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管子》曰:“一農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傳》曰:“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語曰:“力能勝貧,謹能勝禍。”蓋言勤力可以不貧,謹身可以避禍。故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國以富強;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戰之賞,傾奪鄰國,而雄諸侯
【譯文】《管子》說:“有一個農夫不耕種,可以引起某些個人的饑餓;有一個女人不紡織,可以引起某些個人的寒凍。”“糧倉充實,就知道講究禮節;衣食滿足,才能體會到光榮與恥辱的分別。”蔡國的荷蓧丈人說:“不勞動四肢,不認識五谷的,算什么老夫子?”《左傳》說:“人生要勤于勞動,勤于勞動就不至于窮乏。”古話說:“勞力可以克服貧窮,謹慎可以克服禍患。”也就是說,勤于勞動可以不窮,謹于立身可以免禍。所以李悝幫助魏文侯,教大眾盡量利用土地的生產能力,魏國就達到了富強的地步;秦孝公任用商鞅,極力獎勵耕種和戰斗,結果便招來而且爭得了鄰國的百姓,在諸侯中得以稱雄。
【原文】此等,豈好為煩擾而輕費損哉?蓋以庸人之性,率之則自力,縱之則惰窳耳。故仲長子曰:“叢林之下,為倉庾之坻;魚鱉之堀,為耕稼之場者,此君長所用心也。是以太公封,而斥鹵播嘉谷;鄭白成,而關中無饑年。蓋食魚鱉,而藪澤之形可見;觀草木,而肥磽之勢可知。”又曰:“稼穡不修,桑、果不茂,畜產不肥,鞭之可也;柂落不完,垣、墻不牢,掃除不凈,笞之可也。”此督課之方也。且天子親耕,皇后親蠶,況夫田父,而懷窳惰乎?
【譯文】這些人,真是歡喜作些麻煩擾亂的事,而看輕了人力物力的耗費嗎?他們都認為一般人的情形,是:有領導有組織,便會各自努力,讓他們自流,便會懶惰馬虎。所以仲長統說:“叢林底下,是糧倉谷囤的堆積處;魚鱉的窟穴,是耕種莊稼的好地方,這都是領袖人物該用心的事。因此太公分封在齊國后,鹽地上種上了好莊稼;鄭國渠和白渠修成后,關中就沒有遭饑荒的年歲。這就是說,吃著魚鱉時,你可以想到供給水源的洼地和沼澤地的形勢;看看野生的草木,可以辨別土地的肥瘠。”又說:“莊稼不整齊,桑樹果園不茂盛,牲口不肥,可以用鞭打責罰;籬笆不完整,圍墻屋壁不堅固,地面沒有掃干凈,可以用竹杖打,作為責罰。”這就是監督檢查的例子。況且皇帝要親耕,皇后也要親自養蠶,一般種田的老漢,可以隨便懶惰馬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