強政府間科技方面的合作,支持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科學技術研究,落實政府采購等政策。
三是政策視角方面。政策視角得分均值為0.69,表現一般。政策視角包括微觀與宏觀兩個方面,本文研究對象在微觀視角上表現優秀,在宏觀視角上表現不佳,因此需要關注宏觀調控視角。政府要深刻理解政策對區域科技創新的發展作用,做好宏觀政策的頂層設計,搭建好框架,為科技創新發展工作打好基礎。
[基金項目:2022年遼寧省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鏈優化研究》(項目編號:2022JH4/10100106)研究項目論文]
參考文獻:
[1] 姜琳琳.遼寧省科技創新政策實施效果評價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
[2] 張永安,郄海拓.國務院創新政策量化評價:基于PMC指數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7):127-136.
[3] 史童,楊水利,王春嬉,等.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量化評價——基于PMC指數模型[J].科學管理研究,2020,38(04):29-33.
[4] 杜寶貴,陳磊.遼寧省科技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2005年—2018年[J].科技與經濟,2020,33(03):1-5.
[5] 杜寶貴,陳磊.基于PMC指數模型的科技服務業政策量化評價:遼寧及相關省市比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39(01):132-140.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遼寧沈陽 100068)
[作者簡介:徐靜霞(1971—),女,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孫曉彤: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