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錦,李 泓
(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鄭州 45004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在物質需求不斷滿足的同時,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不斷提高。婀娜多姿的觀賞魚被譽為“一幅游動的風景畫”、“水中的活寶石”;室內有“養魚一缸、勝服參湯”之說;讓人流連忘返的錦鯉花園,山水美景、游魚戲石,盡情享受回歸自然的妙趣。觀賞魚能夠美化環境的同時,還能舒緩緊張工作帶來的壓力,怡心養性,其樂無窮。觀賞魚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熱愛生活的人們。
20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觀賞魚養殖發展較快,觀賞魚和水族文化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庭,近十幾年觀賞魚國內需求的增加和出口創匯份額不斷擴大,引起了國內水產主管部門和企業的重視,很多地方開始把大力發展觀賞魚產業作為農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市場需求促進了觀賞魚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成為農村鄉村振興的新途徑和朝陽產業。
觀賞魚分為四大類:錦鯉、金魚、熱帶魚、海水及其他觀賞魚。錦鯉生物學分類屬于鯉科,是紅色鯉魚的變種。錦鯉是觀賞魚主要養殖品種,體型健美,雄健沉穩,色彩鮮艷的鱗片上鑲嵌著美麗的花紋,錦鯉養殖被稱為最美的養殖產業。國內養殖錦鯉,已開發出13大類100多個品種。隨著人工繁育技術、功能性增色飼料應用等技術推廣,錦鯉的養殖面積和產量不斷提升。國內通過各種錦鯉品評會,加大交流和宣傳力度,提升錦鯉品質,拉長產業鏈。
金魚在分類學上與鯽魚同屬,由野生紅黃色鯽魚演化而來。我國雖然是金魚的故鄉,但是養殖技術、市場開拓、產業化發展都源于生產一線漁民的經驗總結和探索。雖然有所發展但進展較慢。
熱帶魚及其他觀賞魚在河南省養殖面積較少,市場上以外購為主。因其顏色鮮艷、體態多樣,受到一部分觀賞魚愛好者的青睞。
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統計,2018年觀賞魚養殖產量53.52億尾,2019年39.25億尾,2020年44.4億尾,2021年37.86億尾(詳見圖1)。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每年出口觀賞魚數量約3000萬尾,占世界出口總量約10億尾的30%,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2%。香港地區、新加坡是世界觀賞魚貿易的重要轉口貿易地,國內購買日本錦鯉、龍魚等大多通過香港、新加坡進入國內。

圖1 2017~2021年我國觀賞魚產量折線圖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廣東、福建已形成區域性觀賞魚養殖生產集散中心,北京、上海是國內觀賞魚最大出口口岸,2021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統計:2021年全國觀賞魚養殖產量前三的是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養殖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1%,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觀賞魚養殖技術發達,精品率高,效益好,出現大批觀賞魚養殖知名企業和代表,引領國內觀賞魚養殖發展。許多地方成立觀賞魚協會、錦鯉俱樂部等機構,舉辦各種品評比賽,進行經驗交流,推動行業發展。

圖2 2021年我國各省市觀賞魚產量占比分布圖
截止到2022年12月,河南省觀賞魚養殖面積達到2701.4 hm2,產值3億元,占全省養殖水面125687 hm2的2.2%。全省養殖面積最大的市是南陽市,養殖面積前二位的縣是南陽市鎮平縣、新鄉市長垣縣。養殖品種錦鯉占70%,金魚占22%,熱帶魚、紅草等占8%。鎮平縣觀賞魚養殖面積1133.3 hm2,養殖產量高,是全國著名的錦鯉養殖集散地,鎮平縣錦游觀賞魚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全省知名的觀賞魚養殖龍頭企業,總經理李長彥2018年當選為鎮平縣侯集鎮向寨村支部書記,帶領全村發展錦鯉養殖,近幾年通過“錦鯉養殖+互聯網”模式,家家戶戶通過拼多多、抖音、淘寶等平臺進行網上銷售,將養殖的錦鯉推向全國市場。為方便電商銷售,李長彥聯系順豐、圓通、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在當地設立銷售網點,輻射帶動周邊的安子營鄉、郭莊鄉、黑龍集鄉等進行“錦鯉養殖+互聯網”,平均每天電商銷售觀賞魚1萬件左右,年銷售產值突破億元,向寨村村民用勤勞的雙手成就了自己的“錦鯉人生”,成為河南省名符其實的“錦鯉之村”。
河南省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具備發展觀賞魚養殖的優越自然條件。河南省地處中原,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米”字形高鐵延伸全國,加上鄭州航空港、鄭歐班列,使其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輻射全國的商品交易和集散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水產養殖基礎雄厚,這些條件為觀賞魚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8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漁業協會觀賞魚分會。分會把全省觀賞魚行業主要從業人員凝聚起來,共謀發展。省漁業觀賞魚分會的副會長單位全部是觀賞魚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在他們示范帶動下,全省觀賞魚養殖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形成了以錦鯉為主,金魚、紅草、觀賞龜等多品種發展的格局;同時拉動了水族器材、水草造景、餌料等有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多個水產水族市場,鄭州市成立有陳寨觀賞魚市場和大學路觀賞魚市場2個水族市場。鄭州市觀賞魚養殖面積2005年100畝,2018年發展到近萬畝,當時每年向全國提供錦鯉等觀賞魚20億尾,產值達到5億元,但由于黃河流域綜合治理,目前養殖面積大幅減少。
2005年鄭州市在綠城廣場舉辦了首屆漁業博覽會,在綠城廣場第一次展示觀賞魚及水族器材引起市民的轟動,觀賞魚展覽成為博覽會上的亮點,從此翻開了觀賞魚養殖新的一頁。2008、2010、2012年舉辦的中國鄭州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專門設立觀賞魚展區,錦鯉、金魚、水草造景、水族器材琳瑯滿目,每次都成為展會的焦點,吸引大量廣大市民觀看。
2019年11月15~17日,在全國觀賞魚協會、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精密籌劃,精心準備,舉辦了2019中國鄭州首屆“鼎能杯”錦鯉若鯉大賽暨觀賞魚博覽會。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及省內眾多知名錦鯉企業和愛好家300多人參加比賽。通過比賽,展示河南錦鯉精品,提升大眾對錦鯉的鑒賞水平,繁榮了中原水族市場,提高了河南錦鯉在全國的影響力。
河南省觀賞魚存在著養殖面積大、產量高、不重視血統、精品率低等問題,影響了觀賞魚產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水產養殖大國,上世紀主要以解決“吃魚難”問題,重視食用魚的發展,觀賞魚做為副業重視不夠。從事觀賞魚產業的人員主要是基層的養殖戶,國內的水產研究機構設置觀賞魚養殖研究團隊的較少,部分高校雖有專門的學科設計,但科技攻關能力較弱、科研水平較低,全國大部分省市以協會和龍頭企業為主體進行自主研發,自主開拓市場。觀賞魚產業的發展需要主管部門宏觀政策的支持和相關機構的持續服務。
錦鯉等觀賞魚要求血統純正,親本優秀,血統不純難出精品。河南省錦鯉親本主要是養殖戶在養殖成品魚中挑選留種繁育,經過多代繁殖種質退化。而全國發達地區的觀賞魚養殖龍頭企業注重親魚的質量和血統,重資從日本、德國等國家引進純種親本,不斷優化本地種質,在國際大賽上屢獲大獎。
河南省錦鯉等觀賞魚養殖主要集中在南陽鎮平、駐馬店泌陽以及鄭州的滎陽市和中牟縣、新鄉、開封、濮陽等沿黃河灘區。近幾年受黃河大保護、水源地保護和濕地保護區治理等綜合影響,大部分灘區被劃為限養區,導致養殖戶被迫搬遷而限制發展,觀賞魚養殖面積銳減,僅鄭州市觀賞魚養殖面積從2018年的666.7 hm2減少到目前的133.3 hm2。
多數觀賞魚養殖場水電路基礎設施落后,池塘沒有硬化,周邊雜草叢生,土池堤埂坍塌;養殖場沒有水質凈化設備、沒有修建大棚溫室進行養殖、周轉、儲備,養殖技術落后,觀賞魚品質難以提高。
觀賞魚銷售渠道不暢,養殖企業信息不溝通,各場形成自己的銷售圈子,這些現狀不利于觀賞魚產業的良性發展。盡管河南省錦鯉養殖產量較高,但是沒有一個專門展示、交易的觀賞魚批發市場,很多養殖戶存在銷售困難等問題。缺少展示窗口,錦鯉文化在公眾中的傳播力度不夠,不能培育大量的觀賞魚愛好家。
根據注重創新、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則,組織編制《河南省觀賞魚產業發展規劃》,出臺針對觀賞魚產業的扶持政策,在養殖規模較大、技術先進全面、示范帶動能力強、交通便利的觀賞魚養殖場周邊規劃建設觀賞魚產業園區,引導全省觀賞魚企業聚集發展。對其他成規模的觀賞魚養殖企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給予項目扶持,改造基礎設施,更新優質品種,提高養殖技術水平。
加大科技創新能力,引導觀賞魚產業科學發展。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加大產學研相結合,充分發揮研究所、高校的科技研發力量,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遺傳育種等生物手段開發優良新品種,不斷提純復壯性能穩定、市場前景好的優良品種。二是推廣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廣泛推廣優質錦鯉繁育技術,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推廣錦鯉苗種工廠化循環水控溫培育技術、微孔充氧和底層增氧技術、微生態制劑調水技術、生態防病治病技術,提高運輸成活率,改進包裝技術,通過科技創新提高養殖水平。二是做好總結宣傳,將科研與普及相結合,推動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市場力。
實施龍頭帶動戰略,采取扶持、培育、引進等辦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催生一批起點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觀賞魚養殖基地,實行“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的強大推介、示范帶著作用,讓“一枝獨秀”發展為“百花齊放”。
龍頭企業擁有養殖基地以外可以通過“公司+農戶”的方式,形成一批穩定的養殖戶,提出產品品種、規格、質量要求,逐步打造優質品牌,擴大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觀賞魚產業要發展,必須引入現代市場營銷理念,選擇合適的營銷模式。因地施策,根據品種的多樣化,進行市場細分,明確消費群體,準確市場定位,選擇合適的營銷模式和促銷手段。觀賞魚協會等機構加強管理和溝通交流,統籌組織,使養殖生產者與經銷商都能獲得合理的利益,確保市場良性循環,避免出現惡性競爭。
吸引國內外觀賞水族企業帶資金、技術、品種、項目在河南設立基地,一體化帶動觀賞魚養殖、器材生產、批發零售、物流運輸全產業鏈的發展。將錦鯉文化產業與休閑漁業、旅游服務業融合發展,構建全產業鏈。錦鯉與文化相碰撞,串起一個融合發展的致富產業。
財政列出專項資金支持舉辦河南錦鯉及觀賞魚大賽或博覽會,通過舉辦賽事活動,展示河南錦鯉精品,打造繁榮中原水族市場,提升大眾對錦鯉的鑒賞力水平,推廣中國錦鯉文化;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帶動觀賞魚產業鏈發展,提升觀賞魚品質,促進觀賞魚產業蓬勃發展。
重視觀賞魚養殖專業人才的培養,一是挖掘并培養好源于生產一線的“土專家”、“塘秀才”,做好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推廣可復制的成功養殖模式和管理經驗。二是在高校設立適合市場需求的相關專業,培養觀賞產業人才,培育養殖技工。三是加大人才培訓力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舉辦培訓、召開觀摩會等多形式提高從業人員科學養殖技術水平,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