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璇 龔文德 陳曼雨

編者按:2022年9月,湖北省委教育工委印發通知,確立了60個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00個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為培育創建單位。為推動示范創建工作向深處走,受省委教育工委委托,開展“強基鑄魂育新人”系列報道,本刊全媒體記者深入各高校,及時發掘創建過程中的典型經驗、培育成果、創建成效,為全省高校基層黨建示范創建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敬請關注。
“長江大保護離不開水安全問題,作為國家重大戰略舉措,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將何去何從?”2022年9月19日,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以下簡稱“武大水院”)夏軍院士為學校2022級工科試驗班本科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課程現場,院士妙語連珠,學生踴躍提問,在輕松的氛圍中激發出學子們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
近年來,學院黨委創新形式,讓理論學習“活”起來,凝聚組織育人合力,開展師生共建,引領學生成長成才,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
珞珈山下的紅色水文
2021年11月4日,學院黨委為入黨80年的老黨員嚴傳梅過了一次特別的“政治生日”。“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雙目幾近失明的嚴傳梅,背誦入黨誓詞,字字鏗鏘有力,飽含對黨的深情,在場師生備受感動,不禁潸然淚下。
為老黨員過“政治生日”,學生黨員幫扶高齡、空巢離退休老教師,聽老黨員講故事……這是學院實施學生黨支部與教職工黨支部、離退休黨支部結對共建,探索育人新生態的縮影。
2021年6月22日,學院水文水資源系的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教職工黨支部、研究生第一黨支部,三個黨支部的黨員齊聚學院會議室,開展共慶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
水文系退休教師李鈺心教授有著68年的黨齡,他分享了他父母的革命故事,表達了對黨和國家的感激之情。
青年教師黨員陳杰講述了自己海外求學的經歷,他說:“我在國外學習和生活了8年,在海外時黨員們也會一起開展學習活動,這讓我感到黨在心中,促使我一定要學有所成,回報祖國。”
“此次活動,讓我對信仰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汲取了奮進力量。”研究生第一黨支部黨員張曉璐說。
該系老中青三代黨支部經常通過開展聯合主題黨日、水文大講堂、茶話會等活動,進行互動交流,不僅激發了師生勇攀科技高峰的決心,更堅定了愛黨、愛國、愛專業的信念。
在離退休黨支部、教職工黨支部的帶動下,學生黨支部科研氛圍濃厚。2019年,研究生第一黨支部畢業生黨員尹家波留校任教,他說:“武大水文系的發展,凝聚著幾代人的付出。如今,我從學生成為了一名教師,我將努力向前輩看齊。”
黨支部結對共建,師生相互作用,形成了1+1>2的效果。
近年來,該系研究生第一黨支部獲評教育部首批全國“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教職工黨支部獲評“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離退休教職工黨支部獲評“湖北省離退休干部示范黨支部”。
“老中青三代共譜華章,相繼榮獲黨建領域省部級以上表彰,形成了珞珈山下特有的紅色水文現象。黨建引領推動學科發展,報考水文系的新生逐年增多。”武大水院黨委書記李典慶自豪地說。
學生從這里揚帆遠航
每周三晚上,黨員教師陳杰都會召集自己的研究生,召開研討會,引導學生結合國家需求,選擇研究方向,及時了解學生研究進度。研討會上,有一群特殊的線上旁聽人員,他們是陳杰的畢業生彭培藝的學生。
2020年,彭培藝從武大水院畢業,去到重慶某高校當老師。去年第一次帶團隊、擔任研究生導師的彭培藝十分緊張,找到自己的導師陳杰求助:“陳老師,以前在學校參加您的研討會,對我幫助很大。現在我可以帶我的研究生旁聽嗎?”陳杰聽后爽快地答應了。
學生畢業后和老師保持聯系,遇到難題請教老師,老師傾囊相授。這份延續的師生情,折射出學院“三航”工程的育人實效。
“三航”工程的主題為啟航、導航、引航。學院為新生本科生配備學生黨員作為“朋輩導師”,幫助新生在大學起步階段開篇“啟航”;發揮教師“導航”作用,為本科生配備“班級導師”、研究生配備“德育導師”;給每個學生黨支部配備“思政導師”,由優秀校友、專職教師、學校機關干部擔任,為學生“引航”不偏向。
“導師是經過層層選拔,精心挑選出來的,每年還會對導師進行考核評比,激勵他們加強與學生溝通,做好引路人。”李典慶介紹,他科研團隊中的教師均是國字號人才黨員,他們承擔著德育導師、思政導師等不同角色,大家都盡可能將自己掌握的國家政策和前沿成果分享給學生。
談及自己的德育導師,研究生葉浩說:“剛進校時非常迷茫,不知道未來做些什么。是劉攀老師讓我了解到水利人背后的故事。如今我有了目標,那就是成為像劉老師一樣的水利人。”
近年來,學院1人獲評“全國自強之星”,5人獲評“全國水利未來之星”,76%的畢業生扎根水利。一大批優秀學子從武大水院出發,揚帆遠航。
行走的第二課堂
“抽水蓄能電站由哪些水電站建筑物、機電設備構成?”2021年3月21日,一節《水電站》被授課教師楊建東搬到了安徽金寨抽水蓄能電站。在這里,師生實地考察了該抽水蓄能電站的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及開關站等處,課本上的一張張圖片,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
這堂開在能源建設現場的專業課,讓在場學生心潮澎湃。學生廖溢文說:“站在地下廠房凝視著巨型的水泵水輪機時,撲面而來的震撼讓我意識到,我們已置身于現代能源建設體系的宏偉浪潮中。”
學院副院長嚴鵬介紹:“學院轉變傳統授課模式,完善實習實踐體系,打造行走的第二課堂,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滋養水利學子的家國情懷。”
2022年學院“江河十年新變化,青春獻禮二十大”重走習近平總書記足跡實踐隊,前往陜西省、甘肅省、重慶市等六省九市開展實踐調研,去到20余家基層水文站、水利樞紐現場、流域治理項目等地進行考察學習。
他們在延安寶塔山下重溫入黨誓詞,一路上學習專業知識。發放并收回調研問卷千余份,共完成15萬余字調研報告、4篇專業論文、9部實踐紀實視頻等,獲評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學院積極開展水利知識調研、鄉村振興研究、暑期支教、專業實踐等活動,鼓勵學生勇擔時代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院將加強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水利建設者和接班人。”李典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