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荔民
莆田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福建 莆田 351100
根腫病是由蕓薹根腫菌引起的感染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種土傳病害[1-3]。病原菌侵染后,植株根部形成腫瘤,造成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植株生長發育進程減緩,且容易被其他病原微生物侵染,發病嚴重的會枯萎死亡,減產幅度在20%~90%。蕓薹根腫菌屬于專性寄生病原物,在十字花科作物中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快;病原菌以休眠孢子囊存活于土壤中,近距離依靠降水、農業灌溉、土壤中微生物活動等傳播,遠距離則主要隨帶病菌的植株或種子、泥土轉移傳播[4-5]。針對感染根腫病的田地,農戶多采用撒石灰、施用藥劑、合理安排茬口等措施進行處理[6-9]。研究探索低成本、高效的根腫病防治技術,已成為當前十字花科蔬菜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10-11]。根據前期試驗和文獻分析,筆者開展生物制劑與化學制劑相結合的田間試驗,以期為小白菜根腫病防治提供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方案。
供試小白菜品種為華冠青梗菜,試驗地點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廣山村,前茬作物為玉米。試驗地塊近3年根腫病發生嚴重。試驗所用藥劑為100 g/L氰霜唑懸浮劑(登記證號為PD20050191)、50%氟啶胺懸浮劑(登記證號為PD20080180)、1.0億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劑(登記證號為PD20150694)、200億/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登記證號為PD20130544)。
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面積為48.6 m2,每小區2 畦,單畦帶溝寬90 cm,長度為27 m,每畦種植4 行,株距8 cm。2022 年11 月6 日開展不同藥劑土壤噴霧處理(見表1),11 月8 日種子直播,12 月25 日進行一次性收獲,統一測定每個小區產量,折算成667 m2產量。
表1 供試藥劑及使用量
藥劑處理防效試驗的病情調查均在小白菜正常收獲期進行,在各小區采用5 點取樣法進行取樣調查,每點連續調查20株,每小區調查100株,比較根腫病發生情況。收獲時評估測定小區產量,依照病情分級標準[6-9]對田間植株發病情況進行客觀評價,計算病情指數、防治效果[6-9]及小區產量。
所有數據采用WPS Office 2019 進行整理,采用DPS7.05 軟件[12]進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 新復極差法分析差異顯著性。
由表2、表3可知,不同藥劑處理與清水對照相比,小白菜根腫病發病株數、病情指數均極顯著降低,防治效果較好。除處理1(CK)外,植株病株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3、處理2、處理7、處理6、處理5、處理4。處理4、處理5 平均發病株數差異不顯著(P>0.05),與其他藥劑處理差極顯著(P<0.01)。處理2、處理3 平均發病株數差異顯著,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除處理1(CK)外,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4、處理5、處理6、處理7、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防治效果較好,病株率分別為12.67%和14.33%,防治效果分別為79.34%、75.69%。處理6、處理7 病株率、病情指數差異不顯著,但與其他藥劑處理差異極顯著。
表2 小白菜根腫病田間情況比較
表3 不同藥劑防治小白菜根腫病田間效果試驗方差分析
由表4、表5 可知,不同藥劑處理的小白菜產量均極顯著高于對照,小白菜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4、處理5、處理6、處理7、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 小白菜產量較高,折合667 m2產量分別為2 333.50、2 300.12 kg,分別比對照增產32.08%、30.19%。處理6、處理7 產量稍低,折合667 m2產量分別為2 186.80、2 166.78 kg,分別比對照增產23.77%、22.64%。
表4 各處理小白菜產量比較
表5 供試試劑處理后小白菜產量方差分析
生產上通常采用化學或生物殺菌劑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在以往的報道中,氟啶胺、氰霜唑、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等藥劑對根腫病防治效果較好。李光乾[6]、宋小慧[7]、費燕萍等[9]、峗薇等[13]研究表明,氟啶胺、氰霜唑懸浮劑防治根腫病效果良好。馬賽等[14]研究表明,哈茨木霉菌對大白菜有促生和防治根腫病的作用。趙倩[15]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桿菌對根腫病防治效果顯著。此次研究結果表明,將氟啶胺、氰霜唑單獨使用或者配合使用生物制劑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對小白菜根腫病的防治效果均在45%以上,可顯著降低病株率和病情指數,這與前人研究結果相似。在此次試驗條件下,根據發病株數、病株率、病情指數、防治效果、小區產量和增產情況,藥劑處理組顯著優于清水對照處理,以“氰霜唑+哈茨木霉菌”“氟啶胺+哈茨木霉菌”2種藥劑處理效果最好,病株率分別為12.67%和14.33%,防治效果分別為79.34%、75.69%,小白菜折合667 m2產量分別為2 333.50、2 300.12 kg,分別比對照增產32.08%、30.19%。試驗結果表明,這兩種藥劑處理方式可以進一步示范推廣,為無公害蔬菜栽培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