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飛,許玥琳,虞 呂
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 214001
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是臨床治療肝癌病人的常見方案,經導管使化療藥物通過肝動脈對病灶組織產生直接作用,使手術中未能充分切除或微轉移的病灶組織被及時殺滅,防止術后復發[1-2]。盡管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的應用效果已獲得認可,但受疾病、手術應激等因素影響,病人易產生負性情緒,加之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知,病人恐懼疾病進展及壓力感知加劇,加重負性心理,甚至出現排斥治療的行為,引起惡性循環,影響疾病治療效果。因此,需重視加強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的專業護理[3-4]。當前,臨床關于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的護理圍繞治療方案展開,難以進一步提高病人疾病認知水平及改善心理狀態,效果有限[5]。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是在常規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方案的基礎上興起的新型干預措施,可改善病人不同時期心理狀態,并激發病人的心理賦能,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及潛能,形成健康行為習慣,提高護理效果[6-7]。近年來,本院將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應用于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中,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介入科收治的125例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介入科收治的125例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n=62)和觀察組(n=63)。對照組中,男40例,女22例;年齡35~73(55.70±3.90)歲;病灶方位:18例左前葉,29例右后葉,8例右前后葉,7例左前后葉;文化程度:12例小學或初中,27例中專或高中,23例專科及以上。觀察組中,男42例,女21例;年齡37~75(55.98±3.95)歲;病灶方位:19例左前葉,29例右后葉,9例右前后葉,6例左前后葉;文化程度:11例小學或初中,30例中專或高中,22例專科及以上。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性肝癌規范化病理診斷指南(2015年版)》[8]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經病理診斷后確診;②年齡18~75歲;③于本院首次行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由同一組醫師進行操作;④認知功能、意識狀態均正常;⑤具備基本讀寫能力,聽力、視力與溝通能力均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②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③處于妊娠或哺乳階段;④精神異常;⑤并發腎、心、腦、脾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兩組性別、年齡、病灶方位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介紹肝癌、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相關知識,加強飲食與用藥指導,常規備皮,安撫病人情緒,強調以平和心態對手術順利展開、病情康復的積極意義,術后對病人術肢進行密切監測與12 h制動,根據病人情況加強疼痛干預及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
1.2.1 序貫式心理護理
1.2.1.1 入院日
于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對病人進行訪談,內容包括癥狀描述、病情確診后心路歷程、日常生活中負性情緒的應對方法等,全程予以錄音,訪談結束后護理人員回顧、整理訪談內容,明確病人應對負性情緒的方法是否具有有效性與可行性。
1.2.1.2 自我心理探索引導
訪談結束后至術前4 d,護理人員向病人介紹詳細記錄自我情緒的必要性,發放情緒自我記錄表,說明填寫方法,囑咐病人出現負性情緒后,認真填寫記錄表,護理人員作統一回收與整理,了解病人負性情緒的應對方法。
1.2.1.3 理性情緒替代
術前3 d起,根據病人情況,引導病人對情緒記錄表作深入分析,強調事件完成時間與情緒存在的關系,應對方式與情緒存在的關系等,協助病人明確自身存在的無效性情緒應對方法,介紹并強化正確、有效的理性情緒應對措施。
1.2.1.4 加強情緒調節
術前2 d,通過視頻、PPT、人工演示等形式給予病人介紹情緒調節的多種方式,包括音樂與意向聯合干預措施、放松訓練、信心療法與注意力轉移方法等,引導病人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情緒調節方案,并加以落實。
1.2.1.5 強化情緒管理
術前1 d,評估病人情緒調節與管理情況,對于積極應對且方式正確者,予以鼓勵與肯定;對于消極應對且仍有錯誤應對行為存在者,及時予以指正,協助病人擺脫不良情緒,增強情緒管理意識與信心,以樂觀、平和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
1.2.2 賦能健康教育
1.2.2.1 明確問題
入院日,對病人一般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羅列訪談提綱,加強與病人及其家屬的密切溝通,根據提綱內容展開開放式提問,了解病人對于自身病情及治療方案的認知程度、健康信念、疾病態度以及行為模式,明確護理工作問題,生成評估報告。訪談時間控制為30 min至1 h。
1.2.2.2 情感表達
入院后次日至第3天,展開第2次訪談,以鼓勵與聆聽等為主要形式,引導病人表達內心感受并宣泄情緒,避免評價,旨在深度挖掘護理問題,明確問題的本質,再結合評估報告展開針對性干預,協助病人客觀認識問題并處理問題,調動其積極性,主動參與護理工作。本次訪談時間為30 min至1 h。
1.2.2.3 設立目標并制定計劃
住院期間,每隔2 天展開1次訪談,鼓勵病人直視問題并展開自我管理,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制定目標與計劃。
1.2.2.4 評價行為
定期開展階段性評價工作,引導病人對賦能健康教育內容與過程進行回顧,對于順利完成目標者,予以肯定與鼓勵,增強康復信心,并引導病人總結護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提供針對性意見與建議,鼓勵病人加以改進并制定新的目標與計劃,于后期工作中加以落實。
1.3.1 知信行水平
護理前及出院時采用李曉等[9]編制的知信行水平調查問卷評估兩組知信行水平,該問卷含知識(15個條目)、信念(8個條目)與行為(7個條目)3個維度,共30個條目,其中知識維度是選擇題,選錯不計分,選對計1分,總分0~15分;信念與行為維度均采取Likert 4級評分法,計1~4分,信念維度總分8~32分,行為維度總分7~28分,問卷總分15~75分,分數越高,代表知信行水平越高。
1.3.2 心理狀態
護理前及出院時采用抑郁-焦慮-應激自評量表簡版(DASS-21)評估兩組心理狀態,該量表包括抑郁量表(7個條目)、焦慮量表(7個條目)及壓力量表(7個條目)3個分量表,從“不符合”到“總是符合”計0~3分,分量表采取各自計分模式,計算結果×2即為最終得分,得分越高,表明負性情緒越嚴重[10]。
1.3.3 恐懼疾病進展程度
護理前及出院時采用癌癥病人恐懼疾病進展簡化量表(FoP-Q-SF)評估兩組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該量表共12個條目,采取Likert 5級評分法,量表總分12~60分,分數越高,表示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越明顯[11]。
1.3.4 壓力感知程度
護理前及出院時采用壓力感知量表(PSS)評估兩組壓力感知程度,該量表包括10個條目,采取Likert 4級評分法,計1~4分,量表總分10~40分,分數越高,表示壓力感知程度越嚴重[12]。


表1 兩組知信行水平調查問卷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DASS-21各分量表得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FoP-Q-SF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PSS評分比較 單位:分
肝癌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生率逐年升高,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當疾病處于早期階段時,多缺乏典型癥狀,病情確診時,病情往往已進入晚期階段,喪失手術切除病灶的機會,需及時進行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治療,以延長病人生存期[13]。對于行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因缺乏對疾病與手術的專業認知,易產生抑郁、焦慮情緒,加劇應激反應,影響治療效果及預后水平。研究表明,加強對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的專業心理疏導及健康指導,對于增強疾病認知、緩解負性情緒具有積極意義[14-15]。然而,常規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難以滿足病人不同時間的心理需求,且無法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效果有待提升。
序貫式心理護理強調以時間為軸線循序漸進地開展心理護理,滿足病人不同時期心理干預需求。賦能健康教育強調以病人作為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心,為其提供專業知識、資源以及技能,使其自我潛能得以喚醒,主動改變自身行為習慣,配合自我管理,從而有效改善心理狀態,提升護理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知信行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提示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強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的知信行水平。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始終堅持以病人為護理工作的中心,通過訪談了解病人疾病情況,評估其疾病認知程度及心理狀態,鼓勵病人展開情感表達,再結合其具體情況制定目標、計劃,確保護理方案滿足病人需求,并進行行為評價,及時提供專業指導與建議,促使病人改變錯誤認知、態度與行為習慣,增強病人對于疾病、治療等專業知識的認知,促進其健康信念與行為模式發生改變,從而提升知信行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DASS-21各分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提示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可改善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的心理狀態。通過賦能健康教育增強病人對于疾病專業知識的認知,使其始終保持平和心態,再以肯定、支持、鼓勵及協助等形式對病人展開心理賦能干預,滿足病人不同時間的干預需求,引導病人以多種有效途徑釋放情緒,并且消除疑惑,增強知信行水平,以樂觀、平和的心態面對疾病與治療,緩解應激反應,同時消除困惑,改善心理狀態。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oP-Q-SF評分、P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明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可緩解病人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與壓力感知。原因在于通過加強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可增強病人治療信心,引導病人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干預目標與計劃,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促進病人的恐懼疾病進展及壓力感知的緩解。
綜上所述,序貫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健康教育在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術病人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能增強病人的知信行水平,改善心理狀態,而且還可以緩解其恐懼疾病進展程度與壓力感知。但本研究在納入病例局限于本院收治病人、病例數較少、觀察指標較少且主觀性強、未作隨訪觀察等方面仍有不足,后期重點展開多中心研究,實現對本研究結果的客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