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白之白
名士喝酒,往往以“痛飲狂歌”為美;名士處世,喜歡講“快意恩仇”,那境界固不易至,但光是聽起來已十分痛快。然而,古往今來,大家似乎都忘了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光顧著自個兒痛快,別人可未必會跟你一樣。名士之所以特別容易得罪人,原因大多在這。
同為大宋名士,魏泰雖然沒有同時期的蘇東坡名氣大,但他在得罪人這件事上似乎更有天分,遠超蘇軾、米芾等諸家——這跟他一輩子光顧著自己痛快有直接關(guān)系。
魏泰脾氣不怎么好,常常“不能忍一時之忿”,其被反復(fù)提及的最有名的一條劣跡,是對考官的殘忍毆打。南宋文學家胡仔曾有記載:魏道輔泰,襄陽人,元祐名士也……及試院中,因上請主文,道輔恃才豪縱,不能忍一時之忿,毆主文幾死,坐是不許取應(yīng)。
這是一場決定了魏泰人生命運的毆打。由于幾乎將考官打死,魏泰徹底喪失科考取仕資格。魏泰的暴脾氣可見一斑。
然而, 魏泰既然與王安石兄弟、黃庭堅、米芾等名士交游,多有酬唱往還, 所獲禮遇更異于常人,這至少說明,魏泰雖然脾氣不好,但至少不是一個瘋狂崇尚暴力的精神病人。換言之,盡管魏泰滿身的名士習氣,但他應(yīng)該也是一個有著基本理智和七情六欲的正常人。對于一個正常人而言,作出幾乎將人打死的超常舉動,必然事出有因。更何況,這位“主文”代表著朝廷的顏面、決定著自己的命運。
這些蹊蹺讓我相信,魏泰的暴打考官,必有隱情。
關(guān)于魏泰在試院毆打主文的具體原因及相關(guān)細節(jié),雖然已難以考證,但既然胡仔將魏泰打人原因總結(jié)為其恃才傲物“不能忍一時之忿”,魏泰在動手之前,極有可能受到了主文的輕慢。
有人懷疑,魏泰之所以毆打考官,乃是因為受到了極大的不公正待遇,甚至遭遇了正常人都無法忍受的人格侮辱。
那么,魏泰身上究竟有沒有無法觸碰的“逆鱗”呢?還真有。

魏泰的暴脾氣可見一斑。( 于明達/ 繪)
陸放翁在《老學庵筆記》中記了一條看起來有點“八卦”的坊間傳聞,信息量很大:曾子宣丞相家,男女手指皆少指端一節(jié),外甥亦或然。或云襄陽魏道輔家世指少一節(jié),道輔之姊嫁子宣,故子孫肖其外氏。
魏泰的姐夫曾布官至宰相,一度是炙手可熱的權(quán)臣。根據(jù)放翁的記述, 魏泰家族似乎有一種指端畸形的家族遺傳病, 這種指端少一節(jié)的癥狀, 不僅魏家子弟有, 也通過魏泰姐姐魏玩與曾布的婚姻關(guān)系傳給了曾家子弟。這則筆記看起來有些聳人聽聞,但稍微翻一下醫(yī)學資料,還是有記載的:手、足指骨缺節(jié)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畸形病變,并非野史作者為賺流量故意編造的“奇聞”。
據(jù)醫(yī)學文獻描述,此癥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患者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握拳困難、手指動作不夠靈活從而無法完成精細動作的情況。
如果魏泰手指真的缺少一節(jié),那么,書法水準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考場應(yīng)試時,光是保證書寫字跡的工整美觀,已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如果恰好考官在這方面對魏泰出言不遜,他一定會很容易失去理智,而考官的遭遇也無法得到更多的同情。
手指缺節(jié)是先天遺傳,無辜的魏泰卻不得不承擔代價。
從考官的角度看,一份書法不佳的考卷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被輕視,但他同時也理應(yīng)想到,這世上還有一些特殊的考生,雖拼盡了全力,亦難以企及一般人的平均水平。
如果考官沒有通盤考慮每個人或許都有的難言苦衷,那么當他嚴厲批評一個已經(jīng)拼盡全力的人時,那個人極有可能大感委屈甚至情緒失控,然后做出極不理智的行為。
更何況,魏泰也有其他為人詬病的缺點,“能言”。
很多筆記材料都提到,魏泰性情狂放不羈,有著很好的口才,加上肚子里確實裝了很多詩書掌故,故而很喜歡高談闊論。
魏泰既然與王安石兄弟、黃庭堅、米芾等名士交游,多有酬唱往還,所獲禮遇更異于常人,這至少說明,魏泰雖然脾氣不好,但至少不是一個瘋狂崇尚暴力的精神病人。
這在他的摯友眼里,固然是一種特別的魅力,但在上級、考官眼中,極有可能被視作不夠謙遜、不夠成熟甚至浮浪輕佻。
在由四書五經(jīng)統(tǒng)領(lǐng)的精神世界里,一個活潑、豪邁、不拘小節(jié)的年輕人,注定要遭遇比同齡人更多的挫折。
君不見,以唐朝李太白之高才磊落,猶被時人嘲笑得血壓狂飆,一輩子自我治療,到死都沒緩過來。魏泰既沒有李白之仙才,也沒有李白之氣度,血沖到腦門子,找不到出路,便轉(zhuǎn)化成了可怖的暴力。
當然,以上只是有人根據(jù)前人筆記中的只言片語,腦洞大開所作的個人猜測。
由于資料的極端匱乏,魏泰打人的真相究竟如何,后人也只能開一開腦洞了。
這場打架斗毆終究還是改變了魏泰的命運。在年輕時就成為一名隱士,不管怎么說還是早了點。在命運的離奇安排下,魏泰半推半就地成為了一個青年隱士。
魏泰是襄陽人,他在襄陽長大,也想在襄陽老去。
襄陽山水秀麗,鳊魚極其出名,唐朝出過孟浩然那樣的大隱士,他是吃鳊魚的最大行家。到了宋朝,當?shù)氐啮~依然享有盛譽,蘇東坡都去打過卡。魏泰既然隱居漢水,自然少不了吃鳊魚——扁了人,被罰食鳊魚,很合理。
像歷史上許多隱士那樣,退出科場蠅營狗茍的魏泰,也給自己取了很好聽的名號。他有個號叫“漢上丈人”,晚年又自號“臨漢隱居”。
尷尬的是, 關(guān)于魏泰的人品,當?shù)厝罕姴⒉皇呛苷J可——在襄陽父老鄉(xiāng)親眼里,那個表面上集名士、詩人、隱士于一身的魏泰,其實是一個為害鄉(xiāng)里、作威作福的惡霸。
宋人喜以謠諺諷世罵人,如罵蔡京童貫,則造作順口溜曰:“打破筒,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
魏泰雖為布衣,襄陽父老也給了他同等的待遇,編一順口溜曰:“襄陽二害,田衍、魏泰。”
后又一被視為惡人的李豸方又來到襄陽,此諺又續(xù)兩句云:“近日多磨,又添一豸。”
魏泰究竟何以成為襄陽人盡皆知的惡霸呢?
除了野史中毆打考官的“前科”外,正史《宋史》中還說他仗姐夫曾布之勢,“規(guī)占公私田園,強市民貨,郡縣莫敢誰何”。
強占田地、強買強賣,聽起來大惡不赦,其實魏泰只不過欲申請取得襄陽東門一處拋荒廢址而已,這在當時實屬常見,何來強占之說?
只因拒絕魏泰申請的長官乃歐陽修之子歐陽棐(音同匪),而魏泰姐夫卻是后來入于“奸臣傳”之曾布,史官筆下冷暖,可以想見矣。
除毆打考官、橫行鄉(xiāng)里外,據(jù)說魏泰還有個“惡行”,就是“喜偽作他人著書”,書中“詆慶歷以來公卿隱過”,以致連范仲淹都不放過,所以后世紀曉嵐罵他“懷挾恩怨,顛倒是非”,言下之意,魏泰之言多不可信。
這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菩薩蠻》一詞的作者問題。
因為關(guān)于《菩薩蠻》作者為李白的說法,正起源于魏泰。據(jù)僧人文瑩《湘山野錄》載: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fù)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后至長沙,得古集于子宣內(nèi)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魏泰主張《菩薩蠻》作者為李白的唯一“證據(jù)”,只是在其姐夫曾布家找到的、除了他誰也沒見過的“古集”。
考慮到魏泰的癖好,再聯(lián)系魏泰之姐、曾布之妻、著名詞人魏玩女士對李白的喜愛和崇拜,以及她與曾布兩口子郎情妾意卻經(jīng)常兩地分居的現(xiàn)實,這首《菩薩蠻》會不會壓根就是魏玩的作品。
當然,這也是一個腦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