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子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
3月的最后一周,全球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三位全球高管展開了緊鑼密鼓的“中國行”。
“中國正在加速成為全球醫藥創新的重要策源地。”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腫瘤研發負責人高書璨在中國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行程,她希望通過“在中國尚存在巨大醫療需求的疾病領域進行前瞻性布局,逐步引領全球新藥研發進一步發展”。
“今年是阿斯利康進入中國30周年。”疫情后第一次恢復線下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上,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回顧和中國市場這三十年的關系變化時說,“以前在中國只是銷售,現在中國已經轉變為我們全球化業務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研發的新藥也可以用于全球。”
“中國已成為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場和重要的增長引擎。”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長雷夫·約翰森在2023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描繪了“深化在華合作”的未來圖景,“展望未來,中國不僅有成為全球醫療健康創新引領者的宏大愿景,更有雄厚的技術實力與人才儲備。同時,中國也為推動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將“加碼中國制造、增資擴建、歸攏世界產能”的一系列舉措,歸功于“中國日益優化的營商環境”。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的媒體群訪中,王磊多次提到,“中國已經成為阿斯利康全球創新和全球供應的重要鏈接點。”
中國新聞周刊:此前因疫情壓力和部分國家政策原因,一些跨國公司不得不調整產業布局,以確保供應鏈穩定。《經濟學人》智庫指出,一些關鍵性的制造業將移回本土,醫藥產業鏈首當其沖,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王磊:首先,歷史證明中國經濟是一艘非常平穩發展的大船。我們相信中國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這從來沒變。
其次,在疫情中,我們更加認識到中國是全世界的制造中心,對于全球供應鏈有戰略意義。地方政府給我們開綠色通道,盡全力幫我們保供應,疫情期間從來沒有斷過供應。如果我們要把供應鏈搬到國外去,搬到哪里去?我看不到哪里有這么好的基礎條件,而且也沒有那么好的地方政府合作,也沒有那么勤奮且有水平的技術工人,這是全世界都沒有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世界最好的、最有韌性的供應鏈,也有最好的制造中心,這一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
第三,我堅信中國有最好的科學家。從登月計劃到航空技術發展,再到如今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并且在電信和5G技術上全球領先,這樣的高速發展是前所未有的,我覺得不能低估中國成為科創中心的決心和速度。
阿斯利康作為行業領先的外企,不能盲目地一味認為自己在創新藥領域是領先的,忽略了和中國本土結合這件事。我們也堅信,中國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科技必定崛起,全世界最大的醫藥消費中心、全世界最大的醫藥制造中心和全世界最大的醫藥科創中心一定在中國。
中國新聞周刊:各地在招商引資中都強調改善營商環境。從企業角度看,你如何評價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
王磊: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快速長足的發展,在亞洲地區和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顯著提升。得益于中國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政策改革,自1993年進入中國30年以來,阿斯利康扎根本土快速發展,累計投資超過10億美元(不含研發投入)。
近年來,阿斯利康深切感受到中國區域經濟的活力,在北京、廣州、無錫、杭州、成都和青島落地區域總部。在剛剛過去的3月,阿斯利康三位全球高層來到中國,帶來了新一輪投資和中國布局計劃。過去三年,雖然外部環境在改變,但是不變的是阿斯利康自己的戰略,我們對中國市場始終有信心,并在過去一周落實了新的合作和投入。
中國一直鼓勵外資企業在本地落戶研發中心,很多區域政府都在熱火朝天地推動外資企業在中國建立科創中心,包括粵港澳大灣區、上海、山東、江蘇、北京等。我們在上海市靜安區也升級了全球研發中國中心,預計將在今年增加至900多人。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把創新帶進中國,還包括在中國創新,把中國的創新國際化。
2023年中國經濟開局非常好,我覺得產業發展和營商環境也非常好。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先生此行也得到江蘇省、無錫市、泰州市還有山東省及青島市,以及上海、廣州和香港等政府領導的會見。看到中國整體的外資營商環境非常開放,他也是非常感動。尤其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聆聽國家領導人的演講,阿斯利康也看到了中國強調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不斷持續推進國際經濟交流與互動的決心。我們相信,中國政府無論碰到什么困難,都會保持開放的決心。在中國,科學的交流不會阻斷,中國的開放政策堅持不變,所以我們對中國的營商環境充滿信心。
中國新聞周刊:阿斯利康扎根中國三十年,在中國市場經歷了哪些重要變化?
王磊:過去三十年是中國醫療健康事業飛躍發展的三十年。阿斯利康既是中國開放的親歷見證者,也是中國發展的受益者之一。
我們1993年進入中國,頭十年是沖著中國市場來的;第二個十年沖著中國制造來的;第三個十年,隨著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我們希望中國的患者同步用上全世界新藥,所以把全世界創新成果加速帶到中國。
擁抱中國創新,和中國創新一起出海,是阿斯利康下一個三十年要做好的事情。這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我的感受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世界各國的合作與經濟發展”很關鍵。
最初是用好中國市場,貼近中國患者未被滿足的疾病需求,把國外的藥引進來。后來考慮到這里的生產速度快,中歐班列開通,又是原料生產大國,所以我們把全球領先的生產供應基地和物流中心也放在中國。接下來,我們希望在中國推動新藥引進與研發,與中國醫療創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我們也一定要跟中國的創新企業合作。有時候國外的科學家不來中國,也不交流,對中國市場不了解。但我們在之前就想到這一點,所以阿斯利康跟中國的科學界緊密合作。
面對不確定的世界,我們有非常確定的發展策略。本屆博鰲亞洲論壇期間,阿斯利康和康泰生物及印尼本土生物醫藥公司Combiphar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又幫助中國成都的創新藥企業康諾亞的抗體偶聯藥物(ADC)走向國際。明年,阿斯利康希望把發展中國家創新生態體系中的更多合作伙伴帶到中國。我們能夠助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加強各國間的合作,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
中國新聞周刊: 阿斯利康將如何發揮在中國市場的制造和創新優勢,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
王磊:自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阿斯利康就在不斷把創新藥引入中國,來滿足醫患需求。并在無錫和泰州建立生產基地,進行本地化的生產,以更好地服務“在中國,為中國”的目標。到現在為止,阿斯利康在中國有16000多名員工,推出了近40種創新藥物。
我們今年繼續加碼中國制造,把全球領先的氣霧劑工廠放在青島,該項目總投資額約4.5億美元,還在青島掛牌成立 “青島-阿斯利康罕見病國際創新研究中心”。此外,阿斯利康將區域總部設置在青島,也可以更好地借助青島的區位優勢、山東經濟大省基礎和豐富的高校資源。
這個研究中心主要做幾個事情:一是做罕見病的藥物經濟學研究;二是和山東及青島的罕見病治療中心一起合作,形成中國領先的診療一體化的罕見病中心;三是集合商保、慈善機構等社會多方力量幫助罕見病患者,推動藥品的準入和可及。
我們希望未來在青島和山東形成罕見病治療的高地,讓周邊和全國的患者都可以到青島來治療。而在慢阻肺和罕見病的治療管理上,青島研究中心還將同國外展開廣泛交流,學習海外先進經驗,以保障中國罕見病患者能夠得到和其他疾病患者一樣的治療條件。
最近幾年,阿斯利康的經營理念更加聚焦“在中國,為世界”。我們把中國作為產品、領導力和創新的基地,希望能夠通過中國把我們的創新藥及創新疾病解決方案輸出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再次強調持續開放、與全球共享發展的決心,這讓我們更加珍惜在華發展機遇,看好在華發展前景。我們深刻認同開放與合作,并認為外資企業有責任發揮橋梁作用,推動跨國家、跨地區、跨行業的多方合作,以實際行動惠及中國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