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存潔
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以下簡稱“甲工”)是廣東首座培養工業人才的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后,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創建早期,“甲工”學生在劉爾崧(1899—1927)、阮嘯仙(1897—1935)、周其鑒(1897—1928)[1]、張善銘(1900—1928)[2]等學生領袖的率領下,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工業救國思想,主張男女平等及八小時工作制,開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甲工”由此享有“紅色甲工”的美譽。
“甲工”學生的進步思想及運動,主要見于新發現1922年春季印制《工業雜志》第一期。本文將結合新發現1922年3月印制《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同學錄》(圖一,縱16.9厘米,橫11.7厘米,厚0.4厘米),通過考察分析《工業雜志》第一期(圖二,縱24.3厘米,橫13.5厘米,厚1.3厘米)相關內容,對“甲工”學生的進步思想與運動進行初步探討。

圖一

圖二
“甲工”的前身,“是廣東工藝局創辦的工藝學校,成立于1917年10月,校址在增埗。學制二年畢業,旨在培養技術員。1920年8月,將學制延長為四年畢業,更改校名為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黃巽為校長。1923年,改為省立工業專門學校,招舊制中學畢業生入學。學制為預科一年,??迫?。校長為鄒卓然。同年7月,再改校名為省立工業專門科學校,校長為肖冠英。1926年8月,合并于中山大學,設為工業部。不久,中山大學改組,撤銷工業部,交回廣東省教育廳辦理,重新設校,恢復原有校名?!盵3]
據《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同學錄》(以下簡稱《同學錄》,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藏)記載,“甲工”設校長1名、教務主任1名,機械科、織染科、化學科、美術科主任各1名,“職教員”有41人,在校學生304人,其中機械本科三年級學生38人,機械本科一年級學生26人,機械預科學生33人,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34人,染織本科一年級學生27人,應用化學本科三年級學生21人,應用化學本科一年級學生24人,應用化學預科學生29人,美術制版科第一屆畢業生47人,美術制版別科二年級學生25人。
《同學錄》還記載,至1922年止,黃強、黃紀秩、龍裔禧先后擔任“甲工”校長,其中,黃強[4],33歲,龍川籍;黃紀秩,順德籍;龍裔禧,連縣籍,35歲,日本東京高工機械科畢業,前江蘇省立第一工業學校教員,1921年冬起擔任校長。事實上,在龍裔禧任校長前,是高劍父擔任校長,但《同學錄》對此沒有一字提及。
《同學錄》又有記載:前教務主任袁拔英,東莞籍,高等師范畢業;機械科主任何壽田,35歲,大埔籍,畢業于日本東京高工機械科,前上海兵工廠炮彈廠主任技士、川漢鐵路機器副工程師、廣東兵工廠審檢處長、料械處長、大埔中學校理化英文教員;織染科主任梅雄萼,43歲,臺山籍,畢業于日本名古屋高工紡織科;化學科主任鄧國楨,31歲,廣西籍,畢業于日本東京高工應化科;美術科主任高奇峰,32歲,番禺籍,畢業于日本東京美術院、前優級師范及廣府中學、南海中學、第一中學教員。其他“職教員”的情況如下:
前機械科主任羅富生,大埔籍,英國工學士理學士;王仁宇,惠陽籍,畢業于日本東京高工機械科、現任省立第一中學校長;胡慕瑗,新會籍,畢業于日本東京高工機械科,現任粵軍制彈廠工務處長。
前染織科主任、現任??平虇T伍頌湯,恩平籍,畢業于日本東京高工紡織科。
前化學科主任陳韻樓,新會籍,畢業于日本東京高工應化科;區克明,鶴山籍,美國化學碩士;伍英,美國化學碩士;朱武周,臺山籍,美國化學碩士。
機械科??平虇T鄭祥云,32歲,香山籍,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機械工科專門部畢業、前廣東兵工廠機械廠廠員;羅贊元,32歲,廣西桂平籍,日本東京高工機械科畢業;蘇炳麗,34歲,順德籍,日本東京高工電氣科畢業、廣東電話局總管兼工程師。
染織科專科教員鐘齊聞,34歲,南海籍,日本東京高工織染科畢業、前省立梅縣中學校理化教員。
化學科??平虇T張壽綿,32歲,新會籍,美國嘉利福尼亞大學化學專科學士、前培英中學及青年會日校教員;彭少聰,29歲,大埔籍,日本東京高工應化科畢業。
美術科??平虇T郭文秀,42歲,香山籍,美國依那奈影術學校卑蘇制版學校畢業。
數理化教教員潘贊雄,33歲,順德籍,高等師范畢業,前順德縣議會議長,順德中學學監兼教員、省立第一師范講習所教員,現任順德縣教員會長,省立女子師范教員。
數學教員黃德剛,30歲,惠陽籍,國立北京大學數學系畢業。
英文教員謝靄如,33歲,臺山籍,香港皇仁書院畢業,省立第一中學教員。
英文教員陳耀光,31歲,南海籍,圣心學校畢業,歷任該校主任教員,廣東無線電學校、圣神女學校教員。
經濟學及簿記學教員楊仙槎,英德籍,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
體操教員程岳恩,25歲,香山籍,廣東高等師范體育科畢業。
音樂教員李應揚,22歲,番禺籍,廣東陸軍軍樂講習所畢業。
學監兼教員王敬秋,南海籍,日本東京高工選科畢業,歷充廣東師范學校、臺山中學校教員。
學監兼教員陳宗孟,順德籍,日本東京高工畢業,歷充廣東公學、嶺南中學教員。
學監郭燊,增城籍,廣東警察學堂畢業,歷任學部總務司案牘科科員、廣東高等學堂學監。
前化學專科教員何次權,連縣籍,日本東京高工畢業,安徽省立第一工業化學科主任。
前國文教員黃炳樞,惠陽籍,高師畢業,現任高師附設師范省立女子師范校員。
前英文教員袁擢英,25歲,東莞籍,高師畢業,現留學法國里昂大學。
前英文教員陳達初,順德籍,英國工學士。
前日文教員黃植之,順德籍,日本明治大學畢業,現任市立職業學校校長。
故教員李英杰,三水籍,日本東京高工畢業。
楊普泉,鶴山籍。潘楷,新會籍。
根據《同學錄》記載,上述41名職教員中,半數以上有留學背景,其中20名畢業于日本學校,5名畢業于美國學校,2位畢業于英國學校,1位畢業于法國學校。
在《同學錄》登記的304名學生中,除福建籍學生1名、朝鮮學生1名外,其余的學生均來自廣東(含海南)。值得注意的是,劉爾崧、阮嘯仙、周其鑒、張善銘等4名同學,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被譽為“紅色甲工”的“四大金剛”。[5]
《工業雜志》第一期為“甲工”學生編輯出版,獲得多人贊助,其中首任校長、1922年已擔任粵海關監督的黃強捐銀50元,第二任校長黃紀秩捐銀10元,第四任校長龍裔禧捐銀30元?!凹坠ぁ笨椚究茖W生周其鑒也捐銀8元。
該期雜志珍藏于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一冊,縱24.3厘米,橫13.5厘米,厚1.3厘米。封面左下角蓋有“校友會贈閱”印文,表明這是“甲工”校友會的贈閱本?!靶S褧睘楫斈暝谛W生組織,委員主任有丘鑒志、周其鑒、劉爾崧、阮熙朝、鄭傳蕙、李驥寰、張善銘、陳揚泰、郭宗岳、黃興發等在校學生。[6]
學生編印這一期雜志是帶著強烈的使命感,目的明確。該期雜志《發刊宣言》宣示:“這本是工業雜志:是我們宣傳主義研究問題底結晶;是和諸君切磋學術交換智識底工具……現在社會經濟上底組織,不消說,當然是很不滿意。我們要適應時勢底需要,為根本底改良;但是想把現在社會改造到和我們理想底社會一般,還要經過許多路程,第一呢!就是要先行打破陳舊底人心,灌輸以最新底思想。所以?。∥覀儾恢褂谜Z言,還要用文字來鼓吹社會主義——馬克斯社會主義,以喚醒一般無產階級者與那些資本家——掠奪者為激烈底斗爭。不管什么‘人微言輕’;也不管什么‘道高魔重’。惟知盡我們所能,在恒河沙數底出版界中,分一肩宣傳底責任?!边@篇《發刊宣言》出自機械本科三年級學生、時年23歲番禺籍鄭傳蕙之手,寫于1922年3月1日。
該期雜志開辟有電版、評論、學藝、譯述、調查、文藝、改造日記等7個欄目,收錄的作品和文章全部出自學生之手,內容寬泛,既有畫作、詩文、劇本等文藝作品,也有工業理論、工業知識、國外最新工業著作譯述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制帽、造紙、制革等工藝“調查報告”,還有為推動學校進步而開展不懈斗爭的“改造日記”。
“電版”欄目刊有3幅照片,為黃莫京、黃紀秩半身照和全體員生合影照,以及5名學生創作的11幅畫作和兩幅圖案稿。其中《落花游魚》(1920)《狐》《松間雀噪》《茶花》《蒲塘雨過》《虞美人》《海棠》等6幅繪畫作品為美術制版科第一屆畢業生陳應霖創作,《龍川古塔》(1918)為美術制版科第一屆畢業生黃惕厪的畫作,《鷹》為美術科一年級生陳閏富的繪畫作品,《江南春雨》《鸚鵡》(1921年9月)分別是美術制版別科二年級學生容建勛和吳家文的畫作。
“學藝”欄目收錄23名學生主筆介紹工業知識的論文,其中有機械本科三年級五位學生曾耀寰、鄭傳蕙、李驥寰、林兆鳳、鄭棣衍,染織本科三年級10位學生鐘國楨、楊幹、梁華灼、黃國樑、謝褒、梁德裔、李國光、蔡受昌、馬淑暉、鄺士毅,化學本科三年級學生溫彥智,應用化學本科三年級五位學生鄧紀年、張善銘、陳功顯、陳功武、楊元長,美術科第一屆畢業生陳應霖,美術制版科第一屆畢業生龍紹彭。
“譯述”欄目收錄13名學生的譯作,其中有應用化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郭紹堯、何作仁,機械本科三年級學生劉爾崧、劉炳楠、李國英、葉文端,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羅錫疇、丘鑒志、謝褒、蔡受昌,應用化學本科三年級學生羅濟能、姚陶馥、振新等。
“調查”欄目收錄3名學生的調查報告,有應用化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陳瓊、陳功顯,機械本科三年級學生湯卓倫。
以上四個欄目收錄的作品和文章,內容主要涉及機械制作、電機制造、火油渣原動機、蒸汽機、力織機、手織機、修織機、燃料、顏料工業、染料染色、養蠶、鹽、葡萄酒、肥皂制造、玻璃版制法、人造絲制法、麻織物漂白法等工業知識,刊發的目的是為了宣傳工業救國思想,振興民族工業。
“甲工”學生進步思想與運動的相關內容主要見于《工業雜志》第一期“評論”“文藝”“改造日記”等三個欄目收錄的文章中,其中“評論”收錄的12篇文章由10名學生撰寫,“文藝”收錄的10篇文藝作品由8名學生撰寫,“改造日記”欄目中收錄的《工業改造記》由阮嘯仙負責編寫,完成于1921年10月10日。
這些進步思想與運動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宣傳工業救國思想。
“評論”中刊登的《工學者研究的機關》《研究實用化學》,為應用化學本科三年級學生張善銘撰寫。他在《工學者研究的機關》一文中明確提出“提倡工業,就是救國的良好方法”;還在《研究實用化學》一文進一步闡明:“大抵國家之貧富強弱和文明的程度,可觀其化學工業發達與不發達而定,因為人生日常的需要品,賴于化學的制造者居八九,化學工業發達,則人民的生活自然日進于文明,科學也日就發達”,并呼吁“我國原料之富,為世界第一……茍能利用之,當為世界最文明最富強之國家,現在事事仰給他人,實在是一樁最大的奇恥啊……所以想國家富強,維持人類的生活,第一要有多數研究實用化學的學者”。
“評論”中收錄的《棉業與中國》,為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周其鑒撰寫。文章提出:“棉花之與中國,內已起民生之恐慌,而有滅亡之巨禍,外之又足惹國際之沖突,而有大戰之危機,茍不及早設法以振興而挽救之,則于我為速亡,于人為媒禍……然則挽救之奈何,曰,振興吾國之棉業而已矣?!?/p>
“評論”中刊載的《我對于廣州市的染織工廠的批評》,為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楊幹撰寫。文章呼吁,我們最親愛的染織界,“就要快快聯合設立一個染織研究會,對于水漂白精練染織五種功夫,研究新的法子,從根本上改良挽救那‘千鈞一發’的危局,豈不是我廣東和我中國的幸福嗎?”
該期雜志還刊登了一則廣州市精華織造廠的“云鶴”商標廣告。這條廣告明確寫道:該廠設在小北豪賢街一百零八號,自織土布、毛巾、線衫、線襪,是由“甲工”染織科學生周其鑒本著“實行工業救國”思想,爭做“工業救國的急先鋒,工讀主義的實行家”而創設的。
第二,以階級戰爭為工具,摧倒資本主義,實行共產主義。
“評論”刊登的其他文章,均有提出“摧倒資本主義資本階級”的思想。如劉爾崧在《工學生的責任》一文中提出:“我們工學生,應當以振興工業為目的的”,“應以化除階級的思想為現世責任”,“我們就要把資本主義,打個粉碎,方才有工業發達的希望;最好是共產主義,一時實行起來;世界上并沒有資本家的蹤跡,工廠且由工人共同管理,大家只和和氣氣的去生產,不會發生什么沖突,豈不甚妙嗎?但是怎樣才能摧倒資本主義?怎樣才能實行共產主義?最好的工具就是:‘階級戰爭’;使工人覺悟起來,聯結團體,與資本家奮斗。因為工人程度幼稚,且素乏團結力,而這種指導工人,聯絡工人的責任,卻有待于工學生了。所以我的意思,‘我們工學生尤當以聯絡工人去摧倒資本主義為責任’。”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羅國杰在《我們工人的責任是什么?》一文中也呼吁:“我們要想達到平等的地位,非將資本階級打破不可……那資本家底特殊階級,其原因完全是從私產制度生出來的。我們的工人,就應該覺悟,知道現在的私產制度是最壞的,是不合人道的;對于新世界的思潮完全是相沖突的。那么,我們想達到打破資本階級,就應該努力推倒私產制度,從積極一方面來求根本的解決。這個根本的解決,就在我們工人膀上應負的責任……我們工人的責任當然是:鏟除現在的私產制度,另外建設一種新制度,創造出一個勞工世界!”
同樣,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丘鑒志在《中國的勞工快要預備和世界的資本家奮斗》一文中呼吁:“大家憑著自己的力量,想個適當的方法,快把他實行起來,作為對全世界的資本階級,最后決勝的準備,這就是中國前途的幸福,也就是全世界和平的幸?!?。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馬淑暉在《我對于勞動界的希望》一文中也提出:“現在勞動界,受了那資本家無上的壓迫,似困縛在九重地獄一樣,想脫了這種的束縛,還要在勞動界自身快快覺悟,和那資本家下一個最后的決戰,將那資本階級,鏟除他,打破他,爭回我們勞動界應享的幸福,和高尚的人格……爭回我們的自由權,以脫離那奴隸的火坑,使勞資兩者,能齊肩并頂?!?/p>
此外,機械本科三年級學生阮嘯仙在1922年2月26日《青年周刊》創刊號發表的《青年自覺》一文中疾呼:“剔除煩惱,離去痛苦,應當從階級斗爭奮起,走到自由幸福的新社會中來?!盵7]他還在1922年3月7日《青年周刊》第二號發表的《社會主義與軍人》一文中提出:“我們今后能夠常常將社會主義的真理,說給他們,叫他明白了軍人正當的使命,他們就會打從資本主義的黑暗里,朝著社會主義的光明路上走來,先前替資本家個人的無意識的犧牲,現在就會變成社會革命的義勇隊,為人類謀幸福。到軍隊實行勞動化,軍人和勞工農民攜手,軍械在無產階級之手,社會革命,便有多大的武力團體,可以猛向資本主義,下總攻擊了……勞動者的革命,只有戰爭而勝,只有和資本家碰個死活?!盵8]接著,他在1922年5月1日“甲工”《勞動號》發表的《“五一”運動略史》一文中旗幟鮮明地提出實行“社會革命”:“我們——無產階級者——切不可輕輕放這‘五一’紀念日勞工運動,不是一地方一種族的局部問題,乃全國人類的問題;也不是罷工、增薪、減時的問題,乃是大規模的政治革命、經濟革命的問題。簡言之,就是社會革命。世界無產階級的人們!攜手猛進!”[9]
同時,劉爾崧在《勞動號》上發表的《敬告勞工》一文中也呼吁“社會革命”:“‘同盟罷工’要求增加工錢,減少工作時間,斷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不過釀成階級戰爭以達到我們的最終目的底過程罷了。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社會革命……勞工同志們??!我們無產階級受有產階級——資本家的毒害,已經夠了……若你們不用一種強力,把他們打倒,將前此被掠奪的權利收回,希望他們公公道道的給回你們,是絕對不可能的……社會革命時機,已經到了……但是社會革命,不是徒托空言的,也不是少數人所能解決的;是要經過極大的犧牲,猛烈的奮斗,而且要極堅固的大團體,才能得來的;所以我希望你們先要鞏固自己的團體,由小聯合而至大聯合,由一省的聯合而至于全國的聯合,至于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大聯合,預備做社會革命的第一步功夫——階級戰爭?!缦敫缮鐣锩?,就應該以推倒有產階級的國家,建設那勞動階級的國家,使勞工掌執政權為獨一無二的法門。這就我們第二步的辦法了。”[10]
第三,鼓勵青年奮斗犧牲,做創造環境的工具,做進化途程中的先鋒。
“評論”刊登的《青年的奮斗》,為高沛經撰寫。該文提出:“人的奮斗是從精神生發的,要從文化和生活上奮斗的……奮斗就是進化的工具了……我們要想恢復我們的生活和地位,就努力改造一切的制度,打破的古迷?!薄霸u論”刊登的《青年創造環境的工具》,為阮嘯仙寫于1921年10月18日,文中強調:“我們已拼著奮斗的精神,去和惡魔決斗……有一種犧牲,必有一種代價,或于自己當時不免受了痛苦,但于社會的影響必大,有價值的犧牲,為全人類求幸?!覀冏銮嗄辏窍胱龊玫那嗄辏瑸樾律鐣慕海瑸橹髁x的實行家;也許甘愿為舊社會惡環境的破壞者,堅苦卓絕,來破壞擋住新社會進行的障礙物?!?/p>
同時,劉爾崧在《新學生》第5期發表《為香港孔教會警告同學們》一文。該文呼吁:“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生在廿世紀,當做個現時代的嶄新人物;我們要研究適應時代的科學,發展我們的理性,而且我們要跑到歷史進化的道上,做個進化途程中的先鋒?!盵11]
第四,反軍閥,反封建禮教,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及勞工主義。
“文藝”收錄了8名學生撰寫的10篇文藝作品,有阮嘯仙的《一個奮斗的女子》《觀排球》(寫于1921年10月25日)及《愛情是甚么?》(寫于1921年10月16日),劉爾菘的《愛》《朝曦》(寫于1921年10月23日),美術制版別科二年級學生何棣華的《戰場上最后的覺悟》,機械本科三年級學生李國英的《我與奇兄詩》,染織本科一年級學生關崇懋的《感時》,美術制版別科二年級學生阮輔高的《秋感》,應用化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鄧紀年的《感懷》,染織本科三年級學生鄺士毅的《春日即事》。其中,《一個奮斗的女子》貫穿的中心思想是主張婚姻自由:“夫婦,是愛情和理性的結合,是男女兩性,最大的幸福。金錢和勢力——作官,是不能占兩間的位置;結婚與不結婚,是愛情和沒愛情的問題,是理性與非理性的問題;買賣式勢利婚姻,是沒有價值的?!薄稇饒錾献詈蟮挠X悟》提出:“我們既同是本國的人,就像兄弟一般,應該互相愛護的?!眲”尽稅矍槭巧趺??》通過陳佩珊的婚姻,主張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并提出:“我們處在這個過渡的時代,在黑暗社會支配底下,沒有翻身出來的時候,都要抱著自己的毅力,來奮斗犧牲,要超越環境,開辟理想的新社會?!蓖瑫r宣揚“勞工主義”,主張三八主義,即“八小時作工、八小時休息、八小時讀書”。
通過上述考察,可知至1922年,“甲工”在校學生已接受馬克思社會主義思想,初步掌握勞動生產剩余價值、資本階級與勞動階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階級斗爭與社會革命、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等思想內涵,并在校內外開展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義的運動,充分顯示出“甲工”是一所充滿進步思想的工業學校。
“甲工”開辦以后,培養了大批進步青年,部分學生還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期的黨員。如1922年考入機械科的20歲的黃義,別字居仁,龍川籍,后成為“甲工”學生運動中堅人物。劉爾崧,早在1920年冬就加入了廣州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1年3月廣東共產黨支部成立后不久,“參加黨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劉爾崧入黨后,深感自己是個學生出身的黨員,必須向工人階級學習,與工人階級相結合,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12]阮嘯仙自1918年3月25日考入“甲工”機械科后,開始閱讀《新青年》,接觸新思潮,1919年5月25日代表“甲工”學生在廣州各校學生集會上講話,力主響應北京的學生運動,積極投入反帝愛國斗爭;5月30日參加廣州全市學生反帝愛國示威游行;6月17日廣東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在廣州成立,阮嘯仙、劉爾崧、周其鑒為該會主要負責人。1920年5月1日,阮嘯仙參加廣州工人團體組織的“五一”勞動節紀念活動,6月4日參加廣東學生聯合會舉行歡迎全國報界聯合會代表的活動,8月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又參加該團的活動。1921年1月27日陳獨秀應邀到“甲工”演說,阮嘯仙、周其鑒擔任記錄。[13]“廣東黨支部建立后,陸續吸收省立甲種工業學校的學生阮嘯仙、劉爾崧、周其鑒、張善銘等入黨……一九二一年秋,廣東黨支部建立廣東勞動組合書記部,以馮菊坡為主任,主要工作人員有劉爾崧、張瑞成、梁復然、郭植生等人?!盵14]他們很多后來都成為共產黨員、革命領導者,阮嘯仙、劉爾崧、黃居仁被稱為“東江三杰”,與周其鑒、張善銘、馮菊坡等,后來都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正是由于“甲工”擁有大批進步青年及中國共產黨最早期的黨員,因此“在劉爾崧等的組織領導下,‘甲工’開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成為廣州學生運動的中心?!盵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