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妮娜 藍山縣財政局
行政事業單位是事業單位與行政單位的統稱,其業務具有非營利性的特征,因為其性質的特殊性,其財務內容管理方案是固定的。而現階段因為行政事業單位業務的特殊性,導致傳統內控機制難以滿足單位財務管理要求,而業財融合則成為未來行政事業單位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業財融合,指的是業務工作、財務工作結合在一起,在經濟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等工作中需要通過業財融合等方法才能顯著提升管理水平。而根據各地區的成功經驗,蘇州市、南京市等地區通過推動事業單位業財融合模式,證實該模式有助于提升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能力、加快廉政建設。由此可見,業財融合模式與行政事業單位的整合具有必要性。
業財融合模式改變了行政事業單位原本的財務管理模式,工作人員被動轉變工作模式,需要采集業務數據,通過將原本分裂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在不斷融合、分享的基礎上實現業財融合。而在這個過程中,業務人員與財務管理人員在理念上的分歧,會影響工作效果。例如在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業務人員通過信息系統及其ERP財輔系統完成費用報銷等一系列操作,但是在業財管理中會因為認知不明確、責任劃分不清晰等問題導致矛盾發生[1]。信息孤島問題是影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效果的重要因素,表現為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不契合,因為單位內部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聯通機制差,導致業財融合的數據不統一,雙方處理問題的角度不同,難以達到財務與業務數據融合、共享的目的,嚴重影響了業財融合參與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的效果,最終導致風險發生(見圖1)。

圖1 業財融合中信息孤島發生率
同時因為工作類型的特殊性,業務部門在日常運營中更加關注績效,而財務部門則重點分析開展日常核算、審核財務報表等,在財務管理中強調通過風險控制的方法實現自身長遠發展。因此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因為業務的特殊性可能存在急需資金的情況,而迫于財務審批不到位等情況,影響了部分業務開展。同時在兩個部門對接過程中因為財務部門的功能未得到有效發揮,會導致事業單位預算結果發生矛盾。
從業財融合角度來看,財務人員參與項目管理是強化其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來看,財務人員因為缺乏對項目設計方案財務審核以及采購價格管控,最終導致業財融合質量問題發生。例如行政事業單位在項目管理中,因為缺乏對原材料、物資的監控,導致成本管控效果差,影響了單位的預算方案,可能會對后續的一系列工作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因為財務人員參與效果差等問題存在,行政事業單位業財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不到位,無法將財務與業務整合在一起,業財融合中并未將財務管理與業務工作內容整合在一起,大部分的業財融合工作主要以記賬以及統計報表為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業務管理功能。因此對于工作人員而言,在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中,無法忽視“重預算輕管理”的問題,其自身思維的局限性阻礙了工作質量提升。
從業財融合的角度來看,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是工作的重點,但是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最終會嚴重影響業財融合的工作質量,嚴重制約了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例如在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中,因為管理機制不健全會嚴重影響預算管理的功能,整個工作流程流于形式,財務信息被弱化。
行政事業單位的業財融合需要全體工作人員的認同,通過不斷融入業財融合理念才能創造預期價值。但是從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現狀來看,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從財務管理崗位基礎上調整而來(見圖2),經學習培訓后融入業財融合管理組織中,這一情況也會導致業財融合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發生變化。例如事業單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長期忙于煩瑣的審核工作中,業財融合工作人員的個人價值未得到發揮,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圖2 財務管理人員統計結果
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人員因為并未掌握工作相關細節,導致其相關管理手段存在質量問題,表現為實時數據管理存在缺陷、合同評審存在缺失等,工作人員的風險控制與財務預測能力弱化,影響了業財融合功能的發揮。
目前業財融合對技術手段的要求較高,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業財融合建設中還存在滯后性,尚未構建完整的“事前規劃—事中監理—事后評估”的機制,沒有根據單位的發展戰略組織制定出符合單位需求的統一規劃,導致單位當前的信息系統無法滿足業財融合功能要求,各個系統不兼容問題存在,影響了信息資源共享效果。同時因為缺乏完整的資源規劃會導致軟件選擇與運行中出現問題,業財融合信息難以及時更正。
行政事業單位在業財融合管理中優化組織管理程序具有必要性,為提升管理效率,應明確財務管理部門、財務管理人員以及財務制度政策之間的相關性,通過完善財務部門組織架構的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確保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價值實現最大化。將業財融合工作路徑作為貫徹落實到員工的心中,盡量在單位內部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從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狀況入手,確保日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因此業財融合工作人員應堅持改善工作模式,能夠從其中日常性業務以及事務性工作中融合,抓住業財融合工作的關鍵點,確定業務管理新要求。同時業財融合工作人員應該樹立風險控制工作思維模式,針對業務部門的各類財務信息,要求工作人員可以從風險管控的角度入手,靈活應對其中的各種質量問題,給出問題應對措施,實現風險管控[2]。
業財融合在實際上將業務工作與財務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流程。在這種情況下,為強化組織間的溝通寫作能力,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從強化組織間協作的方法全面推動業財融合工作變革。為實現該目標,下一階段工作中應關注以下內容:(1)設置組織間管理機構。在管理組織上,應根據業財融合工作要求打造相互協作的組織架構,該架構可以在財務管理部門、業務財務處以及共享財務處等部門的相互協作下打造管理小組,由財務部門、業務部門相互配合,推動部門間溝通,確保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模式得以實現。同時在制度建設上,為滿足業務與財務部門相互溝通管理要求,在崗位責任設置上以職能部門為切入點,每個部門單獨制作協作事項表,定期統計每個工作部門需協作的工作內容。(2)制作業財融合工作流程。在制定工作流程時,以業財融合工作部門為切入點,通過云文檔的方法實現頭腦風暴,即在業財融合人員工作中由上級管理人員建立工作預案,確保所有業財融合崗位責任明確,相關人員只需要按照業財融合預案開展工作即可。
為適應未來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流程,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管理模式已經成為工作人員研究的重點。因此相關人員應重點關注以下內容:(1)強化財務共享中心功能。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為了進一步增強業財部門崗位責任,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可以考慮將行政事業單位的業財融合工作與財智云等信息技術相結合,制定詳細的業財融合數據管理標準,尤其要掌握數據審計標準、數據質量管理要求等,確保單位業財融合部門責任順利實現。(2)打破業財融合中的數據壁壘。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系統中的數據涉及多個系統,該系統可按照流程實現單項數據傳輸,利用數字中心來完善數據交流過程。因此為滿足數據管理工作要求,在未來業財融合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應探索業財融合工作新途徑,更加關注業財融合的數據資源,將行政事業單位的數據分析整合在一起,通過完善數據間的數據流向,以數據共享的形式增強業財融合功能。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在業財融合中通過完善預算管理流程的方法有助于創新預算管理路徑,通過預算管理賦能的方法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工作改革。(1)為實現業財融合目標實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融合管理中通過設置預算標準的方法確保預算管理決策機制得以實現,通過預算編制、預算監督等工作方法,改進預算管理實施路徑,避免預算形式化;堅持以動態跟蹤的方法,隨時評估預算管理目標實現,避免預算方案偏離結果。(2)拓展業財融合的深度與廣度。在業財融合預算管理中應明確信息傳遞要求,圍繞財務預算工作要求,通過搭建財務預算編制模型,推動預算與業務管理工作前移,確保各部門對財務預算方案有更深入的認知;同時在業務預算過程中,通過隨時評估預算方案執行效果,確保預算方案更加直觀、立體。(3)堅持以業財融合助力全過程預算管理。業財融合模式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可以從事后分析、事后反饋等幾方面入手,通過對各類財務預算方案的跟蹤調查,隨時調整預算方案,確保預算指標落地,強化預算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指導作用。
人才養成是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強化業財融合工作效果,在專項人才養成中應從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入手,除了要宣傳業財融合的工作思想之外,在內部控制中還需要通過內部培訓、經驗分享、遠程學習或PPT分享等,對于部分工作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與調整,以增加業財融合部門參與到重大項目的機會,使業財融合部門功能得以實現,最終加快業財管理崗位人才融合[3]。
除此之外,在工作模式下應通過多方合作的方法,使財務管理人員能夠積極參與到業財融合工作架構中,使業務人員也能夠在更深層面上了解到財務人員所需的財務支持,簡化業財融合工作流程。最后在工作獎懲制度上,將團結統一思想與行政事業單位日常工作整合在一起,通過績效管理的方法推動業財融合業務開展,強化工作人員對業財管理工作的認知,強化工作人員對關鍵業財管理職能的認知。
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具有復雜性,為了能夠適應未來業財融合工作要求,則需要工作人員從日常工作入手,在整合日常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正確運用業財融合工作路徑,包括平衡計分卡法、作業成本法以及全面預算法等,通過業務與財務崗位責任的有效交流,確定業財融合工作要求,依托會計工具來推動企業業務工作變革。例如作業成本法主要圍繞業務流程資源展開,有助于分析業財融合中的各類成本動因,幫助工作人員更深度地分析其中成本問題,最終推動業財融合工作模式變革。除此之外,在業財融合背景下通過平衡計分卡法可以將財務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和內部運營維度等整合在一起,圍繞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要求以及內部管理要點,將發展戰略目標整合在一起,加快部門融合,必要時合理運用滾動預算的方法,深入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工作中的問題,依托全過程管理的模式明確財務管理工作要求。從長遠角度來看,行政事業單位通過不斷延伸補充和調整,通過細化月度滾動預算回歸到年度預算目標上,以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加強業財部門配合,實現精細化管理[4]。
行政事業單位推動事業單位的管理融合,以業財融合模式轉變財務管理新路徑。在當前新一輪財務管理模式改革的大環境下,應明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工作要求,采用轉變工作方式的方法明確新環境下的財務管理定位,以此來推動財務管理目標實現。除此之外,在業財融合過程中發揮財務部門的崗位責任,明確業財融合的工作保障,在這種新型管理模式下,推動財務與業務工作緊密聯系,改變傳統財務管理路徑,堅持以業財融合工作模式改革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結構。
在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業財融合工作環境已經發生明顯變化,為滿足業財管理工作規范,強化業財管理效果,堅持利用業財融合工作模式創新內部管理機制,通過以業財融合的方法強化工作人員思維模式,并將預算管理作為提升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崗位職能變革,通過完整的財務管理架構搭建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等方面探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轉型,希望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在新的發展時期實現財務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