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金葉 陳玲 李英
(福建省龍巖市中醫院婦產科 龍巖 364000)
痛經是指女性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者,嚴重者多伴有惡心嘔吐、四肢發冷等癥狀。西醫中痛經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大類,大多數患者屬于原發性痛經。有研究發現超過50%的女性因為痛經影響到日常生活[1]。經期產后,感受寒邪,或過食寒涼生冷,寒客沖任,與血相搏,子宮氣血壅滯,“不通則痛”故導致痛經。加上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熬夜、勞累、緊張、焦慮等都對經期癥狀有影響。目前臨床上對于女性痛經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普遍認為是因為經期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水平變化所致[2]。臨床上常規使用布洛芬、酮洛芬等鎮痛藥緩解疼痛。有研究表明,針灸能通過調節機體內環境,有效緩解經期疼痛[3]。痛經在中醫學又稱為“經行腹痛”,寒凝血瘀型為常見證型,主要與經期產后感受寒邪,或過食寒涼生冷有關[4]。對這類患者治療主要以溫經散寒、祛瘀止痛為主?;诖耍狙芯垦芯垦ㄎ会槾膛浜蠝亟浬⒑疁委熀鲂屯唇浕颊叩呐R床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1 年10 月醫院收治的68 例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68 例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 例,兩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已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 n 年齡(歲) 初潮時間(歲) 病程(月) 癥狀[例(%)]乳房脹痛 腹瀉 惡心觀察組對照組t/χ2 P 34 34 21.12±3.11 20.76±2.74 0.506 0.614 12.56±1.64 12.60±1.38 0.109 0.914 60.36±41.35 63.66±40.25 0.333 0.740 15(44.12)14(41.18)0.060 0.806 10(29.41)12(35.29)0.269 0.604 11(32.35)9(26.47)0.283 0.595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醫婦科學》[4]寒凝血瘀型痛經的診斷標準,主癥為經期小腹畏寒冷痛、得溫痛減,經色暗紅,伴有血塊;次癥為經期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舌黯苔白,脈沉緊;在經期前或經期階段(7 d 內)出現下腹部疼痛及其他不適癥狀的女性;16 歲≤年齡≤35 歲;月經周期為(28±7)d;患者簽署知情書并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由其他惡性疾病導致的嚴重痛經者;患有銳物恐懼癥者;依從性差者;處于哺乳期的女性。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布洛芬緩釋片(國藥準字H44025287)緩解經期疼痛。從有疼痛感開始服用,0.3 g/次,早晚各1 次,連續3 d,如出現劇烈疼痛可加服1 次。觀察組患者給予穴位針刺配合溫經散寒湯緩解經期疼痛。針具進行常規消毒后,選取針刺次髎穴、三陰交、十七椎、地機,以穴位為中心,用75%乙醇由內向外打圈消毒,消毒面積直徑約為2 cm。采用捻轉補瀉法,針下得氣后,留針30 min,每15 分鐘行1 次針。針灸配合溫經散寒湯以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組方:當歸15 g,川芎10 g,生白術10 g,紫石英 30 g(先煎),川楝子 10 g,延胡索 12 g,醋香附10 g,小茴香6 g,赤芍12 g。將藥材放入砂鍋,加入放涼的飲用水沒過藥材,浸泡20 min,之后放在爐火上煎煮,沸后小火煎煮30~40 min,倒出150~200 ml 藥液,于空腹時服用。連續服用3 個月經周期后進行療效評價。
1.4 觀察指標
1.4.1 治療效果 治療結束后隨訪3 個月經周期,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進行療效評估,分為治愈、好轉、未愈。治愈指月經來臨時無明顯疼痛感,且持續3 個月經周期;好轉指輕微疼痛感,但無法持續3 個月經周期;未愈指疼痛感無明顯減弱??傆行蕿橹斡屎秃棉D率之和。
1.4.2 疼痛評估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6]??偡譃?10 分,0 分表示沒有任何疼痛感;1~3分表示輕微疼痛,但可以忍受;4~6 分表示明顯疼痛,雖然可以忍受但是影響睡眠;7~10 分表示強烈疼痛,無法忍受,嚴重影響睡眠和食欲。
1.4.3 痛經癥狀 在治療前后進行COX 痛經癥狀評分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評估,該量表由18 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均有2 個評分,分別是嚴重程度評分和持續時間評分[7]。采用5分法積分,嚴重程度評分:1 分表示無不適,2 分表示輕度疼痛,3 分表示中度疼痛,4 分表示重度疼痛,5分表示劇烈疼痛;持續時間評分:1 分表示無,2 分表示持續<3 h,3 分表示持續 3~7 h,4 分表示持續7~24 h,5 分表示持續>24 h。
1.4.4 血清前列腺素 F2α(PGF2α) 和前列腺素 E2(PGE2) 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對兩組患者抽取空腹靜脈血約5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聯科生物)檢測兩組患者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其中年齡、初潮、病程、療效、痛經癥狀、血清PGF2α和 PGE2水平等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癥狀、療效評估等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評估比較 經過3 個月經周期的治療,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療效評估比較[例(%)]
2.2 兩組疼痛評估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第2 個月經周期及第3 個月經周期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第3 個月經周期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治療前 第1 個月經周期第2 個月經周期34 34 t P 4.12±0.56 4.32±0.43 1.652 0.103 3.32±1.34*3.61±1.72*0.776 0.441 2.12±0.45*2.38±0.58*2.065 0.043 1.47±0.23*1.78±0.48*3.396 0.001
2.3 兩組痛經癥狀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痛經癥狀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都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CCMS 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CCMS 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持續時間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嚴重程度治療前 治療后34 34 t P 17.36±2.64 17.58±3.12 0.314 0.755 8.32±1.22*10.74±2.35*5.329 0.000 21.22±2.34 21.54±2.46 0.550 0.585 8.86±1.58*10.65±2.28*3.763 0.000
2.4 兩組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PGF2α和PG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 PGF2α水平明顯降低,PGE2水平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患者 PGF2α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0.05),PGE2水平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 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PGF2α 和 PGE2 水平比較(pg/ml,)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PGF2α 和 PGE2 水平比較(pg/ml,)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PGE2(ng/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nPGF2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34 34 t P 74.35±12.12 75.56±12.68 0.402 0.689 51.54±7.89*56.87±12.58*2.093 0.040 56.78±10.64 55.88±9.67 0.365 0.716 70.10±10.57*64.34±7.24*2.622 0.011
女性經期是指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脫出血并排出體外的過程。PG 在這一過程中起促進作用,能促進子宮內膜收縮,但是體內PG 水平過高,會引起子宮的劇烈收縮,壓迫周圍血管,導致局部缺血缺氧,引起女性經期疼痛和痙攣[8]。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治療痛經的獨特方法,本病證型包括寒凝血瘀、氣滯血瘀、濕熱下注、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等,其中寒凝血瘀是最常見證型,中醫學認為寒凝血瘀病因病機在于經期產后,外感寒濕之邪或過食寒涼生冷,邪客沖任,與血相搏,以致沖任失暢,氣血凝滯,令經行腹痛,故針對此證型的痛經患者,中醫臨床以調理氣血沖任、溫經散寒為主要治則[9]。
本研究采用穴位針灸與溫經散寒湯聯合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并與西藥治療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經過3 個月經周期的治療,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穴位針灸配合溫經散寒湯療效優于西藥止痛藥,與孫萌等[10]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布洛芬緩釋片緩解經期疼痛的機制是作為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能抑制PG 合成,減緩子宮內膜收縮頻率,達到緩解經期疼痛的作用,但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遠期效果不甚理想[11]。而中醫講究“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針刺可疏通經絡,通過局部刺激,調節氣血、陰陽、津液、臟腑功能,調節人體內環境與鎮痛物質,調節免疫與炎癥反應,促進子宮內血流加速,緩解子宮缺血缺氧癥狀,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觀察組采用針刺次髎穴、三陰交、十七椎、地機等穴,其中次髎穴歸足太陽膀胱經,能理氣化瘀調經,配合十七椎、地機穴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三陰交是足三陰經交會穴,與任、沖二脈相關,具有調節氣血、益氣調經的作用,針刺此穴能調節脈絡氣血,調控胞宮,以達通則不痛效果。另外,在針灸之后配合溫經散寒湯,方中以當歸、川芎、赤芍養營活血化瘀;白術健脾化濕;延胡索、香附、茴香理氣化瘀止痛;川楝子行氣止痛;紫石英直達子宮以溫宮散寒;寒散血行,沖任、子宮血氣調和流暢,自無疼痛之虞。
有研究發現針灸有助于緩解經期疼痛[12]。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而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痛經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針灸配合溫經散寒湯比口服布洛芬緩釋片更能緩解經期疼痛,與黃競萱等[13]的研究結果相似。針刺次髎穴、三陰交、十七椎、地機等穴是中醫學中常用治療經期疼痛的方法。根據《經絡腧穴學》[14]中示,針刺地機活血化瘀、健脾益氣;三陰交健脾和胃益腎,調節女性經期的氣血虧虛,散寒止痛;次髎穴補益下焦,健腰調經理氣,活血散瘀;十七椎調節三經氣血,主理胞宮。另外,次髎位于骶骨孔,其內有骶神經,針刺該穴可刺激盆腔神經叢,緩解子宮平滑肌痙攣,且局部刺激可促使機體釋放腦啡肽,提高痛閾,減弱痛覺信號向上傳遞趨勢,從而起到顯著止痛效果[15]。配合溫經散寒湯中的當歸、川芎、赤芍、白術等藥材,加強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增強治療靶向性,發揮協同作用。
PGF2α可以引起子宮內膜血管加速收縮,導致子宮血流受阻,局部缺氧,促進酸性物質代謝堆積,刺激中樞神經,引起痛經。PGE2可以促進子宮血管平滑肌舒張,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子宮內缺血缺氧癥狀,緩解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GF2α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GE2水平較照組更高(P<0.05),提示針灸配合溫經散寒湯可發揮調節血清PGF2α及PGE2的作用。戴俊利等[16]研究表明,穴位針刺可調節子宮分泌疼痛遞質和促進生殖內分泌功能,激活中樞神經阿片受體,降低PG 含量。另有研究顯示,針刺三陰交、地機等穴位能夠調節血清PGF2α或PGF2的分泌,相較于西藥,對緩解子宮痙攣、調節內分泌環境、改善痛經的效果更好[17]。綜上所述,穴位針刺配合溫經散寒湯相比布洛芬緩釋片能更明顯緩解寒凝血瘀型痛經患者經期疼痛,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改善痛經癥狀。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有限,且未對遠期預后進行觀察,還需更多研究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