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霜葉,盛 佳,程 茜
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江蘇 214000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冠狀動脈狹窄、堵塞所致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病人表現為心絞痛、呼吸困難及運動耐受性下降,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1]。冠心病病人經治療病情穩定后需對其加強二級預防管理,通過強化病人二級預防管理可避免危險因素對病人造成影響,有助于預防心絞痛發作[2]。自我管理行為是指個體參與疾病管理的能力,病人自我護理技能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病情轉歸及預后[3]?;谶m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是應用于慢性病研究的一種新思路,用于監控慢性病病人的病情變化及指導病人、家屬和醫護人員采取正確的方式對疾病進行管理[4]。研究指出,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下的護理干預模式,能夠提高病人自我護理技能,使病人在治療期間保持良好的應對能力,促進病人預后[5]。本研究為了能更好地提高冠心病病人自我護理技能,使二級預防工作順利開展,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對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心肺康復科及內科收治的冠心病病人實施基于適應性領導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無錫市中心康復醫院心肺康復科及內科收治的94例冠心病病人。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內科學》中對冠心病的診斷標準[6];②病人經超聲心動圖確診;③病人病情穩定,具備良好的認知、溝通功能;④病人對研究內容知情,愿意積極配合。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肌炎、心肌疾病或安裝心臟起搏器者;②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即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Ⅳ級,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小于30%;③腦出血、腦梗死急性期;④合并嚴重肺部疾病,如肺心病、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⑤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萎縮及骨關節炎;⑥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70~92(78.00±5.66)歲;病程6個月至10年(3.45±0.78)年;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16例,Ⅱ級16例,Ⅲ級15例;合并癥:糖尿病18例,高血壓病14例,高血脂10例,無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中專14例,??萍耙陨?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4例;年齡70~92(78.00±5.52)歲;病程6個月至9年(3.56±0.77)年;NYHA心功能分級:Ⅰ級18例,Ⅱ級14例,Ⅲ級15例;合并癥:糖尿病20例,高血壓病14例,高血脂12例;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6例,高中/中專16例,專科或以上15例。兩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指導,給予病人阿司匹林腸溶膠囊(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716,每次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片(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6,每次75 mg,每天1次)+阿托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治療,同時指導病人進食低鹽、低脂飲食,戒酒、限煙,指導病人定期進行有氧運動,包括打太極拳、慢跑及散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基于適應性領導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成立疾病管理專職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心內科臨床專家1名,心內科護理專家1名,心理咨詢師1名及??谱o士3名。小組成員納入標準:心內科臨床專家和護理專家均需要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及≥20年的工作經驗;心內科專業護士需要有≥10年的工作經驗,心理咨詢師需要具備專業的心理咨詢資質及≥5年的工作經驗,保證累計咨詢時間不低于5 000 h。
1.2.2 建立冠心病病人管理檔案
護士需要在病人出院前1 d,向病人和家屬詳細說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取得病人的支持與配合,在病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專科護士負責收集病人的人口學資料及疾病??瀑Y料,為病人建立管理檔案。
1.2.3 制定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的干預方案
專職小組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以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為基礎設計干預方案的具體步驟。護理干預計劃分為4個模塊、3個階段開展。第1階段的干預要點在于對病人癥狀進行監測和評估。專職小組護理人員需要與病人以及病人的照護者保持密切的溝通,掌握病人的病情、背景資料等信息,以此為基礎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第2階段的干預要點在于正確地識別挑戰性質。將病人所面臨的問題分為3種類型,分別是技術性挑戰、適應性挑戰、混合性挑戰;第3階段的干預要點是制定具體干預措施,根據前2個階段的研究結果挑選干預模塊,4個干預模塊分別為軀體癥狀管理模塊、心功能訓練模塊、心理干預模塊、社會干預模塊。具體干預方案見表1。

表1 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下的干預方案
1.2.4 實施具體的干預措施
1.2.4.1 準備期干預措施
在病人出院當天,專職小組護士需要詳細地與病人進行溝通,講解本次干預的目的、內容、過程,與病人和家屬約定好出院后首次回訪的時間,一般在病人出院后3 d。
1.2.4.2 制定期干預措施
2名課題組成員按照約定時間與病人進行溝通,目的在于掌握病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在整個訪談期間需要做好記錄和錄音的工作,明確病人目前存在的個性化需求。采訪結束之后,需要將整個錄音轉化為書面文字,厘清病人的具體挑戰內容,根據調整類型,選擇干預模塊,生成個性化干預方案。
1.2.4.3 實施期干預措施
本研究專職小組采取團隊輔導和個體咨詢2種方式進行干預,通過咨詢和輔導,及時掌握病人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評估挑戰性質和內容,了解病人、家屬適應性領導力技能的掌握水平,對干預內容做出動態化調整。為保證干預的效果,本次干預活動根據遺忘曲線規律,在病人出院后的第1個月中,干預頻率為每周1次門診隨訪、每2周1次團體輔導。從第2個月開始,調整為每2周1次門診隨訪,每2周1次團體輔導。共持續3個月。
由疾病管理專職小組記錄兩組入組時及干預3個月結束時自我管理行為、心功能康復情況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1.3.1 自我管理行為
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為評價量表(CSMS)評定病人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包括日常生活管理、疾病醫學管理、情緒認知管理3個維度,共27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4分,總分27~108分,得分越高,說明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5,重測信度為0.912,提示量表信度理想[7]。
1.3.2 心功能
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兩組血清B型腦鈉肽(BNP)含量,采用超聲心動圖測定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
1.3.3 6 min步行距離(6MWD)
采用軟皮尺測定病人步行6 min的直線距離。
1.3.4 生活質量
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8]評價病人生活質量,量表包括疾病認識程度、治療滿意度、心絞痛發作情況、心絞痛穩定狀態、軀體活動受限程度5個維度,每個維度轉化為標準分0~100分,評分越高,說明病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


表2 兩組干預前后CSMS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及6MWD比較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AQ各維度評分及總分比較 單位:分
研究顯示,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水平越高,越有助病人進行二級防控,有利于病人病情控制[9]。本研究對冠心病病人實施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后,觀察組CSMS總評分及相關維度評分較對照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與卞薇等[10]對黃斑病變病人實施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措施獲得的結果一致,說明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措施可提高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為。分析可能是由于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可根據病人所處的不同階段動態化調整干預方案,專職小組可以根據這種變化重新評判病人所面臨的挑戰類型,促使病人不斷學習疾病相關知識及新的行為技能,從而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行為[11]。此外,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措施需要病人及醫務人員共同參與疾病管理過程,促使病人和家屬不斷完善疾病認知,不斷強化態度和信念,從而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技能[12]。
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及運動耐受性是衡量病人病情轉歸及預后的重要指標[13]。本研究結果顯示,對冠心病病人實施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措施后,觀察組BNP、LVEF、LVEDD、6MWD較對照組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措施可提高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及運動耐受性。分析可能是由于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措施可以為病人提供專業疾病知識和干預方法,強調病人、照護者及醫護人員間的相互配合,有助于醫護人員充分地掌握病人的基本情況,明確病人病情變化,從而為病人制定個性化干預措施,提高病人疾病二級防控技能,從而有助于病人心功能及運動耐受性的提升[14-15]。
積極提高冠心病病人生活質量、預防不良心臟事件發生,是當前冠心病實施二級預防的最終目的[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AQ總評分及相關維度評分較對照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措施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分析可能是由于基于適應性領導力理論框架的干預經過了階段性和模塊化干預后,病人及家屬逐步完善了疾病認知,促使病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病人自我管理行為,使病人對軀體癥狀管理更加自如,促使病人心理和社會功能恢復,從而促進病人生活質量提升[17-18]。
基于適應性領導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能有效提高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為,改善病人心功能及運動耐受性,提升病人生活質量。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納入病例數較少,缺乏大范圍取樣,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偏差,且受時間及人力資源影響,本研究對病人隨訪時間較短,關于基于適應性領導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對冠心病病人遠期預后影響在日后還需要延長觀察時間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