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芳,李 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430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人由于冠狀動脈狹窄、堵塞導致心肌細胞急性缺血、缺氧,病人發病突然,死亡率高,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安全[1]。藥物治療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目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手段,但存在較明顯的副作用,病人預后并不理想[2]。目前,中醫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獨特優勢。中醫學理論認為,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胸痹”范疇,發病機制為“陽微陰弦”,宜采用化瘀止痛、益氣通脈等方法治療[3]。五行音樂是基于我國古典音樂五聲音階(角、徵、宮、商、羽)為基礎的音樂療法,具有鎮靜、安神之功效[4]。艾灸是中醫治療的一種常見手段,通過“溫通”讓機體維持正常功能,為心絞痛病人實施艾灸治療作用在于通絡靜脈、促進血液正常供應[5]。本研究為了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及臨床癥狀,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治療,獲得較理想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2021年1月—2021年12月選取11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臨床心血管病學》[6]中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②經冠狀動脈超聲造影確診;③病人處于疾病穩定期;④病人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及溝通能力;⑤病人對本研究知情,并表示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臟器功能不全導致生活不能自理;②合并急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肺栓塞、心臟破裂等疾病史;③合并免疫功能障礙、膿毒血癥及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者。應用隨機數字表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58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均參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合理用藥指南》[7]給予病人溶栓治療,病人病情穩定后對其實施護理干預,為了避免兩組干預時相互發生沾染,將兩組病人安排在不同的病區進行觀察,其中對照組安排在心內科一區,觀察組安排在心內科二區。
1.2.1 對照組
行心內科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康復活動指導、出院指導、延續護理指導,其中康復活動包括指導病人臥床休息48 h,并在床上屈伸四肢運動,從被動到主動,當病人自訴胸膜氣促時停止運動,對于無不適癥狀的病人可指導其依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活動量,每次10~50 min,每天2次。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由經統一培訓并通過中醫施護考核的2名責任護士開展相關操作。
1.2.2.1 五行音樂
選擇中華醫學會出版的《中國傳統五行音樂》對病人實施干預,根據心、肝、腎、脾、肺五大臟器對應徵、角、羽、宮、商原則,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選擇徵調式音樂,如《船歌》《二月映月》《梁祝》《紫竹調》《花好月圓》等,分別在11:00~13:00和17:00~19:00為病人播放徵調式曲目[8]。五行音樂干預前為病人講解五行音樂干預的目的及意義,選擇安靜的環境,為病人佩戴耳機進行循環播放,每次播放時間為30 min,音量控制在20~30 dB,連續治療14 d。
1.2.2.2 循經艾灸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與血液黏度增加、冠狀動脈閉塞有關。因此,艾灸穴位的循環宜遵循行氣活血、疏經活絡的原則。因此,本研究選擇心俞穴、厥陰俞穴、膻中穴、內關穴等穴位作為艾灸穴位,將艾條一端點燃并對準穴位,與病人的皮膚保持2~3 cm的距離進行熏烤,使病人感覺到穴位處有溫熱感,艾灸時間控制在每次5~10 min,每天為病人治療1次,28 d為1個治療周期,共持續3個周期。
由2名經統一培訓的責任護士記錄兩組干預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差異。①臨床癥狀評分:采用中醫癥狀積分從心悸出汗、氣短乏力、胸悶心慌、心痛刺痛4方面評價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每項積分0~6分,總分24分,得分越高,說明病人中醫癥候積分越高,表示病人癥狀改善效果不明顯[9]。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44,信度系數為0.907,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②心功能:采用軟皮尺測定兩組干預前后6 min步行距離(6WMD),采用超聲心動圖測量兩組干預前后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③生活質量: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10]評價兩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疾病認知水平、治療滿意度、心絞痛認知程度、心絞痛穩定情況、人體受限程度5個維度,共19個條目,每個條目總積分=(項目實際得分-該項最低得分)/(項目總評分-該項目最低分)×100%,每個維度總評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病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36,信度系數為0.918,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表2 兩組干預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AQ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 單位:分
中醫學認為,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是由于寒邪內侵、飲食失調、情志失節、勞倦內傷及年邁體虛導致[11]。受這些問題的影響,病人的內臟與機體功能異常,從而引起血脈不暢、心脈不通,導致病人心血管阻塞,繼而引起胸痹、胸痛癥狀,嚴重影響病人心功能恢復[12]。研究認為[13],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機制在于氣虛、氣陰兩虛及陽氣虛衰,主要癥狀表現為血瘀、寒凝、痰濁、氣滯,從而影響心肌細胞血液循環。急性心肌梗死作為身心性疾病,病人病情轉歸及預后除了與病人健康行為有關外,還與病人情緒管理密切相關,機體處于應激狀況下,會導致血壓水平升高,血液中三酰甘油及游離脂肪酸會明顯增加,并會沉積在血管壁內,從而形成斑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動脈堵塞,不利于血液循環,影響心功能恢復[14]。本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臨床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說明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臨床癥狀。分析可能由于五行音樂通過音樂和聲、音頻及節奏與人體經絡發生了共振,并通過經絡反射及傳導,促進了人體肺腑功能及氣血津液功能正常協調,從而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減輕機體應激反應,避免應激情緒對心功能產生不良影響[15]。另外,艾灸能夠在身體的特定位置產生溫熱性刺激,從而促進機體氣血循環,改善機體生理功能[16]。而選擇經絡位置行艾灸,能夠促進氣血循環,從而避免心脈不通,減輕心絞痛癥狀,有效改善病人臨床癥狀[17]。
本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6 WMD、LVEF較對照組提高,而LVEDD較對照組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說明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指標。分析可能由于徵調屬火,可通于心,能提升機體氣機上延,預防氣機下陷,具有補脾利肺、養陽助心、瀉肝火的效果[18];羽調屬水,可通于腎,具有澀氣作用,可增強納氣和藏精功能,水火相互配合,能起到平衡作用,可避免“心火旺”的同時使心臟水汽不至于過涼,有利于病人心功能改善。而艾灸的溫熱刺激作用于人體特定的穴位,具有刺激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可補益氣血,改善心功能[19]。另外,經絡穴位被艾灸刺激后,氣血運行加快,可以預防冠心病與心絞痛[20]。本研究中,觀察組選擇在心俞穴、厥陰俞穴、膻中穴、內關穴進行艾灸,其中,厥陰俞為足太陽膀胱經,心包之背俞穴,通過這個穴位能夠緩解心律不齊、心絞痛等病癥[21]。心俞是心經之氣輸注于背部的腧穴,研究證實這一穴位與病人的心悸、胸痹、失眠等病癥息息相關[22]。膻中穴與冠狀動脈血流量有直接關聯,內關穴則常被應用于心絞痛、心肌炎以及心律不齊等病癥的治療。因此,通過刺激上述各穴位能起到有效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23]。
本研究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治療,觀察組干預后SAQ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說明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生活質量。劉立娜等[22]指出,采用艾灸法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能有助于提高SAQ評分,表明循經艾灸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這是因為艾灸可以產生熱傳導和熱輻射,從而調節機體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以及循環系統,改善機體狀態,促進機體健康[23]。另外,本研究中還對病人行五行音樂療法干預,通過音樂干預可減輕機體應激反應,讓病人心神安寧,有利于病人心理健康,促進病人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五行音樂聯合循經艾灸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改善病人臨床癥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然而本研究納入病例數較少,所有病例均由本院心內科提供,缺乏大樣本抽樣,導致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偏差,在日后需要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