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韓國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實踐路徑

2023-05-05 15:00:38謝雨婷黃綸田左璜吳佳恩
中國校外教育 2023年2期

謝雨婷 黃綸田 左璜 吳佳恩

摘 要:核心價值觀是統一思想和規范行為的準繩,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及建設是凝聚國民力量的關鍵。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韓國顯著地提升了文化“軟實力”。從韓國中小學的課程、教材與教學等層面,深入分析了其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實踐路徑。韓國中小學的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聚焦國家導向、社會促進和個體發展,教育內容體現為忠于國的愛國教育、孝為先的儒家思想教育、長于禮的品德行為教育、公正為本的民主法治教育以及融至上的多元文化教育。韓國學校實施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路徑是基于國家導向的立法保障,基于規范課程的全面滲透,基于課外拓展的綜合修煉,基于家校聯動的協同育人。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教育;儒家倫理思想;美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4-8502(2023)02-0115-14

作者簡介:謝雨婷,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師跨學科素養;黃綸田,深圳市龍崗區悅瀾山實驗小學教師,研究方向為教師跨學科讀寫素養;左璜,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哲學與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教師專業發展、師德養成與班級管理;吳佳恩,韓國首爾大學教育咨詢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咨詢。

一、引言

核心價值觀是統一思想和規范行為的準繩,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及建設是凝聚國民力量的關鍵。近年來,作為三面環海的半島國家,韓國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十分注重文化產業的發展,其文娛產業成功演變為一股“韓流”,并逐漸在亞洲甚至全世界蔓延,向全世界宣揚其文化價值觀。可以說,借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韓國顯著地提升了文化“軟實力”。1993年,韓國國家倫理協會在相對全面的研究基礎上聲稱,“一套典型的韓國價值觀的提出,在通過學校教育促進公民美德方面具有啟發性價值”[1]。基于此,本文從韓國中小學的課程、教材與教學等層面,深入分析其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實踐路徑,旨在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一定借鑒與啟示。

二、韓國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分析

國家作為一種精神,其內核在于核心價值觀[2]。安東尼在《政治社會學》中指出:“任何社會,為了能存在下去……必須緊密地圍繞保持其制度完整這個中心,成功地把思想方式灌輸進每個成員的腦子里。”[3]因此,韓國將維護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安全的重要內容之一,不遺余力地推動其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作為傳遞國家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載體,韓國中小學堅持從國家導向、社會促進和個體發展三個維度對學生展開全面而系統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逐漸培養學生具有韓國民族特色的價值觀體系。

(一)國家導向:塑造國民精神,激發愛國熱忱

立足國家層面,韓國中小學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首先表現為韓國的國民精神教育,旨在通過塑造韓國民族精神,培養具有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韓國人。在推行國民精神教育方面,國家是主導力量,將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制度、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然后在學校推廣。

追溯到1948年,韓國頒布了第一部《教育法》,明確闡述了韓國教育的基本目標,即根據“弘益人間”的偉大理想,協助所有人完善其個人的品德、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取得參加建設民主國家和促進全人類繁榮活動的公民資格[4]。其中,“弘益人間”意為“使天下蒼生共同受益”,至今仍是韓國基礎教育課程開發的重要原則[5]。

在韓國,道德教育被視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具體表征和體現。韓國在1968年12月5日公布的《國民教育憲章》中描繪了韓國道德教育的方向與目標,即對青少年及全體國民進行“國民精神教育”,這是一種振奮民族精神、提高競爭意識和民族生存精神的教育[6]。1988年韓國出臺的“21世紀的教育改革方案”中,也提到要培養學生正確處理“國家、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系,樹立“國家興旺是我發展根本”的大局觀[7]。自21世紀以來, 韓國政府重新定位學校國民精神教育的中心目標,即“培養熟悉基本生活習慣、禮儀和道德規范, 具備合理判斷與解決道德和法律問題的能力, 具備正確的市民意識、國家和民主意識、世界和平與人類共贏意識,具有實踐理想的道德趨向的現代韓國國民”[8]。

國民精神教育即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政治教育,韓國政府始終將其貫穿于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其核心是讓韓國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愛深入人心。可以說,國家主導的“國民精神教育”全面貫穿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中,振奮了韓國全體國民的民族精神,為韓國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精神基礎。

(二)社會促進:培養民主公民,弘揚美德教育

具體到社會生活層面,韓國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轉化為“公民教育”。作為一個憲法學概念,公民反映了人與人、人與國家之間一種特定的關系和身份,即作為國家社會的一員,公民是具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且獨立生活的自由居民[9]。基于此,廣義的公民教育涉及政治教育、社會教育和道德教育,而韓國學校的公民教育,“中小學實施的主要是道德教育,大學實施的則是意識形態教育”[10]。立足這一目標,韓國的公民教育逐漸被確立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覆蓋1~12年級的學生,并在高中開設了公民的“倫理/道德”教育課程。

如何開展適合各學段學生的公民教育?在公民教育研究中,李榮安(Lee Wingon)明確指出儒家文化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總結出東亞公民身份及公民教育的三個特征:第一,強調精神性;第二,強調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三,強調與他人的和諧關系[11]。因此,韓國中小學的公民教育主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其一,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即民族意識和民主意識。其中,民族意識包括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全球化時代,韓國強調將民族傳統和價值觀納入國家課程改革進程[12],主要目的是恢復受全球化現象威脅的韓國傳統和價值觀,激發韓國公民的民族意識。其二,針對生活在民主社會中的公民所面臨的道德問題,培養學生必需的道德規范和公民技能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國家倫理研究系副教授樸孝莊(Park H. C. )認為:“作為自由民主社會的一員,守法、關心他人、對環境保護的敏感、正義和社區意識是公民一生的美德。熱愛國家、熱愛民族、國家安全感以及致力于和平統一被列為公民作為國家成員在生活中所必備的美德。”[1]因此,公民美德既是實現道德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也是實現國家理想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價值觀和品質。

可以說,韓國中小學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實施公民教育時的價值追求始終強調以公民美德為基礎,以民族精神為根本,以民主公正為核心,構筑和諧向上、自由民主的社會環境。

(三)個體發展:凝練人性教育,促進品德修養

聚焦個體層面,核心價值觀教育又體現在人性教育中。2015年7月21日,韓國教育部制定的《人性教育振興法實施令》正式將人性教育列入中小學必修課,韓國成為全世界唯一一個專門制定人性教育相關法律的國家[13]。

《人性教育振興法實施令》將人性教育定義為“精心培養端正、健康的自我內在,以及培養與他人相處時必要的優秀人品和能力的教育”[14],其核心內容是傳播禮、孝、正直、責任、尊重、關懷、溝通和合作等。韓國的人性教育強調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修身理念,要求學生形成誠實、公正、友愛、知禮等基本道德信仰,掌握家庭、學校和社會所設定的道德標準,并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事實上,人性教育的本質也是從個體品德的層面出發,回應國民精神教育與公民教育,形成完整的價值觀教育體系。

在《人性教育振興法實施令》的推動下,韓國中小學的道德課程在教育方向及內容設置中注重更廣義、更具綜合性的人的品質形成[15]。同時,韓國在2015年修訂課程時,進一步擴大了人性教育的范圍,強調人性教育應在所有學科中實施。例如,國語課程可以通過情境再現等方式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英語課程中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而數學課程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可以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16]。人性教育通過教育課程與學校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素質,鼓勵他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我,發展個性,提高道德修養。

綜上所述,韓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一步一步從抽象的國民精神教育,具象為融入民族意識、民主精神和公民技能的公民教育,以及涵養誠信知禮等美德的人性教育。依托公民教育、人性教育等具體課程,韓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得以落實。

三、韓國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透視

作為典型的東亞國家,韓國一直堅持“立足于儒家文化傳統,深入挖掘儒教的精髓,使其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培養民眾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又汲取和傳播民主、正義、法治和人權等現代價值觀”[17]。儒家思想強調民眾對國家忠誠、對父母孝順、禁欲、尊老愛幼、友善、知禮和誠信等價值觀,這些儒家思想逐漸構成韓國的基本價值體系。因此,韓國的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指向促進國家和諧共融。具體而言,它涵蓋了愛國主義教育、家庭倫理教育、品德行為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五大內容模塊。

(一)忠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韓國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源于環境、歷史和思想三大因素。首先,山多地少的自然環境形成了韓國較為封閉的居住集體,由此孕育的集體主義觀念為愛國主義的培育奠定了基礎。其次,韓國位居半島,歷史上國家主權不斷受到威脅,使得韓國人有著強烈的國土觀和民族意識。最后,傳統儒家思想提倡“出則忠于國”,意為誓死效忠國家,由此最終演變成“愛國主義”。因此,培養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是韓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具體而言,由于歷史原因導致的朝鮮半島南北分裂,使得韓國人長期以來一直渴望統一,并不斷為此作準備。國家意識教育主張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其內涵是“一種基于根深蒂固的儒家價值觀的韓國身份認同,一種通過抵御鄰國不斷入侵而形成的堅實的民族主義意識,以及對統一的渴望仍然存在于所有韓國人心中”[18]。這一內容具體轉化并融入教科書中(見表1)。

例如,在《道德6》第五單元“我們夢想的統一韓國”中,教師引導學生預想韓國統一后會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停戰線消失,國土面積增加,南北雙方可以自由往來,文化交流更加豐富”[19],并將“統一”這一理念傳達給當代青少年,使其國家意識更加牢固。

除此之外,韓國還注重民族意識教育在生活中的映現,蘊含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身土不二”民族情結的養成。韓國重視對民族傳統道德和民族文化的教育,在課堂上,教師時常向學生傳揚民族文化,培養其民族認同感。在學校開設歷史課,學生通過對歷史文化的學習,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身土不二”是韓國常見的口號,意為“我在自己的國家出生以及成長,生我養我的國家生產的東西最適合我”。因此,韓國人以購買國貨為榮,有著強烈的民族情結。

(二)孝為先的家庭倫理教育

在東亞儒家文化中,韓國是傳承儒家思想的國家之一,關于孝道、尊敬長者、相互依存的文化取向仍然存在[20]。在儒家思想中,社會的構成是等級化的,基于上下級的縱向結構,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原型,要保證家庭和社會的和諧與秩序,必須以孝道為基本價值觀[21]。因此,韓國將“孝”視為首要的道德及社會道德原則的基礎,進而形成“孝為先”的價值觀。“孝”作為儒家文化的基石,以其形式上的約定俗成和思想上的根深蒂固之特性,成為韓國家庭倫理教育的重要內容(見表2)。學校在價值觀教育中也增加了家庭倫理教育的內容,將“家庭至上、以孝為先、友好睦鄰”的概念深植學生心中。

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韓國核心價值觀教育將家庭的概念加以強化,使學生了解關愛家人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在家庭觀念的塑造和教學中,韓國的教育受到西方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響,但韓國人秉承調和之道,讓傳統和現代并行,塑造了既傳統又現代的孝道觀念,即以孝至上,重視家庭關系的聯結。這種更新的家庭倫理觀念對韓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三)長于禮的品德行為教育

與西方社會相比,韓國社會保持了一種更傳統、更符合要求和更具地位導向的文化[22],即“以禮為先”的序列型社會。序列意識是韓國人根深蒂固的慣性思想,即以家世、職業、性別、年齡等方面內容為基礎,發展出的一種人際關系準則,并有著與上下的身份秩序相對應的獨特行為模式[23]。韓國社會保留著傳承儒家思想中的尊卑和等級思想,強調生活中禮節的重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禮的作用是維護社會秩序。許多韓國人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以個性為代價,在家庭和社會中履行預期的角色是最重要的”[24]。因此,韓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包含長于禮的品德行為教育,其中特別關注序列意識教育。學校的品德行為教育依托“序列意識”的養成,并在教材中得以表征(見表3)。

例如,教師會通過真實情境的再現,引導學生思考,并表現出規范的行為和正確的禮儀,在《道德3》第五單元“在公共場所規范行為” 中,有一段兩個小朋友的對話:“A:在公園里,不能亂扔垃圾。如果你抱著只有我一個人的想法,隨手亂扔垃圾的話,公園很快就會變臟了。B:是啊,雖然有點不方便,也有點累,但應該把垃圾扔到垃圾袋里。”[25]通過這段對話讓學生熟悉在公共場所應如何行動,并且回顧自己在公共場所是否遵守了規范。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真正了解并開始使用禮貌用語,遵守公共場所的規章制度和禮節。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青少年會逐步形成自覺行為,養成良好品德,實現對社會文化的適應。

(四)公正為本的民主法治教育

一個民主公民的生活被分為兩類:社會層面和國家層面。每一類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美德,韓國在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強調愛國思想,而在社會層面則強調“遵守法律,關心他人,公平正義”[1]。“公正為本”是韓國民主法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傳統的儒家價值觀可能仍然決定了韓國人在家庭關系領域的行為,而融入的西方價值觀在工作和不那么親密的社會關系領域指導他們的社會行為”[26]。韓國的民主法治教育扎根于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并通過政府、社會和學校合力搭建完善的法治教育框架。

韓國法治教育學會會長金榮天表示,韓國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仍處于發展和專業研究不足階段,社會和普通家庭的法治教育意識不強[27]。因此,學校是開展民主法治教育的主陣地,對民主、公正和規范的法治教育囊括在教科書中(見表4)。

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創設游戲和情境,讓學生們通過尋找公正的行為,或者與公正相反的行動事例,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其更容易了解公正的意義和重要性。在實施民主法治教育的過程中,通過把個人道德與社會規則相融合,學生可以認識到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一脈相承。

(五)融至上的多元文化教育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韓國逐步發展成一個多文化、多民族的社會。到2020年,韓國5%的人口是外國居民,這些外國居民來自東亞、中亞、南亞和蘇聯的各個民族國家[28]。有學者認為,韓國的教育需要通過采用多元文化主義和世界主義的概念來適應更全球化的世界。金永漢指出:“在課程中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實踐、理想和價值觀,是所有兒童福祉和學業成功的責任。”[28]因此,韓國學校制定并實施多元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對不同民族文化和價值觀的尊重,以期有效解決民族文化沖突。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共同體意識、宗教寬容和跨文化能力,這一內容貫穿于韓國中小學教材,在《道德》《生活與倫理》中均有體現(見表5)。

例如,在《道德4》第六單元“一起夢想的多彩世界”中,展示不同國家的學生早、午、晚三餐的不同飲食習慣,從飲食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與世界各地的朋友相處,將多元文化這一概念傳遞給青少年,有助于培養包容、開放、互助、和諧的價值取向,從而培育韓國全球化、國際化的綜合人才。通過加強多元文化教育,韓國的學校教育可以實現對韓國多民族和多文化國家的文化認同,建立高度的民族認同感,有利于促進社會團結。

四、韓國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路徑

有學者指出:“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任何有效教學和學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它觸及所有有效學習的內在道德維度。”[29]因此,價值觀教育的有效實施就“需要一個關系網,從教室延伸到整個學校,繼而延伸到家庭和社區”[30]。基于此,韓國的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四種具體的實施路徑:基于國家導向的立法保障、基于規范課程的全面滲透、基于課外拓展的綜合修煉及基于家校聯動的協同育人。

(一)國家導向 立法保障

核心價值觀,究其本質是國家精神的具象化,本身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是國家將個人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協調統一,維護國家穩定發展的根基。明晰的價值標準、穩定真實的價值共識是保證價值觀教育得以進行的前提性框架[31]。因此,為形成國家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強大凝聚力,韓國依靠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在全社會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與培育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1968年韓國頒布了《國民教育憲章》,詳細闡述了韓國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標,即強調國民精神塑造和愛國主義培養。此外,韓國還通過相關法律規定促進品德行為教育和家庭倫理教育,具體表現為:1973年韓國頒布了《關于家庭禮儀的法律》,以律法形式強調家庭禮儀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2007年通過的《孝行獎勵資助法》推動孝行教育和孝道踐行,為韓國營造了良好的行孝社會氛圍;2014年,韓國政府以“自由、相生、融合”三個關鍵詞為理念,出臺了該國文化領域重要法案——《文化基本法》,以保障國民文化教育。

通過對各領域的立法保障,韓國將核心價值觀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給每一位社會成員,構成了每一個體的心理定式,使人們能夠以之為尺度度量、評判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物與現象,通過法律制度確立的核心價值觀引導并規范公民的道德意識與社會行為。

(二)規范課程 全面滲透

規范是實現價值的規則體系,是達到價值目標的手段[32]。韓國中小學通過規范的道德教育課程以及其他學科課程的道德教育滲透,實現了價值觀教育的有機銜接和有序推進。在韓國,道德教育被視為重聚國民精神、解決社會問題、充分發揮個人潛能并指向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徑。

韓國將道德教育融入1年級到12年級的一體化課程中,指出道德課程的作用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并學習人生所需的道德規范和禮節,理解和把握作為國家和民族成員、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幫助學生成為良好的韓國國民以及全球市民”[6]。在韓國,1~2 年級開設正確生活課,3~10年級開設道德課,11~12 年級設有市民倫理課、倫理與思想課,這些作為選修課[15]。3~10年級的道德課程通過價值引領和行為規范,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認知、品格和行為。11~12 年級的道德課程更加強調學科化和系統化的學習,通過傳授東西方倫理思想、公民知識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

除此之外,其他學科教學也強調道德教育的滲透。例如,韓國小學國語教科書涵蓋了態度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內容:尊重長輩的傳統孝道思想,如3年級下學期第八單元的“參雞湯的幸福”;保護環境的共同體意識,如6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為地球關一小時燈”;禮節養成和規則意識養成,包括使用敬語、正確行為規范、交通規則、垃圾分類等[33]。因此,通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克服了單一教育的不足,在學生的道德養成過程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課外拓展 綜合修煉

杜威強調兒童和社會的聯系,認為在兩者中有一個連接的共同要求,即活動。無論是從經驗論考慮,還是從心理學考慮,抑或是從社會角度考慮,活動都是兒童認識世界的最主要途徑[34]。因此,課外活動和規范課程之間應相輔相成。豐富的課外活動是韓國學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

韓國學校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以促進核心價值觀的外化以及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2009年,為培養創新型和學習型人才,韓國在綜合實踐類課程中添加了創意性體驗活動課程,旨在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創意性體驗活動,培養其共同體意識以及市民應具備的各種素養[35]。此外,韓國中小學還積極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各種課外活動,包括愛護老人、為殘疾兒童提供援助、為貧困兒童捐款、參加夏令營和社區體驗等,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責任意識和個人品德。例如,韓國國立中央青少年訓練營是韓國目前最大的青少年綜合訓練場所,舉辦以小學生為對象的示范性實踐活動,以及以青少年為對象的特色夏令營、家庭夏令營、青少年文化節等多種多樣的青少年活動[6]。

課外實踐活動是輔助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參與廣泛而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韓國學生能習得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培養愛國、知禮、民主和多元等價值觀。

(四)家校聯動 協同育人

韓國學者指出:“家庭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場所。”[35]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36]學校教育是價值觀教育開展的主陣地,通過開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塑造學生的社會價值觀;而家庭教育通過倫理教育的實踐成為孕育個體價值觀的早期搖籃。

通過家校合作共育,韓國促進了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施,讓其共同傳承優秀文化內涵。韓國的教育強調以身作則,教師在日常課程中幫助學生激發民族情結,并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禮儀修養;而家長則通過自身行為的示范和品德修養的熏陶,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韓國人認為:“孝道有助于維系家庭,培養血緣關系的凝聚力,由此形成一種濃厚的家族親情,由家及國,在家行孝方能為國盡忠。”[37]因此,“孝”文化在韓國也不斷延續并成為一種信仰,成為韓國核心價值觀的穩定內核。

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綜合、長期的龐大工程,學校與家庭密切聯系、有機結合,通過構建家校共同體,實現家校共育,傳播價值觀教育理念,形成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

五、啟示

綜觀韓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內容與實現路徑,我們不難發現韓國的核心價值觀是在東西方文化的沖擊下,結合自身民族特色而形成的。總體而言,韓國中小學價值觀教育包括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的道德課程,以各類學科課程為主的綜合課程,以課外實踐探究為主的活動課程。其中,道德課程以塑造價值觀為核心目的,承擔著塑造國民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培養民主公民的責任;綜合課程重在將價值引導與知識傳授相融合,通過各類課程進行價值觀的塑造和引導;活動課程重在通過課外實踐活動促進價值體認,在綜合訓練、場館參觀、社區活動參與等社會體驗中提升價值認知。立足我國實際,韓國中小學價值觀教育的課程路徑建設給我們帶來諸多有益啟示。

首先,將“道德課程”作為價值觀教育的有力抓手,強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創新。我們不僅應堅持黨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加強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提升兒童的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而且應堅定不移地加強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建設,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師隊伍素養,全面提高思政課的質量和水平。

其次,著力加強“綜合課程”的建設,進一步激發勞動教育課程的價值引導作用。我們既要全面推進德育建設,使所有課程承擔起育人責任,又要有所側重地發揮不同課程的獨特作用,不斷提升價值觀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近期,我國大力加強“勞動課程”的建設,這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勞動教育”課程也能最終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實現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目標。

最后,深化課外“活動課程”的建設,把學校課堂同社會課堂結合起來,為學生打造更廣闊的社會學習環境。作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織者,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參與互幫互助的公益項目、策劃拜訪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務,將社會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從而增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力與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PARK, H C. The values and virtues promoted in the proposed seventh course of study in civic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democratic citizenship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Korea[J]. Asia Pacific Educ,2001(02):66–73.

[2] 邱仁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183-184.

[3] [美]安東尼·奧羅姆.政治社會學[M].張華青,何俊志,孫嘉明,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17.

[4] 姚來燕,孫鴻飛,黃勝天.韓國國立開放大學研究[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5:4.

[5] 姜英敏.韓國“核心素養”體系的價值選擇[J].比較教育研究,2016,38(12):61-65.

[6] 索豐,孫啟林.G20國家教育研究叢書:韓國基礎教育[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226-236.

[7] 李煜偉,郭淑婷.新型城鎮化與教育支持[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14:24.

[8] 宇文利.學校國民精神教育:韓國的特色與啟示[J].中國青年研究,2008(02):105-109.

[9] 殷嘯虎,程維榮,朱應平,等.憲法學原理與運用[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75-79.

[10] 李敦球.韓國民主政治的變遷與走向[J].國際論壇,2000(02):68-76.

[11] 劉爭先.儒家文化與亞洲認同:東亞學生的價值觀與態度比較——基于IEA第三次國際公民素養研究報告的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14,41(09):103-112.

[12] JO, S. Northeast Asian nationalism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Korean Journal of Area Studies, 2005,23 (02):335–359.

[13] 李昕.韓國:傳播價值觀的人性教育成為中小學必修課[J].人民教育,2015(23):11.

[14] 全嬋蘭.韓國《人性教育五年綜合計劃》述評[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1):57-59.

[15] 檀傳寶,王小飛.當代東西方德育發展要覽[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34-249.

[16] 李嘉琦. 韓國學校人性教育實施途徑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25.

[17] 張可輝,欒忠恒.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8:65.

[18] SO K, KIM J, LEE S. The formation of the South Korean identity through national curriculum in the South Korean historical context: Conflicts and challeng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2, 32(06):797-804.

[19] [韓]首爾教育大學道德國政圖書編纂委員會.道德6[M].吳佳恩,譯.韓國:(株)智學社,2021:81-100.

[20] JEONG, CHANGWOO. Formulating a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program of moral education-a korean example[J]. Social Studies, 2005, 96(02):79-85.

[21] HYUN, K J. Sociocultural change and traditional values: Confucian values among Koreans and Korean America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1,25(02):203-229.

[22] PARK J Y, JOHNSON R C. Mor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nd urban korea[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1984,15(01):35-46.

[23] 安豐存,鄭鮮日.韓國傳統文化概覽[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16:51.

[24] KOH H. C. Relig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women in korea[J].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1984,11(01):19-25.

[25] [韓]首爾教育大學道德國政圖書編纂委員會.道德3[M].吳佳恩,譯.韓國:(株)智學社,2021:91.

[26] HYUN K J. Sociocultural change and traditional values: Confucian values among Koreans and Korean Americ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1,25(02):203-229.

[27] 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國外青年與青年工作2014—2018[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373.

[28] KIM Y.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in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013.

[29] CARR, D.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 virtue ethical perspective[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05,53(03): 255-271.

[30] LAMING J S . In search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the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a, 1993, 51(03):63-71.

[31] 王葎.價值觀教育的合法性[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9-30.

[32]袁貴仁.價值觀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81.

[33]江穎穎.韓國小學國語課程的文化選擇研究[D].吉林:延邊大學,2017.

[34]馮克誠.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與論著選讀(上)[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2011:49-50.

[35] LEE, W O. Emerging concepts of citizenship in the Asian context[J].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Concepts and issues, 2004:25-36.

[36]唐凱麟,劉鐵芳.德高為師: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9.

[37]張理智.韓國人怎樣教育孩子[M].北京:昆侖出版社,1999:46.

Objectives, Content and Practice Path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uth Korea

XIE Yu-ting1, HUANG Lun-tian2, ZUO Huang3, WU Jia-en4

(1.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Yuelansh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3.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4.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Abstract: Core values are the yardstick for unifying thoughts and standardizing behaviors, whilecarrying out core values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cohesion of national strength. Through the education of core values, South Korea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s cultural “soft power”. From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uth Ko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The core values education objectiv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South Korea focus on national orientation, social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the education contentsare embodied in patriotic education of loyalty to the country, Confucian education of filial piety, moral education of good manners, rule of law education based on justice and democracy education, and integrate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value education in Korean schools is based on the state-oriented legislative guarantee, the comprehensive penetration of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expansion activities, and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Keywords: Core Values Education; Confucian Ethics; Virtue Education

(責任編輯:王 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91小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电影|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亚洲成人免费看| 欧美国产在线看|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青青久久91|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亚洲熟女偷拍|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微拍一区| 午夜在线不卡| 亚洲欧美不卡| 色综合婷婷| 色网站在线视频| 亚洲网综合|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女人一级毛片|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国产美女91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午夜天堂视频| 在线欧美一区|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第三区|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久久6免费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91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亚洲男人在线| 日韩a级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 天天综合网色| 看国产毛片|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99re在线观看视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99热最新网址| 98超碰在线观看|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人人射|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91啦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黄色成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