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保支付方式的改變是新時期規范醫保基金使用的重要舉措,讓醫保基金切實為群眾疾病救治提供支撐,規避一些不合理的醫療行為,讓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在醫保支付方式改變的前提下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一定影響,也對財務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文章對醫院財務管理受到的醫保支付方式改變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醫院財務管理工作。
關鍵詞:醫保支付方式 醫院財務管理 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12-070-02
引言
以往我國醫保支付方式主要實施的是按照項目付費的制度,隨社會發展及群眾就醫需求變化,如今醫保支付方式改變為總額預付制度為核心的混合支付方式,這種模式下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過程更規范、更精細,有效減少過度檢查和醫療的情況,避免患者醫療費用的濫用,真正為患者給予醫療方面的保障。在改革后的醫保支付方式的推行中,對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產生不少影響,亟需改變傳統財務管理觀念,與新醫保支付方式相對接,采取適應于當前工作需要的財務管理方法,從而保證醫院財務管理能力與水平,促進醫院穩定健康發展。
一、醫保支付方式改變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影響醫院財務管理制度
改革后的醫保基金采取總額預付制,按照病種進行付費,與傳統醫保支付方式相比,醫院需對單個病種進行成本核算,以及對各臨床科室也要制定相應的醫保預算。這一變化前提下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再適用,具體表現在成本管理制度不適用、預算管理制度不適用等方面,需依照改革后的醫保支付方式做出改變,調整優化財務管理制度,強化醫保資金管理,確保制度的科學合理性,促使其財務管理能力提升,更好地滿足新醫保支付方式的實施需要。
(二)影響醫院現金流與醫療費用控制
醫保覆蓋范圍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逐漸擴大,群眾所享受的報銷費用隨之增多,為確保醫保資金的規范、安全使用,醫院和醫保機構之間采用直接結算的對接方式,其中省級統籌和城鄉居民統籌之間存在差異,特別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結算醫療費用時需由醫院對接各縣市的醫保局,這個過程影響醫保資金撥款的及時性。從全國醫保結算情況來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政策,匯款的途徑比較多,醫保結算的工作效率不高,這種情況下就致使醫院的現金流減少,繼而影響醫院現金流轉與使用,對財務管理工作造成壓力。[1]
另外,改革后的醫保支付方式下,依照病種分值付費,各醫院治療同一個病種時能得到一樣的分值和效益,與以往的醫保支付方式相比更加公正科學,保障了各醫院的經濟效益,也促使其自主控費積極性提高。同時,這種支付方式還讓各病種之間的費用比例關系更清晰,確定各個病種定額,并且病種分值是固定的,相應的醫保費用也固定,提高服務質量的過程中也不能忽視一些成本問題,如當臨床科室在患者治療中出現過度檢查和用藥情況時,醫保費用雖固定,當其醫療成本卻隨之增加,為此醫院就需要加強對醫療費用的控制,重視對其的核算。
(三)財務風險發生率提高
醫院的運轉過程中收益和風險是并存的,財務風險也是一直存在的,醫院發展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風險的威脅,因而防范財務風險是財務管理中十分關鍵的內容。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使醫保結算程序更細化,相較于以往流程增加,如此則為工作人員增多了工作內容,需付出更多人員成本,以及使醫保結算工作強度也提高,這種情況下財務管理就面臨更多風險,如醫院結算報銷患者醫保后,醫保機構卻不及時支付相應的醫療費用或者直接拒絕支付,這就為醫院帶來了財務風險。[3]
(四)財務人員專業能力與素養要求提高
醫院在推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調整著財務系統,但其與醫保支付的需求還存在一些差異,多集中于藥品管理、供應商信息管理與耗材管理等方面,而在財務系統中通常不體現病癥成本核算數據、疾病診斷分組付費數據等,財務系統還需與時俱進進行優化。以往的醫保支付方式下財務人員所開展的工作多是匯總和整理各個科室的數據上報給上級部分,在其基礎上進行預算編制與成本核算,并且對醫保結算數據也是簡單匯總整理,工作內容簡單且重復,缺少進一步的分析。改革后的醫保支付方式下不僅要求財務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還要求其充分掌握當下的醫保政策,清楚醫療物品的物價情況等,有序完成成本管理工作、預算管理工作等,對其專業能力與素養提出更高要求。
二、醫保支付方式改變下優化醫院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規范醫保結算流程與方式
醫院財務部門要認真解讀醫改新政策,與保險部門保持積極聯系,促使醫保基金得到合理管理,讓醫保的結算流程得到規范,對結算方式進行統一,提高醫院和醫保部門之間信息對接的效率,并增強審核的全面性。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時,醫院財務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讓患者清楚了解最新的醫保政策中有關醫保范圍、報銷比例等信息,明確醫保報銷的服務項目范圍,從而充分利用好醫保基金。醫院也可以搭建與患者能進行實時交流的平臺,從綜合角度對醫保賬務信息進行整合分析,精確結算金額,防止壞賬問題、呆賬問題的發生,根本上保障患者權益。政府部門要發揮統籌管理作用,加強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實的引導,為醫院提供規范指導,及時公布公示醫保信息,制定及時返回制度,讓醫院和醫保部門間形成有效對接,保證醫療應收賬款在規定時間內及時得到回收,同時對患者人數、具體金額等信息要清晰列明,方便財務工作人員進行審核與計算。[3]
(二)合理引入信息技術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信息技術的驅動,為此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醫院也應積極引入信息技術,如采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構建開發財務信息系統,讓財務數據實現自動分析與共享,在支付系統中完善多元化的支付方式,為患者醫保支付操作提供更多便利,也提高數據信息的實時性。通過應用信息技術醫保結算流程得到簡化,醫保工作效率隨之提高,如醫院設置自主掛號繳費系統,患者可通過繳費機器設備對醫療卡、電子健康卡中記錄的醫療項目、繳費內容等信息進行實時查詢,支付方式除醫保卡直接支付外,也可使用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支付方式,便捷性更高,提高醫保支付效率,進而也提升財務管理效率,為醫院現金流轉提供支持。
(三)強化風險防范與監管
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后,醫院財務管理工作量增加,資金流量增多,且支付方式發生改變,為財務管理帶來較多風險隱患,如容易出現壞賬問題、呆賬問題等,再加上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安全防患意識,導致風險安全隱患對醫院的經營效益也產生一定影響。對此,醫院要加強風險防范與監管,對醫院每日的資金流情況、賬務賬目情況等進行認真檢查與對賬審核,當發現其中的賬目錯誤后需及時上報,根據專業判斷與上級指示進行處理,不能讓問題持續積累,否則將造成更復雜的財務管理問題。同時,財務人員在財務管理中要進行多方面考慮,因新醫保支付方式中應用到第三方網絡支付,其安全隱患更大,除了要提高支付端驗證強度,如設置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之外,還要結合防火墻、安全軟件等對相關信息系統加以維護,做好數據信息管理,規避欺詐騙保等風險的出現。[4]
(四)重視財務人員專業培訓
在實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下,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要認識到財務人員專業性對財務管理水平的影響性,重視對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和素養,更專業、高效地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變下的財務工作,保證財務管理質量。為此,在招聘環節提高財務人員聘任標準,考查其對新醫保支付政策的了解和方式的掌握能力,另外,對在崗的財務人員要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指導其深入認識最新的醫保政策,把握新醫保支付方式和管理規范等,進一步強化其專業業務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當前的醫保支付管理需要和工作環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保障人民群眾的良好就醫,減少醫保費用不合理使用的問題,改變了傳統醫保支付方式,但與此同時其也對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產生影響,影響了醫院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影響了醫院現金流與醫療費用控制,同時也使財務風險發生率提高,對財務人員專業能力和素養的要求提高。為適應新時期醫保支付環境,醫院要把握好這一改革背景,進一步優化財務管理工作,應對醫保結算流程與方式進行規范、合理引入信息技術、加強風險防范以及重視培訓提高財務人員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思松.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J].財經界,2022(25):159-161.
[2] 陳德巧.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影響醫院財務管理的效果[J].財會學習,2022(10):18-20.
[3] 侯登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J].中國市場,2022(03):177-178.
[4] 朱鋒.醫院財務管理受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響[J].納稅,2021,15(33):127-128.
(作者單位: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 山西太原 030013)
[作者簡介:王小雪(1971—),女,漢族,山西萬榮人,碩士,正高級會計師,山西省兒童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研究方向:醫院財務管理、內部控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