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芳
現如今,依賴寵物者由“空巢老人”逐步擴至青年群體,一些人視寵物為知己,將寵物作為排解孤獨、治愈抑郁和焦慮的“良藥”,并將情感過度傾注,從而導致了新的心理及情緒問題。那么,把寵物當“情緒藥方”究竟是好是壞?
對年輕人而言,生活和事業是兩座繞不開的大山,成長路上,他們不得不負重前行。如果沒有有效的方法來排解壓力,精神的重負是很容易壓垮一個人的,可能會造成心理困惑甚至嚴重抑郁。這時,一只小狗或者小貓的陪伴可以有效地緩解負面情緒,阻止其向更灰暗的方向蔓延。與寵物的友好相處,能讓主人感受到一種“被治愈”的別樣溫暖。對類似于“空巢老人”的孤獨者而言,養養寵物可以給寂寞的生活增添亮色,讓自己得到一種特別的安慰。

在寵物的陪伴下,主人可能成功地走出了情緒的低谷,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逐漸對寵物產生依賴,認為自己離不開寵物,從而走向另一種極端——患上“寵物依賴癥”。這樣很容易陷入一種與世隔絕的怪圈,只活在自己和寵物共同構建的小世界里。
養寵物作為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在緩解壓抑情緒方面有顯著功效。我們可以將寵物視為生活的伙伴,但過于依賴寵物可能會適得其反,讓自己無法融入社會,長此以往,也會讓自己更加孤僻、孤獨。畢竟,寵物不像人一樣,不易產生共情。我們對它無限付出,然后又假想自己得到了對等的回報。如果這種現實與虛幻反復纏繞,感情的屏障終有一天會被推倒、撕裂。
不管怎么說,人終究應該是“社會的人”,終究是只有走進人群才能得到最真實的陽光。就像有人所說,“牽一條狗,不是為了從孤獨走向孤獨的盡頭,而是為了更好地去發現美好的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