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職業教育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一改以往“校辦工廠、以廠養?!钡呐囵B格局,即從依托學校自建企業變為依托社會企業辦學,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從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中國職業教育開始與世界職業教育接軌。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落實黨中央的要求,2014年《國務院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創新性地提出企業也是重要辦學主體,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門見山地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要求企業提升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打造一批優秀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推動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等。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會后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要求各級政府要統籌職業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的規模、結構和層次,將產教融合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打造一批引領產教融合的標桿行業,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法律的形成明確了產教融合制度,而且“校企合作”以一個共同體參與職業教育治理,而不是雙主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命題,將科技、教育、人才等工作列為專章闡述,統籌部署,集中表達,通過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現代化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在教育領域,“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開辟了職業教育的新境界、新格局、新高度。2020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教育領域進入全面普及化階段。新發展階段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三融”舉措,推動“三教”協同創新?!叭凇?,即職普融通,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產教融合,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實現教育和產業互補互融、共生共長,做到以產定教、以教促產;科教融匯,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融合,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曹曄?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