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潤楠
摘要:新形勢下,加大對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優化遼寧全省優良品種區域布局,強化品種展示示范帶動效應,促進品種推廣應用和更新換代。本文概括總結了近年來遼寧省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建設情況、存在問題,并對如何建設好標準化展示示范基地給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建設;建議
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連接品種選育與應用,是良種推廣和品種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品種審定工作的必然補充,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加快推動農作物品種創新和更新換代,提高了農業良種化水平,對于保障全省糧食生產安全、豐富農產品供給和促進農業增效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以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省財政扶持種植業發展資金,遼寧省種業發展中心牢固樹立種子是農業發展芯片理念,堅持種業興農核心思想,充分發揮優良品種在全省農業生產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審時度勢地重新啟動了遼寧省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現已累計在全省范圍內先后遴選和建立相對穩定的展示示范項目基地 16個次(其中企業性質11個,新型農業主體3個,高校科研院所2個),但由于各單位的承試基地自身發展程度和規模不同,基地建設水平表現也參差不齊。通過幾年來項目的有效實施,現有省級各承試單位基地建設情況均有了顯著提升。
2020年,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的玉米展示評價基地和盤錦北方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水稻展示評價基地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2022年,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的水稻展示評價基地和葫蘆島市農業新品種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玉米展示評價基地又被推薦為第二批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候選基地;沈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遼中卡力瑪水稻實驗站在2020年農業農村部組織的評選中獲評“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遼中)”稱號。
2.1 部分展示示范基地缺乏穩定性和連續性
2019年,遼寧省級展示示范基地共有12個,2020年,根據承試單位自身意愿及全省適宜種植區域等方面考慮,其中3個展示點不再承擔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任務。同時,個別展示示范點由于單位性質和條件所限導致基地不夠固定,無法進行高標準的投入,更不能滿足農民自發組織參觀的需求。
2.2 部分展示示范基地管理水平存在差異
綜合近幾年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開展情況而言,沈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所)和龍頭企業在基地建設投入、科研實力、田間種植管理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如鐵嶺昌興種植專業合作社、建平新天地家庭農場等部分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在方案制定、田間管理、品種特征特性、農藝性狀及病蟲害觀察記載等工作中存在實際困難。由于其大部分具體工作依靠的是農民,而廣大農民又往往缺乏應有專業知識和系統性的專業培訓,導致出現觀察記載不夠規范,試驗數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大打折扣的現象,極大地降低了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篩選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數據的可參考性。
2.3 展示示范基地建設缺乏地方政府支持,財力投入不足
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是一項比較系統的工作,實施過程中的各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員和經費參與其中。因此,建設好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經費保障是必要的前提基礎。但由于遼寧省機構改革尚未徹底捋順,仍需做好“后半篇文章”,部分市縣(區)層面各屬地管理部門及其職能仍在逐步調整和完善中,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相關工作尚未明確具體的職能部門,也就談不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只能依靠轄區內有條件和積極性高的企業、科研單位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作為展示示范項目的承試單位或自行開展有關新品種展示推廣活動。
3.1 組織體系規范
遼寧省種業發展中心作為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工作的具體管理和實施部門,應順應當前形勢變化,進一步加強與各市縣農業管理部門的工作聯系與業務指導,宣傳好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鼓勵和調動各地農業管理部門工作積極性,使其在爭取財力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對轄區內展示示范單位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樹立全省上下聯動一盤棋的大局觀。為此,提出如下建議:一是省級管理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各作物特點及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各地資源條件、技術力量、優質品種的特征特性,科學合理地確定優質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分布。同時,在基地選址應當選擇代表性強、穩定性高、協調性好的單位開展深入合作,從而形成全省統籌布局、協調運轉的品種推廣體系。二是要分作物制定和細化統一的實施方案,從品種選擇、土地面積、技術要求、田間管理等方面制定詳細的標準。三是要逐步豐富和完善展示示范作物種類,推動農業種植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有計劃地增加大豆、馬鈴薯、蔬菜等優勢作物的展示示范基地布局,有重點地落實落細農業農村部關于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示范與推廣。
3.2 管理水平規范
各展示示范基地應著重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在保證栽培技術標準化、田間管理規范化的同時,也能積極地發揮田間大講堂的顯著作用。在作物生長各關鍵時期,適時組織周邊農民等進行參觀培訓,在田間地頭現場介紹新品種的特征特性、栽培管理技術等,使廣大農戶能從眾多的品種中新中選優、優中選優。省市縣(區)各級種業管理機構也應定期組織舉辦各類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技術培訓班,對本轄區內承擔展示示范工作的基地技術人員進行系統、專業的業務培訓。同時,要在新品種展示示范的關鍵時期,鼓勵各承試單位組織或聘請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深入基地對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戶進行現場培訓和指導,切實提高基地技術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確保區域性展示示范效果。
3.3 品種性狀跟蹤評價規范
各展示示范基地應結合自身承擔的作物類別,制定相對應的品種展示評價指南和方法標準,明確作物品種田間種植操作規范和展示評價流程,確定品種評價主要指標和統計方法,規范評價指標數據信息內容、格式以及采集方法,統一展示評價方法,統一品種評價報告內容等,既不回避品種缺點,也不夸大展示結果,客觀而公正地保證品種評價結果的科學規范、真實可靠。
3.4 新品種宣傳、推介途徑規范
各展示示范基地要充分利用直播平臺、微信、廣播、新聞報道、宣教材料,對展示示范工作篩選出的新、優、特品種進行大力宣傳,加快優質、專用型新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同時,在作物生長成熟期,適時舉辦層次多樣的田間現場觀摩活動,組織當地農業管理部門、種子經營企業、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參與其中,從而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戶現場選擇的良好機制。
綜上所述,在當前打好種業翻身仗、筑牢農業現代化基礎的時代背景下,全省各級種業服務機構更應認清新形勢、把握新要求、展現新作為。齊心協力建設好各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遴選推廣一批適宜不同區域種植的“遼字號”優良新品種,切實為加快全省綠色優質高效良種推廣應用、新品種更新換代步伐,助力種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