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秀麗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人民醫院兒科 杞縣 475200)
肺炎支原體肺炎(MPP)是原發性非典型肺炎,病因是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細支氣管出現炎性改變[1]。MPP 在兒科中較為常見,在兒童肺炎中占比約30%。多數MPP 患兒病情相對輕微可自愈,但約有1/10 的MPP 患兒經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后效果不明顯致使病情持續進展為重癥[2~3]。重癥MPP 病情進展迅速,可導致肺實質改變等嚴重肺部疾病并可累及其他器官,甚至造成死亡[4]。臨床針對重癥MPP 患兒除了給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外,多給予糖皮質激素藥物聯合用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是其中代表性藥物,具有抗感染、抗炎、免疫調節等功效,可有效提高重癥MPP 患兒的治療效果[5~6]。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小兒重癥MPP 的有效性目前已得到臨床廣泛認可,但對該藥的劑量選擇尚存在一定爭議。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對80 例小兒重癥MPP 患兒進行分組治療干預,探討不同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重癥MPP 的療效及對炎癥反應、免疫功能的影響,并分析不同劑量的作用機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0 月至2022 年10月河南省開封市杞縣人民醫院兒科收治的80 例小兒重癥MPP 患兒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各40 例。低劑量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9 個月至12 歲,平均年齡(4.77±1.06)歲;肺部病變時間 7~14 d,平均(9.27±0.82)d;體質量指數 9~16 kg/m2,平均(13.21±1.38)kg/m2。高劑量組男 21 例,女 19 例;年齡 8 個月至 11 歲,平均年齡(4.65±1.11)歲;肺部病變時間 7~15 d,平均(9.36±0.79)d;體質量指數 10~16 kg/m2,平均(13.35±1.29)kg/m2。兩組一般資料均衡性良好(P>0.05)。本研究經河南省開封市杞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并批準(批準文號:河南省開封市杞縣人民醫院倫理字201800285 號)。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相關診斷標準[7],且肺炎支原體IgM 抗體(MP-IgM)顯示陽性;年齡≤12 歲;病程7 d 以上;接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1 周無效;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者;治療前1 個月接受過抗生素治療者;既往有本研究藥物過敏史者;合并先天性疾病者,如先天性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肝腎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包括止咳、抗感染、平喘等,并靜脈滴注注射用鹽酸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60400)+同量0.9%的氯化鈉注射液,首日劑量10 mg/kg,次日至結束調整劑量為5 mg/kg。低劑量組在此基礎上靜脈滴注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國藥準字 H20183040)2 mg/(kg·d)+5%葡萄糖注射液 100 ml,1 次 /d,3 d 后停用并給予醋酸潑尼松片(國藥準字H61020333)口服,10 mg/次,1 次/d。高劑量組靜脈滴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20 mg/(kg·d)+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 h 內滴注完成,1 次/d,3 d 后停用并給予醋酸潑尼松片(同對照組)。兩組均連續治療1 周。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兒癥狀(發熱、咳嗽、喘息等)基本消失,且X 線檢查正常;有效:治療后癥狀改善明顯,肺部X 線見陰影縮小一半以上;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顯效和有效計入總有效。(2)癥狀緩解時間。比較兩組患兒退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胸片恢復正常時間。(3)炎癥因子。采集兩組患兒治療前、治療1周后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3 000 r/min 轉速離心5 min 后取上層清液保存待檢。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6、γ 干 擾 素 (IFN-γ)、 腫 瘤 壞 死 因 子 α(TNF-α)、C 反應蛋白(CRP)]水平均經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試劑盒購自合肥萊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4)免疫功能。血清采集處理同上,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通過免疫比濁法測定,試劑盒購自北京中檢葆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5)不良反應。觀察高血壓、面色潮紅、惡心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高劑量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高于低劑量組的8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高劑量組退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胸片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表2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對比(d,)
胸片恢復正常時間低劑量組高劑量組組別 n 退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40 40 t P 3.20±0.51 1.64±0.23 17.635 0.000 7.27±1.08 4.39±0.85 13.253 0.000 8.81±1.46 5.93±1.14 9.833 0.000 13.24±2.37 8.51±1.65 10.359 0.000
2.3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 治療后,高劑量組血清IL-6、IFN-γ、CRP、TNF-α 水平均低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

表3 兩組炎癥因子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TNF-α(mg/L)治療前 治療后低劑量組高劑量組組別 n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IFN-γ(ng/L)治療前 治療后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17.16±2.34 17.45±2.41 0.546 0.587 8.98±2.07*7.52±1.53*3.587 0.001 101.29±17.61 99.73±17.40 0.399 0.691 90.25±15.33*81.84±14.38*2.531 0.013 43.28±10.06 42.69±10.18 0.261 0.795 22.56±5.68*13.64±4.01*8.114 0.000 2.27±0.42 2.32±0.41 0.539 0.591 1.75±0.37*1.29±0.32*5.947 0.000
2.4 兩組免疫功能對比 治療后,高劑量組血清 IgA、IgM、IgG 水平均高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免疫功能對比(g/L,)

表4 兩組免疫功能對比(g/L,)
注: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IgG治療前 治療后低劑量組高劑量組組別 n IgA治療前 治療后IgM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1.49±0.33 1.52±0.35 0.394 0.695 2.01±0.40*2.44±0.47*4.406 0.000 1.00±0.16 1.04±0.15 1.153 0.252 1.25±0.20*1.64±0.27*7.341 0.000 6.24±0.94 6.29±0.91 0.242 0.809 7.52±1.03*8.81±1.12*5.362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高劑量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2.50%)與低劑量組(15.00%)相當(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例(%)]
由于支原體不存在細胞壁,抑制微生物細胞壁合成的藥物對其無抑制作用,如青霉素、頭孢類藥物等[8]。大環內酯抗生素主要作用于支原體的核糖部位,可對支原體蛋白質的形成產生抑制,對于MPP的治療效果較好。但由于該類抗生素化學性質較為穩定且滲透性較強,臨床對于其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導致部分MPP 患兒對其的耐藥性較高,治療的效果欠佳,最終發展成為重癥 MPP[9~10]。重癥 MPP 可誘發肺實質改變、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對患兒呼吸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并可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累及其他臟器系統。其發病機制如下:(1)肺炎支原體可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對黏膜上皮細胞造成損傷,致使纖毛的清除作用減弱,導致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造成梗阻、氣道高反應性等[11]。(2)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引發的免疫應答致使Ig 大量產生,結合相應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對臟器造成損傷[12]。
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是臨床常見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作用于機體后可對溶酶體產生作用,并可降低吞噬細胞活性,進而對呼吸道炎癥反應發揮抑制作用[13]。目前臨床對于該藥劑量的選擇仍存在一定爭議。以往多采用低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重癥MPP 患兒,但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有學者提出高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的治療效果更佳,且不會增加用藥風險[14]。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高于低劑量組的85.00%(P<0.05);高劑量組退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胸片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低劑量組(P<0.05);治 療 后 高劑 量 組 血 清 IL-6、IFN-γ、CRP、TNF-α 水平均低于低劑量組(P<0.05),提示高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小兒重癥MPP 的治療效果更好,且在抑制炎癥反應方面具有優勢。究其原因在于,低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主要通過基因調控途徑發揮作用,藥物進入人體后結合相應的受體,從而對基因轉錄、蛋白質表達發揮抑制作用[15]。但藥理研究顯示,該調控途徑作用較為緩慢,藥物與細胞質受體結合需要30 min,且存在藥物依賴性,藥效隨著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當藥物超過26 mg 其藥物依賴性降低,當藥物超過85 mg 則藥物依賴性消失[16~17]。而高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通過非基因調控途徑發揮藥效,通過在病灶內維持高濃度藥物以增強對炎癥反應的抑制效果[18]。
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短時間內可生成大量免疫球蛋白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并對其補體產生刺激,進而對機體組織造成損傷,出現增生性改變[1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高劑量組血清IgA、IgM、IgG 均高于低劑量組,與李惠麗等[20]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高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治療重癥MPP 患兒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改善。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12.50%)與低劑量組(15.00%)相當,提示高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發生風險。綜上所述,高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相較于低劑量對于小兒重癥MPP 的治療效果更佳,有助于癥狀緩解時間的縮短、炎癥反應的抑制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且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