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對大學生追求遠大理想,樹立崇高信念有著重要影響。新時代的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SWOT分析法可分析其面臨的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外部面臨的機會和威脅,根據分析結果,將內外部因素相結合,旨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優化理想信念教育環境,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豐富資源,從而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構建以新時代大學生為主體的理想信念教育體系。
關鍵詞:理想信念教育 SWOT分析 策略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12-183-02
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既是高等學校在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開展的難點工作。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理想信念教育所面臨的種種因素,有助于打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格局。
一、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SWOT分析
(一)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優勢因素分析(S)
1.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合理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包含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遇到問題時,能夠用矛盾的觀點、實踐的觀點等看待問題,并遵從科學的方法論解決問題。另外,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一步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正確的理論才能指導實踐。其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還包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增加歷史教育,增強文化自信,樹立崇高理想信念;最后,理想信念教育還包括個引導大學生如何將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有機統一,個人理想包括職業理想、生活理想等,社會理想是指社會集體以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理想,它在社會中居主導地位,是一個國家、民族、社區等保持良好精神風貌的重要保證[1]。將學生的職業理想、生活理想等同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學以致用。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在大學生成長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理想信念教育傳播渠道多樣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傳播渠道在互聯網之前,主要依靠學校教師、電視、報紙等,新時代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傳播渠道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多樣化的網絡形式。首先,學生們在網絡空間下,開放地請教問題。其次,新媒體以短視頻等形式,拉近了理想信念教育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單純依靠課堂說教、專家宣傳、報刊報道等途徑,雖然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對于喜歡追求新奇的大學生來說,收效甚微。現在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客戶端、抖音、快手等,以學生自制短視頻、漫畫、文章等形式來進行,結合身邊生活實際,有助于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生愿意接受關于理想信念的教育。
(二)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劣勢因素分析(W)
1.部分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或錯誤。大學生經過層層篩選,最終來到夢寐以求的象牙塔生活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在國家和社會的大力引導下,大學生群體的理想信念整體來說是充滿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他們在剛步入大學時,積極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等,但也有小部分新時代的大學生在網絡大潮中迷失自我,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背道而馳、價值取向以個人利益為主等,還有學生過于注重物質享受,缺乏集體主義觀念,道德意識薄弱,辨別是非能力不足。
2.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尚未完全發揮作用。其一,高校思政課是理想信念的“主場”,具有顯性育人功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但教育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和部分高校學生隨機交流,發現高校思想理論課程教學形式主要依靠多媒體幻燈片播放,教學方法以課堂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忽略了實踐教學過程,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其二,課程思政的理念還未得到有效落實。
(三)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機遇分析(O)
1.近年來,黨中央一直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增強理想信念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等;《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中也強調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首要任務。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年要有理想信念,并且要投身社會實踐。青年學生關系著國家的未來發展走向,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關系著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是否擁有科學的人生態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2]。
2.校園文化的引導與熏陶。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開展,與中小學生相比,其便利之處在于大學生的集中性——學習與生活都在校園中進行,易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校園活動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隱性教育途徑之一,優秀的校園文化本身就具有加強道德修養,提升個人素養的導向功能。各高校在遵從原則的前提下,開展具有時代特色的受學生歡迎的學生活動,有利于學生寓教于樂,是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徑之一。校園活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義利觀,紅色文化中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等在無形中深入人心。校園文化作為中間介質,避免了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硬性灌輸,更加易于個性鮮明的新時代大學生所接受。一個開放、自由的平臺,更能夠根據學生的成長階段和心理特征進行因材施教。
(四)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威脅分析(T)
社會大環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產生影響。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法則和優勝劣汰等,也在無形中調節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信息高速流通的大前提下,人們因為個人利益、個人理想而放棄集體利益的做法一次又一次進入公眾視野,使整個社會環境形成緊張氛圍,對于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來說,這種緊張氛圍,會使他們產生不安和壓力,并效仿急功近利的做法走捷徑來獲得所謂的成功。
二、SWOT分析視閾下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經過對理想信念教育的優勢因素、劣勢因素的分析,以及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所擁有的外部機遇和威脅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基于上述條件,以有效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為目標,進行互動策略分析,詳見互動策略分析表。
(一)內部優勢與外部因素綜合互動策略
1.把握政治方向,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SO)。首先,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課具有雙重屬性: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是一門學科,又是意識形態[3]。例如,《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第二章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如何樹立個人理想,如何為中國夢注入青春能量。《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新時代的大學生雖然沒有經歷過戰亂年代,通過課程了解封建中國任人欺凌,之后中國人民不斷奮斗,終于找到適合中國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學生堅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次,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增加雙向互動。例如,形勢政策課堂上,任課教師可以聚焦國際局勢,同學們通過自我探索、小組討論,不僅增加課堂的時代性特點,激發學生積極性,也使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分析社會問題,避免盲目相信網絡謠言,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環節,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關鍵環節,高校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高課堂的親和力和時代性,有益于學生學以致用,知行統一。
2.優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環境(WO)。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環境主要包括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二者都與新時代大學生密切聯系。其一,校園環境包括校園物質環境和校園文化氛圍。充分利用校園的硬件設施包括展板、黑板報、條幅、宣傳冊等,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宣傳內容中,可以宣傳感動中國人物、全國十佳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等,凝聚社會正能量;校園文化氛圍是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的結果,創新活動形式,提升學生參與度,在活動中啟迪學生,例如,高校廣泛開展關于就業的校園活動,有助于學生增強職業道德,正確對待就業問題等,使他們在活動中將個人理想和社會現實、社會理想相統一;其二,社會環境對大學生而言,主要包括家庭環境、網絡環境。善良、熱情的家庭氛圍更有益于培養大學生陽光向上的性格和樂于助人的行為。由于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因此,凈化網絡輿論環境,在熱點事件中,主流媒體要引導輿論向正義、理性的方面靠攏,用事實和數據說話,以此來引導大學生理性全面地分析問題。總之,理想信念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會隨著大學生知識的積累和實踐的豐富而不斷得到修正。
(二)內部劣勢與外部因素綜合互動策略
1.充分利用新媒體開辟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徑(ST)。新媒體的出現為師生之間搭建了溝通的橋梁,微博、微信等輕松簡單的交流平臺,營造和諧的交流空間和師生關系。一方面,主動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陣地,教師不僅要拿得起粉筆,還要剪得了視頻,將政治主旋律以年輕人樂于接受的漫談、微電影等形式展現;另一方面,培育學生搜集和篩選網絡信息的能力,使大學生在網絡中能夠篩選正確、積極的信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我們始終要有穩固的政治定力和堅定毅力,把握網絡陣地領先權,占領輿論制高點,開辟大學生理想教育新途徑,依靠網絡的多渠道教育空間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全面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時代性和前瞻性。
2.構建以新時代大學生為主體的理想信念教育體系(WT)。青年時期形成的理想信念體系,對自身的道德修養、政治理念和文化修養等都會產生深遠影響。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水平參差不齊,因為其思想道德水平、家庭環境、社會經歷、專業背景等都會對理想信念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理想信念教育體系需筑牢學生根基,把握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注重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構建分類分層一體化的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對于大一大二的低年級的學生,應注重教師引導,在課堂上關注時事政治,加強輿論引導,課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活動,以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塑造身體素質過硬、心理積極向上的大學生;對于大三大四的學生,要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結合,積極給予學生就業指導與幫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和就業觀念,鼓勵學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參考文獻:
[1] 崔華前.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內容[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5(02):5-7.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
[3] 劉川生.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N].光明日報,2015-02-14(03)
(作者單位: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簡介:臧芳,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助教,碩士學位,專職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