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資源緊缺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常見的問題,通過構建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能夠充分改善當前的民生問題,解決生產、生活用水不足的困擾。但就當前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還存在諸多不足,比如設計與實際脫離、工程效果有待提高、種植結構不合理等。因此應當進一步完善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體系,加大高效節水技術的使用力度,使得農田水利工程效果全面展現出來。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農田高效節水灌溉中常見的問題,農田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實行措施,以此充分展現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效果。
關鍵詞:農田;節水灌溉;問題;對策
農業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支持,但我國當前多個地區都面臨著水資源匱乏的困擾,還能實現對水資源的充分利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逐漸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包括微灌、噴灌以及低壓灌裝,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能夠達到節水30%。因此當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對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同時也能夠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全面構建。
1.1 設計與實際之間脫離
當前各界對農田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措施程度不夠,尤其缺乏對人才的培養。以高校課程安排為例,農田節水灌溉課程屬于冷門課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對本課程的深入研究較為稀少,導致師資水平以專業人才難以支撐專業的發展,使得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較為落后。另外,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起點較低,盈利性較差,因此缺乏對水利工程建設人員的吸引,使得我國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較為落后。我國當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處于初步階段,在農田水工程建設過程中缺乏經驗,許多問題只有在完成建設以后才能夠發現,進而導致工程的建設結果與實際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而在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時,也要綜合考慮農作物的生長習性以及當地的結合條件,結合具體情況完成相應設計。每一工程都處于不同位置,所以具體意見和要求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不能單一按照其他工程建設的經驗,需綜合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但許多設計人員并不能因地制宜綜合考慮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效果,導致節水技術難以得到全面落實,而最終的設計結果與實際效果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進而使得設計效果難以得到全面展現,工程項目的規劃不夠科學。
1.2 工程管理效果待提高
當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采取設計施工分離模式,也就是指認設計人員完成設計即可,然后再進行工程施工建設。這種模式會導致使用者在操作過程中缺乏設計者的指導,而工程項目的弱點以及難點難以及時指出,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一般是由農民自行對其進行研究。而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需要對此技術進行不斷的摸索與研究,導致工程的弱點難以及時被發現,對工程具體掌握較為迷茫,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操作并不規范,節水灌溉工程的效果難以全面展現。可見在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缺乏相應的溝通渠道,基層政府可對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夠全面,農民在使用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專業指導,難以及時發現問題,也存在報無可報的情況,使得農業水利工程在使用過程中,“提前下崗”現象時有發生。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節水灌溉技術是其重點內容,要想全面展現出水利工程的特點,就應保障設備的完整性,一旦管理不夠完善則會導致配套設施出現老化的情況,資金運轉不開,工程設備難以被修復。
1.3 農田種植結構不合理
不同農田之間的種植結構存在一定的不同,所需要的灌溉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農田種植結構直接影響著節能灌溉效果。如果農田種植結構不夠合理,也會導致節能灌溉的效果難以展現。當前在設計農田水利工程時,相關設計人員會結合周圍地質條件以及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結合具體情況設計施工方案。但一般情況下工程項目自身是不會產生變化的,農作物的種植也不會產生變化,農民需要根據市場需求以及生長條件,合理調整農作物生長結構。這時就會導致實際種植情況與設計之間出現差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效果難以展現出來。
2.1 合理設計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首先應當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重要性的宣傳,使得各界都能夠認識到應用科學節水灌溉技術的重要性。同時,積極提高農田水利工程工作人員的薪資福利,通過物質引導與精神引導,使其愿意投身到節水灌溉技術的設計與研究之中,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在規劃設計農田水工程的節水灌溉項目之前,要安排專業人員對當地水資源分布情況、氣候地質條件進行全面調查,并根據農村居民的具體分布情況科學合理設計節水灌溉項目方案。作為新時代的工作人員,應當始終堅持走出去的思維,政府應主動牽頭舉行專業培訓活動,并定期組織工作人員投入到專業工程項目的參觀與學習之中,使得設計人員與具體使用人員都能夠深入了解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可能存在的各項問題,在提高設計人員專業實力的同時,也能夠促進經驗的交流,為設計人員進行節水灌溉技術設計奠定良好基礎。而具體操作人員也能夠深入了解,在節水灌溉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具體掌握相應灌溉方式,使得節水灌溉效果得以全面展現。
2.2 引進先進節水配套設施
當前在節水灌溉過程中,一般采取溝渠的形式進行灌溉,雖然節水方法的使用已經初步普及,但水資源蒸發與滲透等情況仍舊時有發生,基于此,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在采取節水灌溉技術時,應當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對現有灌溉方式的改變,使得噴灌與滴灌的效率明顯提升。同時在新技術與新手段應用時,也會涉及到設備的功能,需要相應的資金支持。在構建節水灌溉工程時,也應當積極向國家申請相應的資金補助,并通過對技術的推廣,組織農民參與到灌溉技術的建設之中,進而實現灌溉技術的全面推廣,實現節水性能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相關管理人員也應當加入到科技創新發展之中,選擇與植物生長習性相吻合的技術,并優先選擇使用自動化灌溉技術,比如選擇智能化節能灌溉技術的使用,使得節水效果明顯提升。
2.3 做好技術廣泛宣傳教育工作
各級部門應當積極組織宣傳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優勢之處,增強使用者的節能環保意識使,其能夠在應用節水灌溉技術過程中,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強化農業生產意識,使得管理者與使用者能夠自主參與到工程建設的維護與管理之中,使得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作用。而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現代化的手段,實現對工程建設區域的全面監控管理,并充分發揮出約束使用者與管理者行為的效果,使得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按照規范性操作逐步落實。而在建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基地的同時,可以通過宣傳教育等工作,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價值,達到農田種植觀念革新的目的,并通過實例舉證來強化農民科學種植與科學灌溉的意識,使得農業生產量能夠得到有效提升。與此同時也可以采取科學技術手段,對節水灌溉技術進行了不斷優化,進而增強農田種植結構的適用能力,保障農田種植效果,使得灌溉節水率提升。
綜上所述,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積極承擔起農產品灌溉的重要任務,以此促進農業的發展與進步。節水灌溉技術作為新時代的主要農業生產技術,是提高農業生產產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農田水利工程構建過程中,對不同工作人員加強專業培訓,使其能夠認識到節水灌溉技術使用的重要意義,并及時發現在節能灌溉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采取精準合理的處理手段,實現對水利工程的建造與升級,進而推動節水灌溉技術的規范性發展。
作者簡介:吳春幫(1986-),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灌區節水灌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