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財年
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西營河自然保護站,甘肅 張掖 734400
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平衡等諸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來,隨著人類活動影響加劇,加之自然因素影響,我國森林火災發生頻率較高。森林火災指的是林火在不受人為控制的情況下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自由蔓延,導致森林生態系統遭受一定損失的破壞性較強的一種燃燒現象。森林火災的突發性較強,對森林的危害相當嚴重,極易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森林火災發生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不僅污染環境,還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實時、高效地做好森林火災防控工作成為各級林業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過去幾十年里,國內外諸多專家與學者均針對森林火災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Mouillot[2]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森林火災的燃燒范圍較大(14%左右);Dempsey 等[3]重點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森林火災環境效應,得出森林火災會產生大量的PM2.5、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污染物,導致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有所增加,進而加重下風向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薛文靜[4]等重點研究了森林火災發生原因及其影響因素,發現氣溫、降水、風、護林員分布密度及森林覆蓋率等都會對森林火災的發生與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何蕓[5]針對廣西2016—2021 年森林火災成因時空分布規律進行分析,發現該地區森林火災季節性較為明顯,不同類型火源的火災發展趨勢也各不相同。筆者借鑒大量參考文獻,以祁連山保護區為例,重點分析了這一區域森林火災時空分布規律,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控建議。當地林業有關部門應通過科學防控森林火災,盡可能減少火災對森林資源及生態系統的影響,進而確保祁連山保護區生態系統安全。
祁連山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橫跨青海省、甘肅省兩大省份,其東部源于烏鞘嶺,南部連接柴達木盆地,西部直至阿爾金山,北部臨近河西走廊,境內平均海拔4 000~4 500 m,地勢呈現出西高東低的特點[6]。祁連山保護區隸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區,一般山前低山表現出荒漠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6 ℃,降水量稀少(150 mm 左右);中山下部隸屬于半干旱草原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2~5 ℃,年降水量略多(250~300 mm);中山上部隸屬于半濕潤森林草原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相對較低(0~1 ℃),年降水量(400~500 mm)高于山前低山與中山下部;高山與亞高山隸屬于寒冷濕潤氣候區,氣溫較低(-5 ℃左右),降水量相對較多(700~800 mm)。祁連山保護區西部地區氣候較為干燥,而東部較為濕潤。
筆者重點選用2016—2021 年祁連山保護區森林火災統計數據,采用數理統計法對祁連山保護區森林火災的時間與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
2.1.1 年分布規律。據統計,在2016—2021 年,祁連山保護區一共發生森林火災事故170 起,年平均發生28.3 起,以2017 年森林火災發生頻次最高(達到51 起)。隨著森林火災防控力度的逐漸加大,該區域森林火災發生頻次有所減少,以2021 年森林火災發生頻次最少(共計8 起)。經過分析,發現祁連山保護區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眾多,包括祭祀用火、農事活動用火、野外吸煙、生活用火、電線短路及雷擊火災等多種類型。其中,由祭祀用火引發的森林火災頻次最高(76起),占比44.71%;農事活動用火引起的火災次之(59起),占比34.71%。
圖1 2016—2021年祁連山保護區森林火災發生頻次
2.1.2 月分布規律。由圖2 可知,每年1—5 月及10—12 月為祁連山保護區森林火災高發期,6—8 月森林火災發生頻次較少,這與祁連山保護區重點防火期相吻合。具體而言,每年4 月森林火災發生次數最多,研究期內共計發生70次,占比41.18%。縱觀全年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可知,祁連山保護區1—3 月森林火災發生頻次呈波動增加趨勢,到4 月出現峰值,之后急速下降,以8 月森林火災發生頻次最低(僅出現2 次),自8月后又逐漸波動上升。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到高山寒冷氣候、大陸性荒漠氣候等因素的共同影響[7]。祁連山保護區的林區降水分布非常不平衡,春季與冬季天氣寒冷且干燥,同時降水稀少,還不足年降水量的10%;而春季大風天氣居多,且風力較大,導致可燃物極其干燥,一旦遭遇火源就會引發火災[8]。相較而言,當地夏秋季節降水量較大,大多數可燃物均處于生長狀態,其含水量也較高,通常不會引燃起火。
圖2 2016—2021年祁連山保護區森林火災月分布情況
對各月火災成因進行分析發現,祭祀用火表現出明顯的月分布特征,以4 月增長趨勢最為顯著;農事活動用火引發的森林火災主要出現在2—4 月,以2 月最多;野外吸煙、生活用火引起的森林火災呈現出平穩的波動變化趨勢,以6—9月發生頻次較低。
就空間分布而言,祁連山保護區陽坡地與林緣的草灌地火災發生頻次較高(87.9%),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點。一是陽坡地與林緣草灌地極少受樹木的遮擋,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秋季過后,此區域植物水分含量大幅減少,極易點燃。相對而言,林內植物受潮濕地氣、樹冠遮擋等因素的影響,含水量較高,不易點燃。二是春季與冬季日照較少,林間較為寒冷,進入林區的人員多在林緣、陽坡地等區域活動,并在這一區域開展野外用火等活動,導致以上區域火災發生頻次較高[9]。
森林火災防控應將預防與撲救相結合。第一,祁連山保護區林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當地林農的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森林火災的嚴重危害,使其掌握一些簡單的預防撲救知識與措施。第二,當地林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指導與教育,定期組織其參加專業的培訓活動,向其發放《防火須知手冊》等,還可借助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強化森林防火知識的宣傳工作,從教育、培訓、考核等多個角度入手,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防火意識[10]。第三,當地林業管理部門應強化案例警示教育,定期開展常態化的應急演練,并積極引導林農參與其中,構建完善的風險防控網格化管理體系,以鞏固祁連山保護區的防火工作底線。
森林火災防控工作必須引起林業部門的高度關注。祁連山保護區林業管理部門應及時安排人員清理林內的易燃物,特別要清理干凈林中干枯的地衣、枝葉等,避免大量可燃物堆積,進而降低易燃物的燃燒概率。祁連山保護區地域廣袤,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巡查力度,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專線巡查,及時排查并清除林中可燃物;同時做好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杜絕使用一切明火,以杜絕火災隱患。除此之外,要針對春季、冬季等干旱季節及節假日等時段進行重點防控。例如,清明節期間,祁連山林業管理部門要加強防火工作,提倡文明祭祀,同時加大巡查頻次,盡可能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11]。
目前,祁連山保護區交通極為不便。為確保高效開展森林防火工作,保護區必須多方呼吁并爭取足夠的道路建設資金,以確保道路暢通無阻。另外,保護區應根據當地森林火災的分布規律、地形、氣候等因素,積極引進遠程供水消防車、滅火機器人、重型泡沫消防車等設備,以顯著提升森林防火及滅火水平。
高質量的森林防火隊伍是高效開展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項重要條件[12]。因此,祁連山保護區必須積極組建一支高質量的森林防火隊伍,以顯著提升森林防火工作成效。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
一是組建專業的護林工作隊伍,嚴格做好防滅火工作人員的聘用與管理工作,并為其配備充足的專業設備。同時,保護區應根據現有條件與資源,定期組織防滅火工作人員參加消防知識與技能培訓,強調林區當中的用火規定及森林火險等級劃分,使其熟練掌握防火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此外,保護區應定期開展防滅火實戰演練,在實踐中提升防滅火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工作技能。
二是嚴格做好防滅火隊伍的組織與管理工作。祁連山保護區所有防滅火工作人員必須統一著裝,并嚴格持證上崗制,嚴格執行上下班打卡制,以防止出現脫崗、漏崗現象。同時,保護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獎懲制度、薪酬制度等,以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此外,要在入山口、重點片區設置固定或流動性護林工作人員,以確保火情出現時可以及時發現與處置。
森林防火工作是林業生產與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祁連山保護區應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嚴格管控森林火源、完善基礎設施及建設高質量的森林防火工作隊伍等措施,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保障森林資源的安全,進而推動當地林業事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