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巖,張婉婷,范小麗,陳 靜
(1.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院開封眼病醫院 消毒供應室,河南 開封 4750001;2.開封市衛生學校,河南 開封 4750002)
消毒供應中心,屬于各類無菌物品的主要供應單位,其每日所需處理事務相對較多,具體包括:可循環使用醫療器械的包裝、清洗、消毒、滅菌等;且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衛生行業的逐漸發展,醫院內外來器械的流通也越來越多,明顯增加了消毒供應中心內工作人員工作量,加之各方面要求的嚴格,對消毒供應中心護理管理質量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1]。可復用器械種類比較多,周轉速度快,如果清洗和消毒不徹底,就會對器械的后期使用及醫院收治患者的臨床診斷、治療造成嚴重的影響,更加會威脅醫院可持續健康發展[2]。基于此,本文研究主要選取本院消毒供應中心200件外來器械作為參考,旨在分析其應用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措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次選取研究對象共200件,均為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在2020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外來器械,將其按照數字隨機表格法的指導進行分組,組別名稱分別為:對照組、實驗組。其中,對照組分配外來器械100件,包括:關節器械26件,脊柱器械33件,創傷器械19件,基礎器械22件;實驗組分配外來器械100件,包括:關節器械20件,脊柱器械36件,創傷器械16件,基礎器械28件。2組在一般資料(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件數、具體類型)方面,相差較小,具備可比價值,P>0.05。
另選取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內工作人員40名,在性別構成中,包含36名女性、4名男性,年齡分布范圍中,最小值31歲,最大值58歲,均值(44.56±1.12)歲,受教育水平方面,有11名中專學歷,23名大專學歷,6名本科學歷。
對照組外來醫療器械:提供常規管理,即:以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內相關規定為依據,對全部外來器械進行分類、處理;實驗組外來醫療器械:提供持續質量改進管理,主要干預內容包括:(1)建立管理小組。由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領導人負責并擔任小組組長,而后進行組員選拔,具體標準為:高年資、豐富經驗、上進心較強者,在小組構建結束后,需指派專人詳細記錄消毒供應中心每日的工作內容,與此同時,管理小組組長還可組織組內成員進行每周工作目標的制定,細化工作內容;(2)提升人員專業性。以不定期學習活動、培訓活動組織為主,參與人員為:消毒供應中心全體工作者,且活動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將該方面專家進行邀請,其具體內容為:醫療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的正確操作,注意事項以及法律法規等,其中的醫療器械管理,如:清洗、消毒、滅菌、包裝工作,應在無菌環境下進行,且不同種類醫療器械,工作人員還應依照相關標準及時分類、歸納,避免交叉存放導致感染現象出現;另外,在學習活動結束后,小組組長可安排相關考核環節,并注明:成績過關者方可正常上崗,從而提高工作人員學習認真程度、學習效率;(3)優化管理制度。鼓勵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員工及時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報告,根據所產生的問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對外來器械的質量必須嚴格的控制。另外,領導人員還可以根據消毒中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做到事前嚴格控制,事后嚴肅處理。規定質量標準、器械消毒標準,對工作流程當中的質量要求進行明確,從而較好地促進消毒供應中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且消毒供應中心運行期間,在組長帶領下,可成立對應監督管理機制,其工作內容以:檢查、核對為主,每日增加消毒供應中心的巡查,對各環節工作進行監督,并記錄具體存在問題;(4)總結改進。通常來說,消毒供應中心可按照1周/次頻率召開總結會議,會議期間,監督機制工作人員需將階段內消毒供應中心存在問題、潛在危險因素及時提出,并詢問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核實,而后發動頭腦風暴,并搜集網絡文獻、資料,制定相關應對策略。
(1)比較2組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管理質量;(2)比較滿意度水平。
管理質量中,從外來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裝合格率來看,評測數據在實驗組中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較外來器械管理質量[n(%)]
在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方面,對照組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評價為(98.20±2.35),實驗組的工作能力評價為(90.26±3.58),后者較前者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比較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
醫療器械租賃,屬于當前階段醫院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指的是各類醫療器械在回收后經過消毒、滅菌再次投入使用的過程;與此同時,由于醫療器械的適用范圍相對較廣,極易接觸到各類不同疾病,如若消毒、滅菌工作不夠徹底則會造成嚴重交叉感染的出現,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影響醫院可持續健康發展[3]。
持續質量改進,前提為:全面質量管理,是將系統性理論內容作為基礎,通過不斷分析、調查、統計,掌握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內存在問題,而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解決的過程。將持續質量改進高效落實,通過質控小組和科室主任分級管理,完善檢查、指導、監督以及信息反饋等環節,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的分析和總結,明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對消毒滅菌各個環節的質量進行嚴格把控。在消毒供應中心實施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通過成立管理小組,記錄日常工作日志,制定工作目標、明確工作內容等措施來幫助工作人員建立責任意識,對消毒滅菌工作實際操作的嚴謹程度、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追蹤進行加強[4],且日常學習、培訓活動的組織,不僅能夠明確消毒供應中心內工作人員工作職責,而且能夠提升其責任意識、專業水平、綜合能力[5];本次研究當中,結果顯示:(1)常規管理、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干預后,關于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裝合格率,實驗組更高,P<0.05;(2)關于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滿意度,實驗組高,P<0.05。表明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中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結果證明持續質量改進,能夠保障消毒供應中心復用器械消毒滅菌質量,提高科學人員的整體業務能力。
綜上所述,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外來器械管理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持續質量改進的相關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外來器械的管理質量,改善科室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