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光
摘要:當前我國氣象部門已經成為應對我國防災減災任務的主力軍,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農業生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加強為農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提高為農服務水平,加強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及農業生產主要區域的氣象監測站點,有針對性低提升為農服務的精準性、及時性,為我國特色農業發展保駕護航;氣象部門要充分利用人工影響天氣的效能,在主要農業生產區域建立防雹增雨火箭設備,利用現在高科技氣象雷達手段精準定位,開展防雹增雨作業保障農業生產;完善政府職能部門及農業生產合作社多部門聯動機制,協調政府職能部門及農業生產合作社等各部門,共同提升我國農村生產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將為農氣象服務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融入當地防災減災防御體系中。
關鍵詞:氣象信息服務;農業生產;防災減災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提出加快推進為我國的為農氣象服務體系平臺建設,有效地增強“三農”氣象服務的技術水平和科技能力。有效地減少了極端天氣對我國農業生產的破壞影響,為我國的“三農”服務體系建立來保駕護航。各級氣象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把為農氣象服務當做重點工作來抓;著重提高精準度,加強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增強農業生產區域的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建立劃區域的農業氣象服務自動觀測站點,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的自動氣象監測站點,為我國的為農氣象服務添磚加瓦。氣象部門要不斷完善智慧氣象運營機制,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了解當地的氣象服務信息。不斷提高我國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開發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移動物聯網、移動大數據、智能網格化預報、移動互聯等高技術手段,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智慧農業氣象,提升和保障我國糧食主產區和現代設施農業的氣象服務的精準化程度,有針對性開展建設我國現代化的氣象服務平臺,提升了我國為農氣象災害監測的水平及為農氣象預報預警的能力;著重發展我國的特色為農氣象服務項目,加強我國的特色為農氣象數據依據及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整合應用,簡化為農氣象服務方式方法,推動我國特色農業氣象數據平臺的建設。然而我國其他許多地方獲得的氣象信息也較少,農民對氣象知識知之甚少。在2010年利用氣象知識對農業生產進行的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民仍然是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不知道如何使用現代科學的農業知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例如,根據以往的經驗,每年3月份可以種植土豆,但去年3月份的氣溫持續較低,無法播種,一些農民根據季節覺得應該播種,盲目地下播種,導致種子腐爛,地面上一般沒有幼苗,農民遭受了巨大損失。
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促進了中國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中國農業發展出現了新的局面。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給我們的為農氣象服務提出新的機遇和挑戰。所以根據當前的為農服務需求,我們通過現代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持續提高為農服務水平技術、增加為農服務項目和精準為農氣象預報。
目前,我國氣象事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并在各行業得到了應用和推廣。但是,我國氣象信息服務的發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不足。為農氣象服務應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提高服務水準,推動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近年來,我國氣象為農服務手段不斷增加,如通過手機微信、手機微博、抖音媒體、快手媒體、電視媒體、廣播媒體、公共交通媒體、戶外宣傳顯示屏媒體、農村大喇叭廣播系統等多種宣傳渠道進行發布。利用這些新穎的自媒體及豐富的、全面的、及時的為農服務產品為廣大農民服務。廣大農民可以通過多渠道獲取當地的農業氣象信息及科普信息。尤其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方面,氣象部門依托氣象大數據云、智慧農業氣象App、5G移動網絡、5G實景監控等高科技手段,為廣大現代設施農業從業者們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使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第一時間獲取到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內的實時氣象數據及未來天氣形勢。廣大現代設施農業從業者們通過這些數據信息,能夠判斷和分析出最適宜種植的經濟作物,根據現代設施農業園區的實時氣象數據開展適宜的農事活動,如今,農氣象服務已經能夠滿足廣大現代設施農業從業者們的普遍需求。

農業生產經常會受到冰凍災害的影響,一旦發生冰凍災害,不僅會影響農業的正常生產,而且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有必要做好防冰凍災害工作。傳統的防冰凍災害工作需要結合歷史溫度,來預測未來的天氣,往往會出現預測錯誤的情況。我國氣象部門應加強區域氣象自動站建設力度,尤其是在糧食主產區、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區、自然災害易發區等,實現區域氣象自動站全覆蓋,為我國的為農氣象服務發展提供更實時、準確的氣象探測數據,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我國農業生產對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
加強為農氣象服務天氣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以便更好、更高效地保障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發展。另外為了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高效發展,為農氣象服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農氣象服務可以為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及時、有效、準確的氣象實時探測數據信息,降低極端氣象災害對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產生的巨大影響。從我國現代化農業生產過程中可以看出,想要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就需要我們有更精細化、更及時的為農氣象天氣預報及相關的農事指導。突發的氣象災害將嚴重影響本地區農業的健康發展,給農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氣象部門要繼續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工作,大力加強農村氣象災害的監測、氣象災害的預報和預警,完善氣象災害的預警信息發布方式、傳播機制及反饋機制。為了有效地保障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應制定振興農村氣象服務的實施方案,推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核心能力建設,打造“農業氣象通信”品牌,擴大“貫通式”氣象服務覆蓋面。我國的農產品質量應該與產地的氣候環境息息相關,因此要規范和強化農產品氣候質量評價認證體系,推出一系列“氣候良好產品”,幫助農民增收。
氣象為農科技服務是保障我國國家糧食安全的中流砥柱,是發揮我國資源環境特性,完善和加快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發展進程,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要突破機構體制和規范制度的束縛,大力增加對氣象為農科技服務工作的資金投入,促進其跨越式發展,以提高農業生產總量,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繁榮注入強大動力;應依靠現代科技創新推動、引導和支持我國現代農業建設工作。要用長遠的發展眼光,高效地加大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技術和科學研究,從而在全世界農業生產現代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面對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產業需求,要著力突破各領域的難關技術,有效解決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科技與我國經濟脫節的難題。著力突破相關各部門、各地區、各學科之間的隔膜界限,有效發揮各領域科學技術的資源,完善和健全協同創新服務機制,有效促進各領域科研工作與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相結合;需加大對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領域各項科研項目的投入,增加我國公共科研機構的運行維護經費;強化農業氣象研究的試驗工作,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和農業生產現代化科技能力建設,從而使我國的基層為農氣象服務更加“扎根”,充分發揮為農氣象服務的作用。
近年來,氣象部門形成了智慧化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提高為農氣象服務氣象服務工作水平;建立了為農氣象服務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平臺,有效地提高我國為農氣象服務的氣象災害的監測、氣象災害的預報和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各級氣象部門要繼續堅持創新,加強為農氣象服務結構性改革的保障能力。大力建設為農氣象服務的云數據平臺、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平臺及面向多種用戶的智能手機App應用服務系統平臺。著重加強我國大型農業氣象災害實時監測和動態預警機制的建立,開發能夠保障我國農業生產穩產增產的農業氣象科技技術、和新型農作物預報預警模快,同時有效開展我國為農氣象服務和新型農產品氣候質量評估工作。繼續加強綜合減災工作,提高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的水平。大力推動現代化農業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的建設,并將現代化農業預警信息向基層廣泛推廣,建成適合我國農村特色的現代化農業預警信息發布網絡平臺。擴大農村自動氣象觀測站覆蓋面積,高效發展現代化農業鄉鎮預報和格點預報,提高農村氣象災害智能監測和自動預警機制。我們要堅持深化現代化農業氣象服務改革,有效地保障現代化農業氣象服務社會化進展。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發展農業氣象服務,推進農業氣象服務社會化。建設向農民提供服務的開放平臺,鼓勵和支持農民氣象服務大數據分析應用和產品研發。加強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進行預報和預警,為糧食作物增產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氣象服務,提高現代化農業氣象服務和現代化農業氣象災害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