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喻本云
河南省教育廳委托北京師范大學作為中原名師培育基地,組織開展為期3年的中原名師培育對象高級研修項目。北京師范大學基于深厚的人文積淀、教師教育特色,以及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雙一流”學科資源優勢,助力河南省中原名師培育工程建設,以教師隊伍建設的高質量推動河南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鎖定方向,系統設計
中原名師培育對象高級研修項目依托北京師范大學優勢學科(語言文學和教育學)資源,匯集北京其他高校和機構的優質資源,厚植文化底蘊,圍繞“豫派實踐型教育名家”這一總培育目標,按照“分步進階、成果凝練”培訓課程體系進行設計與實施。北京師范大學基地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以“課題研究”“名師工作室”為兩大抓手,在培訓實踐中檢驗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階段性梳理培育工作框架,提煉培育經驗,形成“四位一體”的名師培育課程體系,初步形成“1234X”名師群體培育模式。“1”即一個核心目標,打造“豫派實踐型語文教育名家”;“2”即雙導師制,教育理論導師+教育實踐導師;“3”即教育教學、教育科研、平臺建設三大模塊內容;“4”即四項堅持,堅持問題導向、任務驅動、學用結合、成果導向;“X”即X項研修方式,多樣化的研修方式助力名師教學個性發展。本模式在培訓實踐的過程中持續打磨與完善。
同時,基地推進“名師—團隊—學校”一體化混合式培育,推動工作室聯盟建設,營造多元、獨特、共進的實踐場域,以理論導師高位引領、實踐導師貼身指導為路徑,層層推進,步步落實,助力41位中原名師深度研修、協同成長。
二、精準施訓,成就名師
基于“豫派實踐型教育名家”這一總目標,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的關鍵舉措分別為“建”“強”“集”。
(一)建多層次體制,發揮合力,有效助力
建組織機構,保障項目實施高效規范。為了保障項目工作順利推進和有效落實,北京師范大學專門成立中原名師項目管理團隊,由主管領導統籌,項目負責人牽頭推動方案策劃和課程研發,管理團隊成員間分工明確、協作共進,有力保障本項目三年周期內穩步有效推進。
組建高水平導師團隊,因“生”施教。項目組依托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和教育學院,同時聯動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精選有情懷、專業強的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團隊,協同探究,深耕施教,引領成長。
商建班級委員會。項目組以邀請函的方式招募班委會成員,共商共建內部工作機制,自覺自愿共商班級各項事務。
建設自組織,助力學員自主成長。項目組協助,班委示范引領。學習小組即班委微團隊,借由學習任務,微團隊內部磨煉協作能力,同時增強自身自主意識,發展各項能力。
創建多維研修共同體。項目實施過程中,組織內容多元、方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發展班級內任務各異、性質不同的微團隊,推動學員及時轉變角色,適應新團隊學習,發展多元能力。
(二)強過程指導,助力學員發展出實效
強化問題診斷,按需施訓。本項目持續組織多樣靈活的需求調研活動,目的在于發現問題、及時診斷,有針對性地將問題轉化為培訓需求,整合資源,按需施訓。
強調規劃和指導,逆向設計促提升。從項目頂層設計到一次學習活動策劃,均強調規劃意識和指導作用,逆向設計,以終為始,抓落實,促提升,看成效。
聚焦教學設計,強設互動與對話。優秀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實現優質學習的前提和起點。本項目從教學設計出發,進行了“視頻教學觀摩”“教學聽評課指導”“教學設計撰寫”“教學反思撰寫”“說課視頻錄制”等一系列指導活動。在學習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巧妙設計,強化學員、師生間的互動與對話,營造公共多元的對話課堂,抓住教學根本,發展學員教師關鍵能力。
強調規范,適時組織課題研究系列指導。經調研發現,大多數學員都有課題研究的實踐經驗,但在規范性方面有待提升。基地的后續課題指導要從“規范申報書書寫”和“課題真問題”兩個角度分別展開一對一指導。
結合地域特色,打造“豫派”名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組通過細致的資料搜集和訪談調研,擬進一步挖掘中原名師背后的文化底蘊,植根中原,形成更具河南特色、更適合區域教育整體發展的人才培養策略。
(三)集多形式活動,扎實推進項目實施
集中面授研修,創生體驗學習,提升核心素養。集中面授是本項目最主要的研修方式。項目組創設多樣參與機會,使教師進行體驗式學習,在與專家互動研討中得啟思,在與同伴的交流辯論中長新知,營造良好的培訓文化氛圍。
高效線上指導活動,集智攻破個性問題。通過有效組織,學員帶著問題和思考進行線上活動。專家集體教學,一對一指導,集雙方智慧,攻破個性學科問題,提升指導實效,使線上指導成為學員專業螺旋式提升的承上啟下環節。
匯集生成性學習成果,深度加工。項目組專家帶領學員圍繞教學設計、論文寫作、課題研究、觀評課等,開展環環相扣的主題活動,每次主題活動都會生成高質量的階段性學習成果。精選后,項目組進行深度加工,形成系列項目成果,與教育廳、學員共建共享。
三、聯動引領,提質增效
(一)資源聯動,搭建平臺,實現“學中做,做中領”
項目聯動,搭建培育與引領平臺。中原名師項目和中原教研名家項目聯動為第一層級,河南“國培”“省培”項目與名師名家項目聯動為第二層級,項目分層聯動與交互,帶來多重差異優勢資源,提供多樣化“教—學—評—領”學習方式,有利于營造同伴群體的互助互學氛圍,從外在培育向內在動力激發過渡。2022年,基地將河南“國培”“省培”項目引入,與名師培育項目聯動實施,為中原名師及培育對象搭建平臺,與導師同臺施教,達到“以教代學、以教為育”的培育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項目組以此為契機,創新升級培育方式。
優質資源聯動,構建名師培育課程體系。基于培育目標,項目組聯動全國范圍相關優質資源,策劃系列化、模塊化課程,經過實施與評價,逐步形成“補償型、示范型、研究型、素養型”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共同助力中原名師培育對象的專業發展。
工作室聯動。以班委牽頭,班級內組建名師工作室聯盟,組織名家講壇、聯合教研、經驗共享等學習活動,在班級內外發揮著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北師大資源聯動。依托導師團隊,有效聯動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育學部和繼續教育學院資源,如北師大文學院“風逸文學獎”,以及北師大“強師計劃”“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等系列學習活動與資源分享,為學員提供更多機會,激勵學員自主參與、收獲成長。以北師大文學院“2022風逸文學獎”為例,有6名同學獲獎。其中學員李玲所在的洛陽市第四十八中學呂子童《一頂草帽被春天的槐花砸傷》榮獲初中新詩一等獎(共1名),信陽市第七中學余東芳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9個學員所在的學校獲評優秀組織獎。
(二)星空讀書會,以閱讀為引領培育領讀者群體
北師大培育基地積極推動網絡社群閱讀,積極打造領讀者團隊,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閱讀方法,共舉辦了9期工作室團隊讀書會和1本教育專著共讀活動,讓“星空閱讀,擦亮閱讀星空”的口號深入人心,打破傳統教師群體的個人化、隨意化閱讀,為教師營造閱讀氛圍,為名師群體的專業成長賦能。閱讀所取階段性成果通過北師大基地和名師工作室平臺多渠道、多樣化推廣,讓扎實有效的方法輻射更廣大教師群體,激發教師群體更持續的閱讀熱情,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力。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