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興旺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要素,長武縣依托咸陽市“萬企興萬村”形成,通過政府支持,村企引導等全方面、多維度推動長武縣村企實現精準對接、優勢疊加、共同發展之路,這為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本文重點聚焦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旨在為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06-0051-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文章標識碼:A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同時,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信息化、數字化的廣泛應用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了助力。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也需要堅持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緊抓數字賦能的優勢,結合地方農村產業特色,制定農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全面促進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1" "高質量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的重要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我國城市化進程、農業現代化發展都呈現蓬勃態勢,在此背景下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也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2]。鄉村振興戰略在各地的實施,必須以本地的歷史文化為基礎,融合信息時代特色,發揮數字賦能優勢,形成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格局。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地區發展指明方向,促進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對農村傳統文化與地方特色的融合創新。在我國各地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的道路上,助力農業經濟創新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打造生態宜居農村的創新動力,有效地避免因農業農村集約化經營程度不足而導致發展緩慢的問題再次發生。此外,在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農村地區需從加快基礎設施完善方面入手,這也為農村地區打造特色品牌、促進地方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2" "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2022年,長武縣繼續推進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從健全政策機制,實現有效銜接;全面監測幫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狠抓產業發展,夯實增收基礎;加快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堅持文化鑄魂,激發內生動力;建強基層組織,推進治理有效;強化支撐保障,筑牢振興基礎七個方面入手,進一步筑牢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打下來的扎實基礎。
僅2022年,長武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達到
8 713.33hm2,夏糧(小麥)產量28 336t;縣財政銜接資金6 867萬元,安排產業類項目達到61個;全縣已經形成基于果畜糧菜為主導產業,以肉驢、蛋雞、小雜糧、吊干杏、黃花菜、蜂蜜、花椒、中藥材等區域特色產業為補充,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僅春季蘋果園的建園面積達346.67hm2,老果園改造面積為240hm2,規模化養殖場累計36個,生豬養殖達到4萬余頭,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 333.33hm2。同時,長武縣還充分利用中央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1 200萬元的專項資金,扶持全縣35個村集體發展集體經濟項目,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2022年共計扶持家庭農場20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5個、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3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2個。此外,長武縣在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過程中,堅持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的路線,創新探索數字鄉村“長武紅”、數字化賦能“黨建紅、產業紅、文化紅”模式,投資400萬元,第一批亭口鎮宇家山村、彭公鎮槐莊村2個數字鄉村試點項目已經基本建成。同時制定《長武縣數字鄉村試點工作方案》為推進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數字化基礎。
3" "長武縣高質量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的原則、思路、目標
3.1" "原則
長武縣在2018年就獲得了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榮譽稱號。因此,長武縣在高質量發展農村產業的道路上,要繼續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持續擴大電商在農村的覆蓋范圍,為長武縣區域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是依托比較經濟利益的原則,對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進行研究和制定,并主動參與區域內鄉村間的交流合作,重點突出自身特色,堅持以“有所為、有所不為、劣中選優”的特色發展原則,進而避免出現“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情況出現。長武縣只有堅持自身的特色,才能夠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并在國內國際的市場經濟中找到自己的發展位置。同時,在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要素中要不斷探索優勢互補的渠道,搭建經濟優勢地區與落后地區合作渠道,實現發展要素為落后區域提供科技、人才的支撐,以此來保障長武縣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二是理清思路,加強頂層設計。在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局謀劃中,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建設的內容和發展目標。在發展數字化農業經濟過程中,堅持踐行“布局合理、設計科學”的規劃原則,對農村特色資源進行探索及匯總,不斷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同時,在長武縣經濟產業結構上進行優勢互補,以二、三產業與第一產業的融合,帶動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3.2" "思路
3.2.1" "精準定位
在高質量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的道路上,地方政府部門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以“特色”為基礎,把握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方向,保障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我國,受地域、文化、經濟、歷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歷史積淀、農耕文化、民俗傳統等,為鄉村振興下的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探索、創新方向。地方政府在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過程中一定要精準定位,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方案,進而實現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3]。
3.2.2" "順應市場需求
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核心就是當地優勢農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政府的政策扶持尤為重要,同時企業也不能忽略市場的需求。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因此,農村特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要遵循順應市場的原則,在打造生態宜居和美鄉村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農村特色產業進行發展。
3.2.3" "做好規劃引導
全面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為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為了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各級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村地區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引導工作,發揮好政府主導作用,結合本地農村發展的優勢和特色,融合目標和要求做好計劃、指導、實施等多方面工作,確保農村特色產業已更合理化的方式繼續發展,以此來推動農村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3.3" "目標
一是以信息化帶動數字鄉村的發展。促進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向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不斷發展,提高數字化、智能化綜合評分指數,爭取達到85%以上。通過集中力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產業,搭建安全且通暢的網絡平臺,發揮農村特色產業優勢,促進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做好農村大數據產業基礎。長武縣可通過制定一些有力政策吸引更多的企業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同時繼續加大對地方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建立以農村電子商務為基礎的產業大數據平臺,促進農業數字經濟向縣域內的多個領域擴大發展,為建立縣域內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基礎資源融合奠定良好的發展環境[4]。
4" "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1" "數字信息系統仍需完善
在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數字化應用優勢,首先需要確保數字信息系統完善且安全。目前來看,長武縣各地區數據并未完成共建共享,數字信息系統的建設仍需進一步完善。
一是數據資源對農村產業各環節的滲透性嚴重不足,造成產銷對接契合性不足、流通渠道不通暢等問題比較突出,對長武縣電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在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建設過程中,不同產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不集中、不同步等問題。
三是各區域之間的產業數據資料共建共享機制尚未完善,“信息壁壘”“信息孤島”問題仍然存在,信息互聯互通明顯不足,影響數字化賦能農村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
4.2" "數字技術人才不足,特色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支撐農村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就是人才,影響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數字人才不足。
一是長武縣農村產業數字化發展缺乏技術型人才,無法及時解決農業生產、產品加工、商品銷售等諸多環節遇到的問題,影響數字化融入農村產業發展進程。
二是長武縣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年齡偏高,對數字化設備運用的能力相對較弱,在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過程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況[5]。
5" "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5.1" "推動農村數字化經濟建設
新時期,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經濟中的應用,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是滿足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因此,長武縣應繼續加大農村數字化經濟建設,將數字化經營與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融合,提高農業價值鏈,打造集農村特色產業種植、生產、加工、管理、銷售為一體的農村特色產業鏈,促進農村特色產業逐漸向著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5.2" "完善長武縣農村人才工作機制
專業化、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促進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農村產業發展的基礎力量。因此,長武縣必須對現有的農村人力資源培育體系、人才工作機制進行完善,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到長武縣,為長武縣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一要進一步健全人才選聘機制,針對長武縣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制定具體的選聘標準,以保障選聘人才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能夠適應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為全面建設長武縣,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調整人才政策的彈性度,把人才與引智資源進行融合,通過調整薪資待遇、福利政策等方式,吸納更多的返鄉大學生、農業技術人才投身到長武縣農村工作中,增強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
5.3" "繼續加大對長武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針對長武縣部分村鎮基礎設施薄弱影響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長武縣必須將此問題作為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持續加大對長武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一是針對道路、交通等領域,政府部門可通過政策優勢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擴大農村基建的融資渠道,提升基礎建設水平。
二是針對長武縣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建設,政府要繼續加大對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投入,保障村村郵電通信設備的齊全。同時,合理規劃移動通信服務網點的布局,提高網絡信息技術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的利用效率,助力優勢企業、合作社等通過電子商務搭建特色產業銷售新渠道,為農村特色產業的良性發展奠定基礎。
三是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以田園綜合體、農村特色產業園、農村旅游產業等為基礎,結合完善的農村基礎設施,打造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園。同時,依靠長武縣吊干杏特色產業,繼續擴大“興華藝術節”的影響力,圍繞美麗鄉村、產業發展、田園風光,以“賞花、品戲、踏青、美食”等為特色,為社會大眾展示長武縣的民俗風貌、惠農政策等,以此來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到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中。
5.4" "打造特色產業支撐體系
特色產業是保障長武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所以長武縣需要基于實際情況對農村新老產業支撐體系進行逐步完善,保障農村特色產業的完整性。
一是明確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為原則,在保障各方面需求的同時增強金融、技術、服務、制度等方面的支持,為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6]。
二在長武縣進行特色產業建設投資活動過程中,要對產業的容量、市場供給等情況進行關注、調研、分析,在完善的政策法規、技術服務支撐下,有序地開展農村特色產業建設。同時,注意資本的流動,對現有供給側結構進行改革,針對影響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進行及時地解決。
三要注重行業間整合,對鄉村政府部門、關聯行業、市場主體、社會機構等各方面進行有效整合,建立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配套經營機制,以此來為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6" "結束語
總之,農村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我國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長武縣在發展過程中要緊跟時代步伐,多措并舉地改善自身發展環境,為長武縣農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任曉聰,王疏影.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與鄉村產業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2023(04):44-46.
[3]周楊,周新德.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特色產業數字化技術采納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3,48(01):27-32+54.
[4]孫彭飛,吳坤.數字經濟背景下豐縣特色產業發展研究[J].鄉村科技,2022,13(23):65-69.
[5]梁瑋,施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特色產業發展路徑優化策略[J].公關世界,2022(21):50-51.
[6]卓婧.數字農業經濟視角下的農林特色鄉村文創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武夷學院學報,2022,41(1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