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吉林市第一中學,吉林 吉林 132012)
黨的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實踐的延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研究成果。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黨和國家基于戰略高度對教育體系提出的基本要求。高中階段是青少年成長的關鍵階段,介于未成年與成年之間的年齡層,教育引導在這個階段起到關鍵作用。因此,黨的創新理論融入高中育人過程中,是新時代國家人才戰略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我國青少年一代成長與傳承的現實需要。
黨的創新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執政中立足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時代發展的重大理論成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理論精髓,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揭示了新時代發展怎樣的社會主義、如何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實踐總結與創新發展。2019 年,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工作體系”,持續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應用。
黨的創新理論將“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作為內在的邏輯架構,該理論中蘊含豐富的內容和價值觀念,從而形成了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價值體系。“八個明確”作為這一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包含廣泛而深遠的理論意義和價值;而“十四個堅持”則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道路、戰略以及階段等內容,這些內容共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核心價值理念及其內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具備“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這兩大理論基礎,從而為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制訂發展規劃。
為了體現教育模式的作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將以“新時代育新人”這一理論內容為基礎,包括“八個明確”的核心思想理論、“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針和戰略指導新人教育,實現高中生對理論的深刻理解,實現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知行合一”,促進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落地生根。對于“知行合一”這一概念,其中的“知”是指滿足學生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知識需求,通過對高中生進行思想價值教育和基礎學科理論教育,使其了解當前的政治方向;“行”是指學生的行動實踐,即將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應用于生活中。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知行合一”的實質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在高中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論依據,并能將該理論在社會生活中實踐。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內容豐富且意義深遠。為了使該理論在廣大高中生群體中落地生根,有必要建立一套適合高中生思想發展的教育方案,從而向他們介紹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高中生的頭腦。這樣才能促進高中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和政治信仰,同時使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高中生的頭腦,從而將該理論應用于實踐中。
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實現民族復興。高中生是時代的新生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后備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和義務需要高中生群體進行承擔。而要想將歷史發展的使命旗幟從前輩手中接過來,需要練就過硬的本領和培養牢固的政治思想。對于當前時代的新人來說,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勇擔使命的擔當精神。因此,要求高中生不僅要具備責任感,更要有能力履行使命,從而成為民族復興勇擔使命的人。
作為一種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成為中學教育的價值準則,成為高中生的價值準則,并將之作為約束自身的行為準則。從國家層面分析,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本質是為了新時代發展目標而奮斗,為新時代的人民而奮斗;從社會層面分析,高中生要在新時代國際國內變革洪流中為社會創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從個人層面分析,高中生應在個人品德上充分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念,并不斷促進理想信念和精神的形成。
青年學生不僅要有正確的道德、豐富的知識、較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其他素質,還要有對民族復興的使命和價值觀的承諾,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前行。因此,高中生必須圍繞三個方面促進成長,其中包括歷史使命、價值觀念以及綜合素質。基于新時代發展要求,高中生應成為具有民族復興使命、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時代新人。
高中生處于未成年與成年的年齡銜接階段,其本身已經具備較強的自主意識,思想上追求獨立,渴望獲取知識、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對新生事物也充滿了好奇,對很多問題已經擁有獨特的見解,但在認知能力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們在心理認知上尚處于逐步構建過程中,對事物的判斷盡管已經具有一定的主觀意識,但對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認知的深度還不夠。因此,受社會大環境及家庭因素影響,很多高中生在觀念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們關注成績與成長,但又過于關注成績。許多學生認知能力正處于構建過程中,在家長給予的壓力以及一些觀念的灌輸下,由于學科成績達不到自己或家長的預期,容易產生消極心理或自我否定的心態。
由于高中生升學壓力大,相當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為了升學和滿足家長的要求。而黨和國家未來的事業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自信、有能力的青年一代,僅將自己定位為考試或取得好的分數是十分片面的。不可否認,取得好的成績對高中生未來的人生之路起到關鍵作用,但高考也僅是人生的轉折點,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學生的成績受多重因素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客觀看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他們理性看待高考,這對于學生未來成長,自信心與正確人生觀的形成,與黨的創新理論倡導的學生多元化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高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正面、積極的引導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未來融入社會并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是十分重要的。但隨著網絡信息的龐雜滲透,高中生容易受一些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潮的影響,如西方的“消費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均不同程度影響著高中生自我思想,并對其意識形態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還受周圍同學圈層的影響,高中生群體中已經初步形成了“圈層文化”,代表的是價值觀念相同或相近的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從正面來看,這是認同感的覺醒,可以推動高中生建立人際關系以及促進學習。但也有個別的消極論調,如“讀書無用論”“享樂主義”,這些情況對學生構建思想與意識形態均會產生不利影響。
教育的本質是構建規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降低不利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因此,黨的創新理論為改善高中育人難題提供了理論路徑,對指導高中育人實踐具有重要作用。從發展路徑上來講,主要基于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教師的教育引領、學校的文化環境承載,綜合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在高中育人上的應用,能夠實現培育時代新人的教育目標。
高中學生的成長是否能符合新時代對青年一代的期望,重點在于激發與引導。在學生本身認知有限的情況下,學校應在認知構建與形成過程中給予正向激勵與引導。班主任在高中生的成長中影響較大,因此,應發揮班主任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班主任應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每個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班主任是最有發言權的。班主任對每位學生的個體情況更了解,對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家庭情況也有所掌握。因此,班主任應注重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生觀與自信心,認可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自我發展。
其次,班主任應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在了解學生居家學習與生活表現的同時,掌握學生和家長的思想情況,引導家長轉變錯誤觀念,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學習,多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力要遠勝于壓制學生的天性。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發揮不同主體對教育的合力作用。新時代如何構建并形成科學的育人體系,教師是關鍵。由于教師是教育的傳承人,教師直接接觸學生。因此,教師要發揮教育引領的合力,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影響。所以,基于教師的視角,黨的創新理論滲透路徑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強化教師的教育引領力:
首先,思政課教師是黨的創新理論向學生滲透的主要責任者。思政課教師要充分領會黨的創新理論,并通過課堂不斷增強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同時,學校要對在職思政課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和能力素養,以增強思政課教師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與認同,不斷提升其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其次,學科教師和班主任也是黨的創新理論向學生滲透的主體之一。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認可某一教師而喜歡某一學科,說明該學科教師的個人素養與政治覺悟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一切時機,積極向學生宣傳、滲透黨的創新理論,幫助學生樹立“四個自信”,真正把他們培養成為擁有“四個自信”的青少年。
首先是物質文化建設。學校要積極打造校園文化環境,使校園內形成黨的創新理論持續影響學生的氛圍。如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圖書館、教學樓、體育館、校史館等校園文化設施建設中,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并利用學校的宣傳平臺,如通知欄、宣傳欄、報欄、網站、廣播站等宣傳陣地,打造具有本校特色且蘊含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價值的文創產品。
其次是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學校可以將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學風、教風中,推動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感受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價值意義,實現“以文化人、以文樹人”。同時,學校還可以通過校訓、校歌、校徽等影響,充分發揮校風、教風、學風的作用,將國家與民族對時代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領、有擔當”的要求融入教學中,將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重要理念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隱性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培養具備新時代特征的新人。培養新時代新人的目標體現在高中生發展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高中生的使命、價值追求和綜合素養這三個方面。通過激發學生的成長內生力、強化教師的教育引領力、增強校園文化的教育承載力,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高中育人路徑中,可以改善高中生認知能力發展的局限、學習動機與時代需求間的偏差、自我思想與意識形態的不足,從而將高中生培養成緊跟時代發展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