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錫英 縉云縣工藝美術行業協會

朱錫英工作照
在美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形式美本來就是極富魅力神態的充分體現。縉云懸雕經過歷史藝人的傳承和發展,形成了傳統技法和獨特的藝術流派,雕刻特有的形式美和藝術美,來展示自身的特色。縉云懸雕以獨特的藝術給人直觀、真切的感受,表達縉云懸雕藝術是藝人的審美趨向,把藝術思維傳遞給觀賞者。懸雕藝人的作品是對生活的感悟,對自己理念的表達,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是體現社會最真實的表達目的。縉云懸雕藝人必須不斷探究雕刻藝術形式美并融入新的作品之中,提高自身創作、審美能力。
縉云懸雕是傳統手工藝制作的藝術門類,作為民間藝術流傳至今。縉云懸雕在有關人物山水花鳥或景物的透像在寫實的基礎上攝取事物的生命氣息,自然神韻,特別是景物與環境之間的依存關系,其來源于生活客觀寫照,不乏傳統裝飾風味和審美效果。
縉云懸雕最初是在傳統建筑上顯身手,主要用于殿宇,宗祠,亭臺樓閣的裝飾,在裝飾中,又較集中地體現在抬梁、桁、柱、雀替上以及家居的擺設和家具裝飾。縉云懸雕在構成上,貌似分離,而實則為呼應地形成一個整體,即便個別單位完全與基本分離,也不能自身脫開。
懸雕的特征有虛空之意,系指雕件實體無基座,無背襯,憑借中虛的鏤空雕刻,而使雕件外表線面相連的造型呈玲瓏剔透之感,若置其懸浮于空中,可見上下左右通過面面俱到的運刀透雕后,所展現的立體藝術形象。在雕工技法運用上,縉云懸雕綜合了圓雕、鏤雕、多層次雕、浮雕、透雕和線刻等多種手法,不但要求可供全方位觀賞,而且要求具備充滿凌空剔透的立體感。例如所雕《瑞獸》其含的珠子是能夠活動的自由體,但珠體必須大于瑞獸開口,以致不會從口中脫落。另外,雕刻對象的各個部位與基本的過渡,講究自然到位,其連接點均系暗扣,故渾然一體。從構圖上來看,縉云懸雕的整體把握,力求簡明地塑造,氣韻貫通,相得益彰,不失和諧統一。

鵲橋會
作為構件的組成部分,縉云懸雕集審美與實用功能于一體。為了能讓不同的建筑構件能傳達宜人入目的視覺效果,其懸雕構圖設計不拘一格,靈活運用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即在造型時充分考慮便于多側面、多角度的觀賞,使所打造的神仙佛像,靈禽異獸和花鳥蟲魚以及山水園林等,皆具可看性。不但如此,懸雕前輩們已經很在意“雕什么題材和怎么去雕”的設計理念,促進建筑風格與其人文內涵交相輝映。懸雕匠人掌握從老建筑走下來的懸雕技藝,足以為當代服務,此外用以制作靈巧精致的工藝品文玩擺件或作人物,動物造型或作家具同樣能體現其這一技藝特點。當數為廟殿制作供臺擺設用的懸雕神仙、佛像,以及利用天然形態推出的作品。以上等木料制作各類工藝品,憑其雕技之運用,可借以突出技能靈活應用,系當下懸雕藝人之舉措。
縉云懸雕藝術品主要是以木材為原料,經過篩選,構思設計院雕刻等多道加制作程序而成,懸雕藝術離不開雕刻工具,但所需的工具包括刀、鑿、鋸、鉆、磨等。這也說明了傳統工具在工藝中所占的不可缺的分量。由于現代工業的發展,縉云懸雕與傳統懸雕的純手工藝相比,雖然多了電動工具帶來的便利,電動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用材苛刻、工藝繁雜等因素,其傳統工藝格局沒有改變,總之還是少不了要過好“手工”這個大關。懸雕藝人更要對實用操作上的靈活把握上下功夫。為了適應各種表現形式與手法的施展,如作多重鏤空的多層次疊雕,刻畫分明的淺浮雕、半圓雕、透空雙面雕,半面雕滿地雕陰雕等。工藝的獨特性決定了雕刻工具的花樣繁多,甚至還要將有些刀鑿手柄和刀刃形狀進行特制,方才勝任。這也決定了懸雕藝人勢必要成為腦手并舉的能工巧匠。

水漲船高

香樟根雕
第一步設計。設計是制作工序中的重要環節。匠人要制作一件好的作品,必須要在創意和構思上下功夫,要雕出好作品構思很重要,這也是整幅作品的靈魂所要,它直接決定該作品的藝術價值。也有技藝高超的藝人不通過設計,直接在木頭上雕刻作品。根據懸雕刻作品的類型和用途,選取相應材料的木材可因材施藝,化腐朽為神奇。一個人的創作理念,技藝水平面,審美觀點,文化水平,文化修養,見識高低都會影響到藝術的效果。

飲水思源
第二步打坯。按照草圖,雕工首先對木頭大刀闊斧進行打坯,將平面畫稿轉化為立體的坯胎,雛形顯現之后,再按順序,分層次,依次完成。如發現木料有瘡痕或細縫,就要隨機改作,邊做、邊想、邊改。用于打粗坯的工具有鋸,木敲錘,鐵敲錘、平鑿、卷鑿等。懸雕作品的粗口坯打的好與壞,通常是決定后期雕刻成敗的關鍵。所以在加工粗坯過程中需要留有足夠藝術表現空間。
第三步懸雕細坯。懸雕的主要工具是各種鑿、雕刻藝人就是靠熟練運用它們進行精雕細刻的。精湛的技藝就如同是在木頭上畫工筆,經過精雕細琢,一件作品就基本完成了。懸雕技法是精巧的一門技藝,熟練運用,能使作品玲瓏剔透,精巧雅致。
第四步是修光。雕刻藝人為了精益求精,還需要對作品進行清刀修光技法。從整體到局部地區的各種細節,要一刀不漏,做到作品表面平整光潔,線條流暢,粗不留線,細不留纖,使作品整體完美流暢。
第五步打蠟或上漆。匠人視作品所采用的材料而定是否打蠟上漆,若是堅韌細膩的木料則無需上漆,只打蠟就可,因堅韌細膩的上好材料,其顏色會隨著時間長短由淺而深變化,最終給人帶來古樸典雅的美感。
1.學術研究價值
縉云懸雕是縉云民間藝人祖祖輩輩在千百年實踐中凝結起來的藝術精華,已不單純為美化裝飾之物,它浸染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縉云懸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是中國傳統木雕中的一朵爛漫的浙南山花,對于研究我國地方農耕社會生產生活文化、民俗風情及意識形態建筑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人文歷史和學習研究價值。
2.藝術觀賞價值

朱錫英正在授藝
縉云懸雕的題材設計造型設計,表現了純正的民間美術觀念,對研究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普及與提高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縉云懸雕作品題材構思巧妙,內涵豐富,雕刻精細,造型新穎,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價值。
3.收藏實用價值
縉云懸雕廣泛應用于傳統建筑裝飾,家具裝飾,文玩擺設。作品制作工藝精巧,蘊含著人們祈求美滿幸福,追求真善美的心愿,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4.經濟開發價值
縉云懸雕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傳統和地方特色,曾多次參加過國際及國內舉辦的大型雕刻藝術展覽會展出。縉云懸雕享譽海內外,深受國內外友人的青睞和喜愛,具有較高的旅游文化及經濟開發價值。
縉云縣位于浙江省中南部,地理環境優越,森林資源豐富。自古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縉云懸雕藝人,縉云懸雕是優秀的傳統藝術,目前被省、市、縣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擁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木雕門類之一。縉云懸雕藝術具有一種自然美與精神美結合的物證,有著豐富的時代內涵,作為一種地方資源與當地的人們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其經濟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謂“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懸雕技藝使縉云人的樹木轉換為精神無價的藝術品,以縉云為代表的縉云懸雕,更顯得難能可貴。它從傳統走向現實社會,社會需要就是生命力,是市場經濟。縉云人在從事藝術設計創作中,可以利用縉云的自然資源,通過雕刻加工,使之往高深發展,成為一個特色鮮明,匠心獨運的藝術門類,資源無限,人才是寶。就發展生產懸雕產品而言,懸雕匠人必須重視藝術產品的營銷和競爭中出現的抗衡,提高產品的品位,在大浪淘沙中永遠不失金子般的光芒。因此,造就和培養不失藝術底蘊的藝術人才才是重要的無形資產,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和意義,為服務美麗鄉村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